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学》第二学期考试试卷(C)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贵州大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A)《水土保持学》试题参考答案(A卷)(适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2005级)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统分人得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水量平衡:根据质量守恒定理,是指一定时段内,某一空间范围内的多年平均蓄水变量等于来水量与去水量之间的差值。2、生态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空间过渡带。3、水力侵蚀:简称水蚀。即是土壤在水的作用下发生性质恶化和肥力衰退的过程。4、安息角:物体在坡面上刚好起动时的斜坡角称为安息角或休止角。5、林冠截留作用: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枯枝和树冠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的作用。6、工程绿化技术:是指在一些特殊困难的地方,以土木工程作为基础进行绿化的一种技术或方法。7、谷坊:是山区沟道内为防止沟床冲刷及泥沙灾害而修筑的横向挡拦得分评分人2建筑物,又名防冲坝、沙土坝、闸山沟等。8、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9、土壤侵蚀程度:指与原生土壤相比,土壤已经遭受损失与破坏的程度。通常用土壤发生层保存完整状况、土壤活土层残存情况来进行分级。10、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先进的水土保持和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流域治理、开发与管理手段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信息技术标准化,信息采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管理集成化,业务处理智能化、政务办公自动化”,提升水土保持业务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推动水土保持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二、比较下列基本概念(每小题5分,共30分)1、正常侵蚀与加速侵蚀根据土壤侵蚀发展的性质,外部表现的形式和破坏的程度,可以划分为两个基本性态,即正常侵蚀和加速侵蚀。(1)正常侵蚀(又叫地质侵蚀和自然侵蚀):土壤侵蚀就是一种夷平过程。所谓正常侵蚀是指土壤的生成量和流失量基本相等时所产生的侵蚀过程。这种起因于自然因素作用下的土壤侵蚀过程,这种侵蚀进行的速度极为缓慢,很难为人们所察觉。这种侵蚀是自然界的更新过程,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是有益的。(2分)(2)加速侵蚀:所谓加速侵蚀是指土壤流失量大大超过生成量的侵蚀过程。随着人类的出现和生产活动加大,直接地和间接地造成了土壤侵蚀速度的加剧,使土壤的生成量和流失量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土壤生成量远远低于土得分评分人3壤流失量,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产生原因主要是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2分)加速侵蚀和正常侵蚀的区别关键是有、无人类影响。(1分)2、输沙模数与侵蚀模数一定时段内河流的总输沙量除以流域面积即为输沙模数,有人将其近似于侵蚀模数。常用t或m3/a.km2表示。(2分)侵蚀模数是指单位面积上一定时段内的土壤侵蚀量。常用t或m3/a.km2表示。(2分)二者的数量大小不同,通常是土壤侵蚀模数大于河流输沙模数。但有时候又被等同看待。(1分)3、土壤抗蚀性与土壤抗冲性抗蚀性在其它条件一致时,土壤所具有的抵抗水的分散和悬移的性能,即土壤抵抗侵蚀的性能。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土粒和水的亲和力。亲和力越大,抗蚀性越弱。(2分)抗冲性系指土壤抵抗径流(流水)的机械破坏和搬运的能力。它主要取决于土壤抵抗径流推移的强弱。在冲刷过程中,土壤颗粒或土块不一定在水中分散和悬浮,但只要能被径流推移就可以发生侵蚀。(2分)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是两种不同的性能。抗蚀性与雨滴溅蚀和片蚀有密切的关系,而抗冲性则与沟蚀关系密切。总的来说,抗蚀性与土壤内在的理化性质关系密切;而抗冲性则与土壤物理性质和外在的生物因素关系更密切。(1分)4、悬移质与推移质悬移质(简称悬沙):是指能够悬浮在水体中做长距离搬运的颗粒细小的泥沙。(2分)推移质(又称底沙):是指在贴近地面(河床面)的范围内运动的颗粒较大的泥沙。(2分)前者的颗粒微小,其沉降速度经常小于水流内部垂直方向的脉动分流速,因此它可以悬浮在水流中,随着水流向前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其中较粗部分的泥4沙,也常与底沙交换。后者的粒径较粗,沉降速度大于水流内部垂直方向的脉动分流速,因此它不能悬浮在水流中。