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我院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佟常生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摘要:我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结合起来,应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育人为目的,以健康教育为中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体育课程的设置应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全民健身计划相适应,应增加体育课开课年限,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扩大学生锻炼身体的领域,注重体育能力的教育,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关键词:体质标准;学生健康;教学改革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学生体质健康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体质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来扭转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趋势。为此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组织研制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高等学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取代了执行多年的《体育锻炼标准》,2007年开始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名称的变化代表着体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因此高校体育改革应创造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并把课程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育人为目的,改革不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设新的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加快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最终使全体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掌握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并使学生获得终身锻炼及终身受益的能力储备。二、现阶段我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从表一中我们看出,我校2009-2010年大学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有90.5%及格率,但只有0.13%的优秀率,且72.77%在及格水平的评价档位上,其中有285名学生的《标准》测试得分低于59分为不及格成绩,低于50分者132名,也就是说我校按目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要求,将有132名学生因体质健康问题无法毕业。表1.09年度全院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总分评价成绩全院学生免测及缓测应测人数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及未测低于50分3047人47人3000人4人528人2183人285人132人百分率0.13%17.60%72.77%9.50%4.40%2表2.09年度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单项测试评价(单位: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及未测立定跳远554461835710握力803962088482台阶51311471204164肺活量2467381654389我们通过对学生单项指标成绩的综合分析,了解到学生《标准》测试成绩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立定跳远及握力评价水平偏低,说明学生身体体能素质有待提高。从表三中反映出我院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指数正常的占43.91%,近25%偏胖超重,同时也有30%的学生偏瘦及营养不良;其中男生肥胖占36.45%,女生肥胖占9.02%。女生较轻体重占31.16%,通过这些数据显示女生的身体形态明显比男生要好。调查发现主要成因是女生较男生更注重体型美,在饮食上更注意控制热量的摄入。测试数据反映出我院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同时我们每位体育教师更深刻地领会了党中央7号文件《关于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清楚认识体育教学与《标准》的密切关系及重要意义。在体育教研活动中,我们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与《标准》实施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负有重要的责任。可以预见,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我院体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都将围绕《标准》的贯彻实施而进行,并由于《标准》的实施而确立全新的目标定位,引发我院体育更深层次的改革。现就我院体育如何适应新《标准》的实施问题,提出几点教学与管理改革的新思路。三、我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认识(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及重要性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我们应把学校体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应有位置上,充分认识到只有好的身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优势的观念。学校不能只重视某些科目的“几”级通过率,而忽视学生体质健康的及格率,新《标准》设立最低毕业标准50分以及及格标准60分,为学生设立了不同的激励尺度,体现了评价不以鉴别和选拔为目的,注重激励和反馈的指导思想,这些举措的最终目标都是督促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通过不断的努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因此,《标准》的测试工作应纳入教学工作计划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教育工作和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明确此项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尽快改表3.09年度身高体重成绩比率实测数正常体重营养不良较轻体重超重肥胖全院学生2949人1295人110人795人233人515人身高体重成绩比率43.91%3.73%26.96%7.90%17.46%男生908人314人22人159人82人331人身高体重成绩比率34.58%2.42%17.51%9.03%36.45%女生2041人981人88人636人151人184人身高体重成绩比率48.07%4.31%31.16%7.40%9.02%3变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标准》是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评价,同时也是学校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更是关系到学生能否正常毕业的一项重要指标。(二)确立我院体育课程目标,完善体育课程设置、结构与课程内容的建设1.课程目标体育教学面临着《标准》实施的挑战,我们必须对现有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对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体育教学课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在促进学生运动能力提高的同时,还必须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并获得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实现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健康促进,体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多功能”的目标特点。融合了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等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2.