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内容杠杆的平衡条件-掌门1对1原创复案补改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与教学准备:1、学生自带的工具。2、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等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2、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3、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策略、过程、方法: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会分类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学生如何打开汽水瓶盖,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生活中杠杆”的话题。让学生展示自带的器具,并说明它们的用途和好处。介绍:我国古代就有了使用杠杆的先例。指出,虽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勤劳的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的各种简单工具,改善了生产条件,方便了生活。挂科显示:古代天平、桔槔、舂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使用情况。教师总结并指出: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机械和工具实质上就是利用了“杠杆”的知识。二、实验探究,认识杠杆〔学生活动1〕:实验探究杠杆的共同特征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生活中的杠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用途和好处,并初步归纳它们的特征。质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硬棒捅石块捅不动(图7),谁能想法帮帮它。教学设计复案补改与教学反思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杠杆:古猿用的硬棒是杠杆吗?一根硬棒不是杠杆,为什么人在使用时就是杠杆了?强调硬棒不是杠杆,硬棒与支点结合才是杠杆。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学生活动2〕:找到课本上展示的图片生活中的杠杆的固定点。〔学生活动3〕: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杠杆中的概念包括: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并指导学生画力臂。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活动4〕:让学生用橡皮、小刀、直尺、三角木、苹果等物示意给学生看,引出杠杆平衡概念。〔学生活动5〕:让学生用教师准备的器材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复案补改与教学反思将整个活动划分为如下四个环节:(1)制定计划:学生利用所给的实验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分组汇报思路。)(2)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分组实验,分工、设计表格并进行记录。(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出现问题及时指出。)(3)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对数据中的力臂单位、质量单位、力的单位等进行换算。(4)分析、判断并讨论交流:通过讨论,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补允计算题:小孩和大人玩跷跷板,小孩重300N,坐在离支点2m处,大人重500N,大人应离支点多远才能使他们能现起来?四、杠杆的分类:告诉学生分类首先要制定分类原则,然后按原则分类。如:同学们可以把身边用品按用途分为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也可以按它们的制作材料分为塑料制品、棉制品、木制品等)无论学生怎样分类,只要符合分类原则,都应充分肯定。类型特征优缺点应用省力杠杆L1L2省力费距离费力杠杆L1L2费力省距离等臂杠杆L1=L2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五、作业:课后练习题1-6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