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案专业名称课程名称法律基础知识授课教师授课班级第一章宪法教学目标:21、通过教学学生应了解的知识: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权的含义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及其相互关系;2.通过学习学生应识记的知识:我国宪法关于治国方略的规定;我国的立法机关;我国的司法机关3.通过学习学生应理解的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国家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4.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根据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特点,判断某一特定情况下公名民的行为是正确行使了权利,还是滥用了权利。教学重点: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2、宪法在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方面的作用。3、宪法在规范国家权利运行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1、正确区分公民与人民两个概念。2、平等与“合理的差别”。3、公民权与人权。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现有文化基础选择:讲授、读书指导等方法授课时数:四课时板书设计第一节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一、宪法的一般知识1、现代意义的宪法2、宪法的含义3、宪法的最高法地位的表现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四部宪法1954年宪法2、1975年宪法3、1978年宪法4、1982年宪法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一)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基本国策(二)规定和保障基本人权1、基本人权的含义我国宪法对公民六项基本权利的确认和保障①、②、③、④、⑤、⑥3、要正确对待公民权利(三)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1、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构体系(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国家主席(3)国务院、(4)中央军事委员会(5)地方各级人大及地方各级政府(6)人民检察院(7)人民法院(8)特别行政区2、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1、人治和法治是治国的两种基本方式(1)人治与法治的含义(2)依法治国的含义(3)依法治国方略提出的过程(4)宪法修正案对依法治国的规定(5)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⑴我国的主要法律形式⑵为什么说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第1课时分类导入:本书《法律基础》共分六章(六大法律部门)依次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含劳动法)、诉讼法。下面我们先看第一章宪法。新授:为什么要先学习宪法呢?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总章程,是根本大法。宪法规定我国的基本制度、基本国策和其他一些重大的或根本性问题,它规定基本人权、规定国家权力运行,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居于最高地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国家机关、各政党、社会团体和全民活动的最高准则。尤其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这就更加突显了宪法在国家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我们先学习宪法的内容。第一节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如何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一、宪法的一般知识近代意义上的宪法强调必须限制国家权力,保证公民权利。1、宪法的含义: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它是一个国家统一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制定其他法律法规的依据,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宪法在阶级本质上与普通法律一致,即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但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有它自己的特征。2、宪法的最高法地位的具体表现(或宪法的特征)(1)宪法规定的内容在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①一个国家的宪法,它规定了该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例如: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国策,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国家机构的设置等,这些都是国家的最根本的问题。②而其他法律、法规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领域的问题。如:刑法只是规定什么是犯罪,对犯罪者处以什么刑罚和如何进行处罚的问题。(2)宪法的法律效力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是最高宪法所规定的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就成为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它表现在任何法律、法规都必须基于宪法而产生,法律、法规的内容必须符合宪法的要求。如果法律法规的内容与宪法相抵触或矛盾,那么,这种违宪的法律就不能发生效力,必须加以修改或宣布废除。宪法的最高效力性,还表现在它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必须遵4守的基本行为准则。(3)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普通法律要严格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宪法制定和修改都规定了不同于普通立法的特别严格的程序,通常都设立专门机构来负责宪法起草或修改工作。有的国家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有的国家召开制宪会议或立宪会议等。世界多数国家都规定了通过或批准宪法的特殊程序。例如:有的规定必须以制定宪法的机关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代表赞同才能通过,有的国家还规定由全民投票来决定。再如: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的制定、修改程序则没有那么严格,只是由制定普通法律的机关的代表过半数通过即可。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四部宪法1、1954宪法(见书P4/插图)——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一部很好的宪法。(1949年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2、1975宪法(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这是建国以来制定的第四部宪法中最差的一部。3、1978年宪法——比75年宪法有新前进,但也很不完善。4、1982年宪法及修正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制定的第四部宪法,也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这部宪法是54宪法的续承和发展。1988年、1993年和1999年全国人大三次以宪法修正案的形成对1982年宪法进行修改和补充。3个宪法修正案共17条。★我国的现行宪法就是1982年宪法。(我国建国以来宪法发展概况详细内容见学习指导P6)归纳小结本课重点阐述了:;宪法的一般知识;宪法的概念:(让学生复述)宪法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复述)作业:口头回答:P31选择判断1、2、3书面回答:学习指导用书P11(一)1、2、3第2课时复习提问:51、什么是宪法?2、宪法的特征是什么?3、新中国成立后有哪四部宪法?导入新课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它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这个国家的性质即由谁来统治这个国家,同时还要规定这个国家进行统治的方式,这两者在宪法学上分别叫做国体和政体。除此之外,我国宪法还规定诸如经济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等根本制度,以及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环境保护和计划生育等基本国策。(一)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内容1、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包括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选举制度等。我国国家性质(即国体),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关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政体),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根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宪法第六条(1999年修正案)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宪法第15条(1999年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宪法规定国家的基本国策,如规定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和土地合理利用等。(二)宪法规定和保障基本人权1、基本人权(1)人权的含义:人权是人按其基本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应当享有的权利。(2)基本人权的含义:基本人权又称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并保障的公民所享有的基本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权利。2、我国宪法对公民六项基本权利的确认和保障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力可分为:(1)平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①平等权的含义:所有公民平等的享有宪法合法律规定的权利;所有公民都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所有公民的保护和惩罚,都是平等的,不得因人而异;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②平等权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见书p7)(2)政治权利和自由:①政治权利是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它是公民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没有这个权利便谈不上行使其他权利了。②政治权利其实就是民主权利,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政治表现自由。政治表现自由又具体表现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③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概念见书p9)6公民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不是绝对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任何将自由绝对化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必然造成社会混乱,甚至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案例分析(见书p9-p10)提问:王为利的说法对吗?为什么?(3)宗教信仰自由我国宪法第36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这是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一般性规定。国家保障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国家反对和依法打击邪教。基本含义: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中,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4)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是指无正当理由的身体活动不受拘束的权利,是公民基本权利中的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的权利等内容。(5)社会经济权利基本含义(见书p1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公民的财产权、劳动权、劳动者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获得物质帮助和受教育权。(6)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权利救济是权利保障的最后手段,也是权利保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具体包括提起申诉、控告的权利,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以及取得国家补偿的权利。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是现实的和有保障的。首先,宪法明确宣示自己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为依据而制定。其次,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范围及其运行方式,确保国家权力不得侵犯公民权利。最后,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规定了具体的措施。3、正确对待公民权利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具有统一性。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某些权利和义务是彼此重合的。同时,权利和义务相互促进。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1、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内容2、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人权的规定:人权的含义?基本人权的含义?3、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4、如何正确对待公民权利。作业:口头回答:P31辨析1、2、书面回答:学习指导用书P11(一)4、5、6、7、87第3课时复习提问:1、什么是人权?什么是基本人权?2、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是怎样规定的?3、如何正确对待公民权利?导入:宪法是人民的权利保障书,因此规范国家权利的运行,是宪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权利若没有制约,必然走向专制,也必然侵犯公民权利。我国宪法是通过规定行使国家权利的国家机构设置、明确相应职权和相互关系的方式来规范国家权利的。新授:(三)、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构体系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关组成。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的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人大的常设机关,在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