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作者夏衍,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原名沈乃熙(此笔名从发布《包身工》起用。),浙江杭州市人。,是左联领导人之一。主要作品有《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建国后把文学名著《林家铺子》、《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背景简介《包身工》这篇报告文学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就更大量的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同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包身工》,1936年发表于‘左联”机关刊物《光明》创刊号,它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诵读全文,读准下列字音呵欠hē睡眼惺忪xīngsōng水门汀tīng弄堂lòng褴褛lánlǚ游说shuì胆怯qiè执拗niù籼米xiān莴苣wōjù揩地板kāi搽些粉chá蹒跚pánshān簿子bù欺侮wǔ谄媚chǎn惩戒chéng瞌睡kē贿赂huìlù作践zuò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并以此划分层次上午四点一刻,……四点半以后,……五点钟,……写包身上清晨起身的情景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包身工劳动的情景1.(1-11)写包身清晨起身的情景,2.(12-22)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3.(23-34)写包身工劳动的情景。4.(35-50)概括包身工非人的生活,说明恶劣的住宿条件。说明恶劣的饮食条件。说明恶劣的劳动条件。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控诉(1)讨论:文中哪些是记叙部分?分别写了什么?(1-6段)起身:恶劣的住宿条件(12-14段)早餐:恶劣的饮食条件(23-32段)上工:恶劣的工作条件(35-47段)放工,举例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2)接着讨论:课文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分?这些部分写了哪些具体内容?(7-11自然段)是说明部分,补述包身工的来历、身份。(15-22自然段)是说明、议论部分,插述日本厂家之所以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33-34自然段)是说明部分,说明日本厂家利用包身工获得的巨额利润。插叙日本大财阀三井系三十年资本迅速膨大的事实和日本纱厂雇佣包身工的数量。(48-50自然段)是议论部分,控诉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体裁三特点时间三片段包身工悲惨生活全貌包身工制度表达方式《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具有真实性、及时性、文学性三个特点。真实性:这是夏衍同志于1935年作了两个多月的实地考察,掌握了大量有关包身工凄惨遭遇的第一手材料后写成的,全为真人真事。及时性: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其任务是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本文写于1935年,发表于1936年春,迅速及时。文学性:本文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但决不是简单的摹写,粗糙的复制,而是通过提炼、剪裁、精选角度、截取断面,并加以恰当的议论和抒情等艺术加工,写成了一篇具有文学价值的“艺术的报告”。四点一刻四点半后五点钟住(清晨起床)吃(早餐)上工(劳动条件):包身工起床时,“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小脏乱: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被骂为“猪锣”的人。:空气里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浆糊一般的薄粥。:粥是用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加上很少的碎米、锅巴等煮成的。:轮着擦地板或倒马桶的,常常连一碗也盛不到。稀粗少—饿饭、吊起、关黑房间。三大威胁三大危险三大处罚—音响、尘埃、湿气。—殴打、罚工钱、停生意。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包身工制度的发展趋势1、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包身工的身份(11)包身工的来源(8-10)天灾人祸无力养活的农村女孩。:替带工赚钱的“机器”。2、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可靠—他们被“包身”,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16)安全—他们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不会发生罢工的危险。(21)价廉—包身工的工资不及男工的三分之一。(22)3、包身工制度的发展趋势(34段)吸收廉价劳动力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地膨大记叙说明议论记叙:本文通过对“包身工”悲惨的日常生活和恶劣的劳动条件的具体记叙,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罪恶。记叙的方式又分顺叙、补叙和插叙。—文章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组织材料的主线,按时间顺序记叙了“包身工”起床、吃饭、上工、收工等生活场景。—“包身工”的来历、身份。—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和日本纱厂迅速膨大的事实。顺叙补叙插叙说明:本文在记叙的同时,采用了说明的方法,更深刻地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在叙述包身工的来历、身份时,有准确的说明—包身工制度是由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造成中国农村的迅速破产而产生的。在插叙雇佣包身工的原因时也有说明—包身工制度的恶性发展,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勾结促成的。文中还用了大量确凿的数字说明帝国主义的垄断资本,是靠榨取劳动人民的血汗而膨大发展起来的。议论:本文议论有的穿插在记叙、描写之中,使记叙、描写富有哲理性,有的以议论作为记叙、描写的总结,点明要旨。记叙包身工起床,兼议包身工制度的产生;记叙包身工的早餐,兼议包身工制度的发展;记叙包身工上工,兼议外国资本家对中国工人阶级的压迫剥削;最后三段的议论重点,控诉吃人的包身工制度,警告中外吃人者。通过事理的议沦,使文章的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具有极强的鼓动性和战斗力。包身工1----6、(四点一刻)起身恶劣的住宿条件7----11、包身工的来源、身份---------被诱骗的农村少女12----14、(四点半后)早餐恶劣的饮食条件15----22、帝国主义雇佣包身工的原因。23----32、(五点)上工三大威胁三种罚规恶劣的劳动条件35----47、(十七点)放工:包身工的悲惨遭遇。48----50、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33----34、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的膨大。『包身工制度形成的社会原因』『包身工制度的发展及其罪恶』『包身工制度的必然结局』小结这篇报告文学材料丰富,画面广阔,揭示深刻,采用了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主线以时间为序,描绘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清晨起床→吃早饭→上工→黄昏收工。这四个片段从生活条件恶劣、劳动条件恶劣两方面形象地反映出包身工悲惨的生活和劳动情况。副线综述包身工制度各方面的情况。1、介绍包身工制度形成的社会原因。⑴包身工的来源、身份⑵帝国主义雇佣包身工的原因2、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及其发展⑴包身工受到的摧残﹝三大威胁、三种罚规﹞⑵日本纱厂因雇佣包身工而飞跃的膨大3、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分析(1)用一个短语概括这句子描写的情况。狼狈不堪(2)“冲”这一动作表现了包身工当时怎样的心态?害怕(3)这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赶忙下来的短语放到主语前边,突出了她们当时的狼狈相,更深刻地表现了她们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这是通过反问和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感情。“慈祥”这个褒义词,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1、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况,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寄予的关切与同情,作者的情感灌注在字里行间。2、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35段)这是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控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后一句中,“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巨大反差,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3、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地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2、“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用“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的修辞方法,这词在两句中作用和表达感情是不同的。在前一句中,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是描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同情。3、第49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开头连续用了五个“没有……”,用排比的句式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同情;又用“没有……”和“有时是……”对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强烈的愿望。同时,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4、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4、“黑夜,静寂和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着什么?黎明象征着什么?用“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黑夜象征着旧社会,黎明象征着光明的新世界;“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新社会出现的坚强信念。1、生动的人物描写。第三自然段;写清晨女工们忙着起床时,“那男子(打杂)虎虎地向起身慢一点的人的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向楼上的另一群人呼喊:‘……’”。(写打杂的快速的连续动作,用“虎虎的”描写踢人,十分逼真地表现出这个流氓的凶暴本相。)2、生动的人物对话。打杂的“呼喊:‘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突出了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统治女工的爪牙狐假虎威凶狠残暴的性格。)3、形象的类比。用船户养墨鸭捕鱼和驱赶包身工劳动作类比,形象地揭露了包身工制度“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4、发人深思的警句。结尾“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凝聚了愤激的烈焰,一旦爆发出来,必将焚毁那吃人的制度。)整个作品,生动形象的语言还有很多。又有对“芦柴棒”“小福子”典型人物的生动描写。作者以“芦柴棒”为例,通过“发烧”“生病”被“抄身”等细节描写,写出了包身工奴隶般地“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汗为止”的悲惨命运。“小福子”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