《农业与工业》一轮复习教学建议邝维煜纪念中学袁海霞一、考纲解读及考向分析考纲内容考纲解读考向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要求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与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趋向于给出材料(文字或图表),形成题组,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区位选择、农业生产类型、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特点运用案例,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纲内容考纲解读考查角度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1.掌握并分析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理解各区位因素对工业生产的影响;2.结合世界和中国工业的发展情况,掌握目前世界和中国工业出现的集聚和分散趋势,并进行原因分析;3.通过对于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评价工业区位和工业布局;4.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1.以坐标图、柱状图、示意图、区域图、表格等各种形式考察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2.以图表资料分析工业类型及其影响因素;3.以图文资料的形式考查某一区域的工业生产特点;以材料的形式考察工业分散和工业集聚的意义。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探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以案例的方式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世界产业转移的特点,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案例的方式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近3年全国卷(全国I、全国II、全国卷)考查内容(农业)时间试卷题型考查内容素材分值2013课标I选择农业(鲜切花)区位选择、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图4+4课标II选择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文字4+4+42014课标II选择农业生产类型区域图42015课标II选择农业(基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特点文字4+4+4近3年全国卷(全国I、全国II、全国卷)考查内容(工业)时间试卷题型考查内容素材分值2013无2014课标I综合工业区位因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区域图+文字8+82015课标II选择工业区位因素、工业产品销售的市场选择区域图+文字4+4综合工业部门区域图+文字4三、近三年全国卷命题特点1、从考查内容上看,农业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区位选择、农业生产类型、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而工业主要考察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工业地域类型、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以及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具体又反映出以下几个小特点:(1)选择题全部以题组的形式出现,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其中选择题分成几个题组,或3个一组,或2个一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考生思维的连贯性,便于考生答题。主观题的连贯性和梯度特征则不明显。(2)试题所考察的考点都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这些知识皆为教材的原知识或原知识的深化拓展,是平时训练题的变通创新,基本上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3)地理图表在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成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部分试题都从地图和区域有关的材料切入,综合考查从材料、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学生对规律、原理的灵活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要求。四、备考建议:农业:1.在区域背景下复习,“区位分析”部分问题化2.重点关注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注意气候特征的描述思路,气候类型的判读则可弱化。①归纳气候特征的描述思路②通过例题演练,整理常考气候的光热水、冬夏季特点对农业的影响③区别热量与光照、生长周期与生长期等概念3.分析中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问题,让学生学会迁移4.关注粮食安全及马铃薯主食化问题5.关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注混合农业工业:1.知识梳理,构建网络(1)工业区位因素:本考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命题时多以统计图、区域图和文字材料等为背景,考查区域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也常常以典型区域、热点时事、热点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工业的发展条件与方向。复习时注意从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社会因素等方面掌握工业区位因素的内容,构建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模式;熟悉常见的工业区位模式图,并掌握其判读方法。同时要整合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的内容,实现所学理论区域化和具体化,即结合实际区域进行区位因素分析和选择。(2)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该考点多以工业生产流程图、工业生产的不同部门分布示意图、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的优点以及区域工业发展的条件、特点与方向。复习时,结合当前世界和中国工业发展现状,理解工业联系的类型,掌握工业集聚和分散的趋势并分析原因。运用教材中老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具体案例掌握常见工业地域的形成特点和发展方向,理解工业地域的实质,进行知识迁移。(3)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通常与环境问题或城市功能区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因而复习时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4)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掌握区位分析方法对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与选择,首先要看工业部门的性质,然后结合具体的区域背景,全面分析;综合比较分析;主导因素分析。理清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3.紧扣区域地理背景,理清工业复习思路在区域背景下引导学生从“工业区位选择——工业地域特征——工业发展问题——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展开复习。《农业与工业》一轮复习导学稿——农业一、课标及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要求考向定位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要求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与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高考命题趋向是给出材料(文字或图表),形成题组,考查农业区位优势选择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具有分值高、综合性强的特点。农业地域的形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运用案例,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二、知识结构三、知识回顾(一)农业的区位选择项目内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的过程。2.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3.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5.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中,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有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科技、政府政策。它们综合影响农民的决策。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6.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特别是市场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农业地域的形成7.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8.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9.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10.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它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11.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按生产对象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和混合农业;按投入状况分为集约农业和粗放农业;按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按生产力水平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12.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在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比较典型。起经营方式是小麦种植和牧羊的混合。13.澳大利亚东南部气候暖湿、土壤肥沃。现在澳大利亚耕作业已实现机械化和商业化。该国的墨累—达令盆地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区。(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项目内容季风水田农业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作物以水稻为主,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1)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或全年高温多雨,雨量丰沛。(2)地形: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3)土壤和水源:土壤肥沃;水源充足。(4)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及食物偏好;水稻在这些地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3.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特点:(1)小农经营。(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4)水利工程量大。商品谷物农业4.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这些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的。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这类农业。我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5.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有:(1)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2)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6.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生产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7.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专业化、区域化。8.美国为保持玉米带和小麦区的长盛不衰,采取了哪些有利的措施:(1)在商品谷物地域兴修水利,发展灌区,实行休耕和轮作,保证了土地肥力和作物稳产和高产。(2)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免费向农场主提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提高了商品谷物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三)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项目内容大牧场放牧业1.特点: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2.分布:牧牛(国家)美国、阿根廷,牧羊(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3.气候条件:干旱半干旱气候区。4.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1)区位优势:气候温暖、草类茂盛;地广人稀,且土地租金低;交通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2)发展措施:一方面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施,使牧场不退化,另一方面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3)大牧场放牧业具有商品化、专业化、地域化程度高的特点。乳畜业5.乳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6.分布:乳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是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7.制约乳畜业分布的区位因素是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储藏,且运输不便。8.西欧乳畜业色形成因素:(1)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利于饲草和饲料的生长。(2)气候: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时间短,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3)市场: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人们有消费乳制品的习惯。(4)机械化:机械化程度高,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混合农业1.混合农业是一种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农业生产方式。2.世界上混合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将牲畜饲养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的牲畜和谷物混合农业,这种类型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种植的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牧草和饲料等,饲养的牲畜主要是羊、牛等。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四、课堂训练(2014海南)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图3)采用滴管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面和有机棉。据此完成1-3题。1.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热量B.土壤C.光照D.水分2.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A.降低运输成本B.改善生态环境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增强市场竞争力3.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A.交通不便B.劳动力缺乏C.资金不足D.土地多盐碱(2015潍坊期末)鲜甜美味的车厘子(大樱桃)起源于小亚西亚,1692年由移民带到美洲。目前,美国在世界各地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