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教学平台使用说明一、单元教学内容概括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蓝天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这几篇课文既可以使学生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还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本组4篇课文,精读课文2篇,各三课时,带*的阅读课文2篇,各一课时。本组课文共需识字25个,会写生字25个,正确读写词语25个。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说明性文章用词简洁、准确的特点,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课文所描述的科技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二、单元训练点落实本组教材是这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同时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现代科技发展的资料,以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理解并区分“发明”和“发现”的不同含义,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通过过渡句作用的理解,感受说明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尝试用总分结构的段落,围绕《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为题写话。《电脑住宅》一课,在读课文了解电脑住宅的神奇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关联词重组课文相关语句,进行表达训练;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介绍电脑住宅的表达方式,进行想象写话的指导。《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表格梳理恐龙的进化过程,并借助板书,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阅读课内外关于恐龙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初步了解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尝试写读后感。《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一课,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了解文中运用的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以选读课文《人造发光植物》为例,进行填空式的写话练习。29呼风唤雨的世纪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沈彩红【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等词语,理解“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并区分“发现”和“发明”的不同含义。2.读通课文,感知内容。初步了解人类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才使生活大大改观。一、导入学习1.板书词语:呼风唤雨(1)指名读,齐读词语(2)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2.补全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1)指名读课题(2)理解“世纪”:计算年代的单位,100年为一世纪。课文中指的是:20世纪,即1900年—1999年这100年的时间。(3)齐读课题3.课题质疑:预设:为什么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谁能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怎么呼风唤雨?……4.媒体出示图片和作者简介: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过渡:带着这些问题,让科学家路甬祥带领我们去了解20世纪。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解决心中的疑问。说明:作为年代计算单位的“世纪”是无法“呼风唤雨”的,课题本身就是教学难点。授课伊始,先理解“呼风唤雨”的本义,随后教师补全课题,学生就可以围绕课题展开质疑,并带着疑问读课文。二、初读课文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1)正确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谁能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为什么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2.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正音。3.媒体出示:读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改观依赖.农耕.社会潜.入船舶.哲.学家4.初步读文释疑。(1)谁能呼风唤雨?(2)靠什么呼风唤雨?板书:现代科学技术(3)媒体出示句子: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读句子。认识设问句,知道设问句的特点是自问自答。说明:在正确读文的基础上,先解决课题质疑的部分疑问。同时,初步教学设问句的句型结构,理解其特点是自问自答。三、研读课文(第2节)1.自读第1、2节,思考:为什么说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就能呼风唤雨呢?2.交流,媒体出示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1)指名读句子,根据停顿符号,注意正确的停顿;自由练读。(2)理解词语“出乎意料”:出人意料,没有想到。(3)辨析词语:发现发明词义理解:发现——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媒体出示句子练习:火药、指南针、造纸和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我()马路上随意张贴的小广告中有很多错别字。地质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了大油田。(4)齐读句子。3.轻声读句子,思考:现代科学技术是怎样使人类呼风唤雨的?(1)交流,随机板书:发明和发现生活改观(2)理解词语“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3)教师引读: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4.(尝试让学生质疑)人类历史长达数百万年,为什么唯独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1)读句子,圈画关键词。(2)交流:一百年上百万年其(3)默读句子,思考:“其”在句子中指的是什么?“其”在句中指的是“20世纪一百年间的改变”,与“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进行对比,突出20世纪的改变之大。5.朗读指导。(1)说说此时的内心感受:惊叹、赞叹科学技术的作用之大。(2)带上自己的感情,读好句子。(3)教师引说:20世纪在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小段,可在这一百年中,人类凭借现代科学技术,使生活(大大改观),一百年的改变却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说明:教学这一句长句有三个重点:一是根据停顿符号,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尤其是句末“上百万年”不能读成破句;二是对“发现”和“发明”的理解与辨析,首先区分字义,通过词语辨析的句子练习达成,然后是理解句子的含义,知道是“发现和发明”让人类生活“大大改观”;三是对代词“其”的理解,“其”在句中指代的是“20世纪一百年间的改变”,与“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形成一种比较,从而突出20世纪的改变之大,而这一改变都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四、小结复习1.师生配合读课文第1、2节。2.分课时作业。(1)抄写词语: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联系哲学家因特网原子核程控电话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归根到底(2)辨析近义词,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发现发明①警察在小树林里()了被盗的小汽车。②瓦特()壶盖会跳动,经过研究,他()了蒸汽机。③牛顿是看到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而()了地球有引力。(3)照样子,积累词语。呼.风唤.雨()情()谊()()(4)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了20世纪的哪些发现和发明。(5)课外收集现代科技成就。(选做)板书:现代科学技术29呼风唤雨的世纪发现和发明(生活改观)第二课时【课时要点】1.读文圈画词句,知道“农耕社会”特点,了解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所获得的各种发现和发明,感受人类生活的变化之大。2.理解是现代科学技术使人类的幻想变成现实,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含义。一、导入学习1.媒体出示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2.齐读句子。过渡:现代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二、研读课文(一)读第3节,了解人类的农耕生活。1.自读第3节,直线划句: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人类的生活是怎样的?2.交流,媒体出示句子:(1)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2)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3)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3.理解“农耕社会”。(1)指名读句1,人们主要从事农业耕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理解词语“依赖”:依靠别的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给自足。“赖”字形指导,右半部分是“负”。(3)教师引读:在农耕社会,人们的生活都依靠自然环境,生活十分简单,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4)媒体出示,想象说话:假如没有(),我们的生活将()。(5)媒体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真()。说明:农耕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依赖自然,无论是对词语“依赖”的理解,还是想象说话,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的农耕社会,生活的艰辛和无奈。4.感受“美好寄托”。过渡:按照我们的想法,农耕社会的生活真是困难重重。的确,当时人们也是无比渴望拥有超越自然的能力,也把这些愿望寄托在神话传说中。(1)指名读句3,思考:人们有着怎样的美好愿望?(2)交流:“千里眼”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顺风耳”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人们还会有什么其他的美好愿望吗?(3)农耕社会,这些想法实现不了,只能是人们的“幻想”。板书:幻想。学习生字:幻。比较:幻——幼。过渡:直到20世纪,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这些“幻想”才成为现实。(二)读第4节,了解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所获得的发现和发明。1.自读第4节,浪线划出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哪些发现和发明。2.交流,媒体出示句子: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1)读句正音释义:潜入深海远洋船舶原子核光年程控电话等(2)根据标点理解句子结构:再读句子,有什么发现?分号前的句子写人类的各种发现;分号后的句子写人类的发明创造。(3)作者用结构相同的句式,分别介绍了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一系列的发现和发明。师生配合朗读。说明:本段教学以读为主。首先是把句子读正确,包括生字的正音及部分专业词汇的解释等;其次是从句子结构入手,由句中的分号“;”出发,引导学生在读句中理解感受“发现”和“发明”的不同含义,与第一课时中的教学形成呼应;最后还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加强对句子的理解。3.读读句子,看看图,说一说:这些发现和发明是怎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1)学生随机交流: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望远镜、视频,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程控电话、手机、录音机等,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千里马”也有了,高速火车、飞机,让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只要坐上飞机,人们也能腾云驾雾;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实现了“嫦娥奔月”的愿望……(2)师小结:这些发现和发明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