(1分)5、沟壑密度与沟壑面积率所谓的沟壑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侵蚀沟的长度,即km/km2。(2分)所谓的沟壑面积率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侵蚀沟的面积,即侵蚀沟的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可以表示为km2/km2或%。(2分)前者反映侵蚀沟的数量;后者反映侵蚀沟对土地的破坏程度。(1分)6、荒漠化与石漠化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干旱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2分)石漠化,又称喀斯特荒漠化或者石化,是南方山地荒漠化的特殊形式。石漠化是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由于人为活动的干扰,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土壤消失,基岩裸露或沙砾堆积,地表呈现荒漠化的土地退化,是岩溶地区生态恶化的顶级形态。(2分)二者形成的气候、母质、土壤等条件不同;石漠化是荒漠化的特殊形式。(1分)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答:1、把握防止和调节地表径流是首位的原则2、坚持先上后下、先支后干、先坡后沟的原则3、提高土壤抗蚀性和和抗冲性的原则。保护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生产力4、提倡生物措施优先的原则。重视植被的环境保护作用5、坚持综合防治的原则(化学、生物、工程)6、注意因地制宜原则7、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优的原则8、贯穿“持续发展理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得分评分人5(答对1个要点得1分,答对5个即得5分)2、简述水土保持学的主要原理。答:1、生态经济学原理:包括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平衡。(1分)2、生态学原理:包括①生态环境脆弱带原理;②恢复生态学原理;③景观生态学理论。(2分)3、系统科学原理:包括系统理论、系统工程方法、大系统控制论等。(1分)4、可持续发展原理: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的发展需求,应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求为前提。决定可持续发展水平包括五个要素。(1分)3、什么是重力侵蚀?它的主要形式有哪些?重力侵蚀是指一个坡面上的土壤及风化母质碎屑和不稳定的岩体在重力或水的作用下失去平衡而发生位移的现象。(2分)它的形式主要有:(答对1个得1分,答对3个即得3分)(1)陷穴侵蚀(2)泻溜侵蚀(3)崩塌侵蚀(4)滑塌侵蚀(5)滑坡侵蚀4、简述水土保持坡面治理工程的作用、类型。答:消除或减缓地面坡度,截短径流流线,削减径流冲刷能力,强化降水就地入渗与拦蓄,保持水土,改善坡耕地生产条件,为作物稳产高产和生态环境建设创造条件。(2分)坡面治理工程包括:斜坡固定工程、山坡截流沟、梯田工程、沟头防护工程等。(2分)其中斜坡固定工程分为:①挡墙;②坑滑桩;③削坡和反压填土;④排水工程;⑤护坡工程;⑥滑动带加固措施;⑦植物固坡措施;⑧落石防护工程。沟头防护工程分为:①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②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此10要点只要答对3个要点即可得1分)5、简述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林的营造技术。答:(1)适地适树,选择抗性强的树种(2)细致整地,改善立地条件(3)应用抗旱造林方法,采取科学栽植技术6(4)加强抚育与保护,保证良好生长环境(5)营造混交林,提高生态经济功能(答对1个要点得1分)6、农用地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措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根据其主要功能及作用可分为哪些类型?答:土壤耕作技术措施的作用:(一)耕作可以降低土壤的紧实度,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根据天然降水的季节分布,及使采取适宜措施最大限度的吸收天然降水,减少农田内各种形式降水的产生。(1分)(二)耕作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蓄水能力,减少水分损失。根据水分在土壤中运动的规律,采取适宜的措施减少土壤中水分的非生产性消耗。(1分)(三)耕作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根据生态学原理及时采取适宜措施,促进肥效的提高,以提高有效土壤水分对农产品的转化效率,即提高水分的生产效率。(1分)对现有的个耕作措施,按其作用的性质分类:(答对1个要点得1分,答对其中2个要点即可得2分)(1)以改变微地形为主:包括等高耕作、沟垄种植、坑田耕作、半旱式耕作等(2)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包括留茬(或残茬)覆盖、秸秆覆盖、砂田覆盖、地膜覆盖等(3)以改变土壤土壤物理性状为主:包括少耕(含少耕深松、少耕覆盖)、免耕等。