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下面我就根据数学课程、数学大纲结合我的设计对这一堂课做一下介绍。具体分为以下六方面: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我说课的题目《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选修1-1第二章第一节32页-36页的内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圆锥曲线》第一节的内容,是继学习圆以后运用“曲线和方程”理论解决具体的二次曲线的又一实例。从知识上说,它是运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又一次实际演练,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方法上说,它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所以说,无论从教材内容,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因此搞好这一节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能正确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体会形数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在学习本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前,学生已学习了直线与圆的方程,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与运用的经验,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也较浅,学生对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掌握还不够。另外,学生对含有两个根式之和(差)等式化简的运算生疏,去根式的策略选择不当等是导致“标准方程的推导”成为学习难点的直接原因。据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确定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为本课的难点。4、教材处理根据新大纲要求,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内容分2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研究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的推导。第二课时,运用椭圆的定义求曲线的轨迹方程。二、学生情况分析第一,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学过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但掌握不够。第二,从研究圆到研究椭圆,跨度较大,学生思维上存在一定障碍.第三,在求椭圆标准方程时,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根式化简问题,而这些在目前初中代数中都没有详细介绍,初中代数不能完全满足学习本节的需要,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探究学习受阻,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指导。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品质,这是本节课的教学原则。根据这样的原则及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即教师通过问题诱导→启发讨论→探索结果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化抽象为具体,降底学生学习难度,增强动感及直观感,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四、学法指导1、动手尝试;2、仔细观察;3分析讨论;4、归纳抽象;5.总结规律。五、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一支铅笔、两个图钉、一根无弹力的细绳、一张硬纸板。2.教师准备:用几何画板制作的相关课件等。六、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流程设计:复习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认识椭圆→画椭圆→定义椭圆→推导椭圆方程→椭圆方程知识讲解→椭圆方程知识运用→本课小结→作业布置教学环节教学程序(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认识椭圆图片展示:椭圆就在我们身边。(1)、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2)、展示图片,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椭圆形状,更直观、形象地了解后面要学的内容。画椭圆1、画一画(画椭圆):(1)、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硬纸板、细线、铅笔,同桌一起合作画椭圆。(2)、课件动态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接着指出: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类新的封闭曲线——椭圆。(1)、通过画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多媒体演示向学生说明椭圆的具体画法,更直观形象。定义椭圆2、议一议(椭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1)、由学生画图及教师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定义。定义:在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2a∣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记∣F1F2|=2c.(2)、椭圆定义的再认识。问题:为什么要满足2a2c呢?(1)当2a=2c时,轨迹是什么?(2)当2a2c时,轨迹又是什么?结论:(1)、当2a|F1F2|时,是椭圆;(2)、当2a=|F1F2|时,是线段;(3)、当2a|F1F2|轨迹不存在。让学生通过反思画图,归纳定义,理解定义,利用动画演示,深刻地理解椭圆定义条件,突破了重点。推导椭圆方程3、求一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师引导)设问1: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样?(建系、设点、列式、化简)设问2:本节中可以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让学生根据自已的经验来确定)方案1:(如图1)以F1、F2所在的直线为x轴,F1F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方案2:(如图2)以F1、F2所在的直线为y轴,F1F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图1图2方程:)0(12222babyax和)0(12222babxay请学生观察归纳二个方程的特征,从而区别焦点在不同坐标轴上的椭圆标方程;令222cab要渗透数学对称美教学。说明:①0ba;②222cba(要区别与习惯思维下的勾股定理222bac);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给学生较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为“发现”。教师结合猜想加以引导。问题点拨4、问一问:问题1:在探索中得到了椭圆方程:aycxycx2)()(2222但不会化简。问题2:化简后得到的方程好象没有猜想简洁、漂亮,与课本上的标准方程也有一点距离。设问:①教师问: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②教师问:对于本式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通过精心设问突破了椭圆方程推导的难点,深化了学生的探索活动。允许和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从“不问”到“敢问、善问”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椭圆方程知识讲解5、用一用例1:判断下列各椭圆的焦点位置,并说出焦点坐标、焦距,a,b。(1)14322yx(2)12422yx(3)22345xy例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标准方程(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0,4(),0,4(,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距离的和等于10(2)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2,0(),2,0(,并且椭圆经过点35(,)22(1)、掌握椭圆方程中a,b,c三者之间的关系(2)、掌握运用椭圆定义法、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运用待定系数法时强调“二定”即定位定量椭圆方程知识运用6、练一练(运用知识)1.已知椭圆方程为1322322yx,则这个椭圆的焦距为()(A)6(B)3(C)53(D)652.21,FF是定点,且6||21FF,动点M满足6||||21MFMF,则点M的轨迹是()(A)椭圆(B)直线(C)圆(D)线段3.已知椭圆1162522yx上一点P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则P到另一焦点的距离为()(A)2(B)3(C)5(D)7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小结1.两种类型的椭圆方程的比较(注意板书内容)2.总结判断焦点位置的方法。(看大小)3.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坐标法及其步骤归纳小结,突出重点,巩固新知,形成知识网络。作业布置1、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标准方程:(1)a=4,b=1,焦点在x轴上。(2)a=4,c=3,2、运用椭圆的定义1013613622xxxx3.研究性题:反思画图,观察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最大最小的点是哪个点?并用数学方法加以证明。(1)、巩固知识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2)、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的熟练程度七、板书设计§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复习引入:二、椭圆的定义:1、定义2、标准方程:三、填表四、例题讲解例1例2分类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图像标准方程焦点坐标a.b.c关系五.练习六、小结七、布置作业七、教学评价:1、这节课围绕“认识椭圆→画椭圆→定义椭圆→推导椭圆方程→椭圆方程知识讲解→椭圆方程知识运用”这一主线展开。2、教学中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动手实践,自己总结出椭圆定义,符合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规律。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注重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