体育课程设置与结构合理的体育教学课程应把教、学、练统一起来,为此,体育课程应彻底改革目前一周一次课,只局限于一二年级开设的单一的课程结构,应重新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体育课程应包含必修课、选修课、辅导课(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俱乐部体育活动课等多种类型,以利于实现体育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体育课是培养学生体育习惯、理念、技术的过程,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是体育课的实践过程。(1).一年级开设以民族传统项目太极拳为主要内容课程,增加身体素质练习,4*10米折返跑、3分钟跳绳、立定跳远。由于《标准》测试学生握力水平偏低,我院体育课程应增加上肢手臂力量练习,如:女生俯卧撑、男生引体向上等项目,可有效地发展体能和提高身体素质,为今后选项课奠定基础。(2).二年级选项课,以学生自己学习兴趣及能力为主体,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发展空间。课程内容有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跆拳道、健美操等。达到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3).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包括专升本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课程内容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育人为中心,身心协调为重点,终身健身为目的的指导方针。(4).对于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学生,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体育保健课)。(5).除此之外,课间操,体育课外活动,运动训练应纳入体育教学计划,扩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互补,对于《标准》测试不及格的学生应统一管理,每周至少参加两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开设身体素质提高课(包括全院学生),以保障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按计划修满教学时数者,可以给予加分。3.课程内容内容设置力求开放、灵活、多样,并为师生留有足够的教学空间。教学内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人文理念的渗透,把知识、学习、技能掌握、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组合起来。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拓展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通过实践和研究,我院体育课程内容主要由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组成,理论部分应主要包括运动项目的技战术理论和其他运动知识,运动健身的原理与锻炼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体育养生及保健知识,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与评价方法,运动处方,健康的基本概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内容及测试方法,以及野外生存知识等更多可供选择的内容,这样师生就可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和自学,形式多样,突出理论教学的灵活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实践部分以运动项目为主,突出运动技能的学习和锻炼过程,在过程中把学习内容、锻炼方法、组织形式始终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紧密结合,同时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同体育教学内容贯穿始终。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标准》的测试。并把对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干部”4的评选与《标准》成绩挂起钩来,响应国家教育部发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理解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意义,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班会、和广播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做到深入人心,使所有学生在思想上得到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地付诸行动。(三)建全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新《标准》是以健康为主要评价指标的新的评价体系,它保留了部分身体素质的测试项目,增加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的测试。在评价指标中充分考虑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对人的形态、机能发育和身体素质从整体发展的水平上加以评价,显得更加的客观、科学、合理、全面。我校体育课成绩的考核方式大多还是沿袭传统的考试方式,由于受到体育学科的限制,体育成绩没有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因此体育课成绩的评定,要改革以运动技术评定和达标相结合的体育课考核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学习态度、运动成绩、心理上收益为核心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方法,注重体育结果的实践性评价。根据新《标准》测试的数据,及时对学生提出健康状况评价意见,实现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反馈和评价。注重增强健康体质的方法和手段研究,以满足大学生科学锻炼的需要。促进学生在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方面的自我培养。(四)教师要树立新的体育教学观,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只有改变教师的观念,使之拓展知识和技能,与改革的要求相吻合,才能确保改革的成功,体育教师应按新《标准》的要求,重在用多种方式进行以健康为目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应由过去单纯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开拓者、培养者和评价者。学生也将由被动的学习和模仿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性学习。体育教师要有现代的体育思想与理论意识。善于广泛运用各相关学科、注意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学校体育教学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校园的地理环境条件、学校的具体情况,重视“健康体育”课教学模式研究,在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上有所建树。(五)加强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形成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参与体育团体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及增强体育教学中各环节的联系,它可使教学、训练和竞赛一体化,从而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体质。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下,由体育协会有目的、有组织经常举办一些篮球、排球、足球、网球、健美操等有意义的竞赛活动,将更多的学生吸引到运动场,使他们积极投身于体育锻炼和竞赛中。同时应大力普及和宣传体育科学知识,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意识,形成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六)加强体育场馆及设备管理工作,为实施“每天锻炼一小时”提供保障我院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械设备是发展学校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校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和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近年来,由于学生对体质健康的重视,参加体育锻炼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