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什么是水土流失?举例说明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所谓水土流失是指某一地貌单元内的地表物质(包括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在得分评分人7外营力(包括水力、重力、冻融及人为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破坏、转移和沉积的全过程。(2分)主要危害表现如下:(1)加速土壤的退化(1分)土壤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生产力下降或丧失。土壤侵蚀破坏了土地资源,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由脊薄进而发展到砂化、石漠化、裸岩化,从而丧失了生产能力,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砂化、石砾化现象严重,障碍因素多。(2)造成水打沙壅(淤积湿地水域)(1分)淤积河流、湖泊、水库和建筑物,导致防洪、发电、灌溉、航运、交通等效益降低,调蓄洪水能力显著下降,使洪涝灾害趋于频繁。(3)破坏交通和建筑设施等(1分)因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港口的淤积,致使航运里程和泊船吨位急剧下降,而且每年汛期由于水土流失形成的山体塌方、滑坡、泥石流等造成的交通中断,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4)污染环境(1分)环境污染是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恶果。①固体径流产生水面污染;②残留农药及其它污染元素随水流失进入水体(容泄区)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放大作用产生污染为害;③可溶性养分流失进入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等等。(5)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大(1分)水土流失引起的不易察觉和统计的潜在危害,如气候的恶化,水旱灾害的加剧等,具有更为严重的破坏性。(6)水土流失加剧,诱发地质灾害频繁(1分)水土流失加剧,诱发山区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增加。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7)导致贫困恶性循环(1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是由于陡坡开荒,破坏植被造成的,而且逐渐形成了中上游地区“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导致下游地区“越险越8加,越加越险”,表现出生态恶性循环,经济恶性循环,社会发展恶性循环,水土流失与贫困同步发展,水土流失成为贫困的根源。目前,黄河上游306个县有207个是国家级和生计贫困县,贵州省到现在尚未脱贫的县,其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5%以上。这种恶性循环如不及时扭转,水土流失面积日益扩大,自然资源日益枯竭,人口日益增多,群众贫困日益加深,后果不堪设想。综上所述,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是非常严重的,已经给人民生活、生产环境和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必须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1分)2、概述土壤侵蚀的调查和研究的主要方法。答:土壤侵蚀的研究,其内容和方法都很多,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来进行选择和创新。从研究内容看,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如土壤侵蚀类型、速度、数量等。二是土壤侵蚀防治措施的研究,如不同措施及其防治效果分析。从研究的方式来看也包括两种:其一为室内研究;其二为野外研究(小区试验,流域研究,如大、小流域的相互结合研究等)。(2分)除了进行土壤透水性试验、抗蚀性试验和抗冲性试验外,一般需要采用下列研究方法。一、室内研究(1分)与一般土壤和植物营养等的研究相同。如室内分析和室内模拟试验。二、径流小区试验研究(1分)根据试验的小区面积不同,又分为:微区试验、一般小区试验、同位素示踪法的应用,如15N、137Cs(锶)、Eu(铕,镧系稀土元素)等。三、人工降雨试验法研究水土流失的机理(1分)四、流域调查研究(小流域研究、大流域研究)(1分)根据流域的大小,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降水—侵蚀—产沙之间的关系。1、小流域研究一般指面积在几km2至几十km2(小于100km2)的流域范围。可以利用流域内的水利设施、设置量水堰、修筑拦沙坝等进行直接测定,了解该区水土流失9的规律。根据山塘水库的蓄水量和泥沙淤积情况,推算该流域的径流量和土壤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