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文科名著阅读讲义——《哈姆雷特》(一)一、【内容提要】一、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听王家城堡上的哨兵报告,城垛上出现了一个酷似先王的幽灵。长久为父王亡故的真正原因所困扰,他决心前往一遇,希望亲自向显灵的鬼魂打探一下真相。第二夜他果然遇见了它,并在和它的对话中,证实了他的最大的疑惧:原来正是先王的兄弟克劳狄斯,在先王熟睡时分谋害了他,随即篡夺了他的王位,并娶了孀居的王后。鬼魂告诫他,要严守秘密,伺机为他报仇,然后消失了。二、慑于这个可怕的秘密会和所承诺担任的的艰巨任务,哈姆雷特似乎得了某种癫狂政,也不妨看作是伪装的,借以掩饰他或有的行动计划。于是,他给他的的情人奥菲利娅,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之女,写了一封热情、晦涩而又布相连贯的情书。这时,一个江湖戏班来到了城堡,子阿哈姆雷特的授意下,给国王、王后和朝臣们演了一出戏。三、这出戏演的是威尼斯大公被谋害、其孀妻后来嫁给了凶手的故事,这与丹麦先王驾崩的情况十分相似。在演出过程中,哈姆雷特所注意的不是演员们的演技,而是叔父的表情和动作。后者感到自己的罪行似为哈姆雷特所察觉,仓惶起身离去。哈姆雷特不再怀疑鬼魂的倾诉的真实性,决心要实现他曾经发誓执行的复仇计划。母后也为该剧的意旨所震惊,把哈姆雷特找来责备一番。哈姆雷特以责备答复责备,使母后陷于羞耻和自责的尴尬境地。如果不是鬼魂及时显灵,哈姆雷特可能采取更加激烈的措施。奥菲利娅的父亲波洛涅斯窃听了这番对话,被哈姆雷特误作国王刺杀。四、朝廷决定放逐哈姆雷特。他的两个旧日同学受命陪送他前往英国,并被密令在当地将他处决。但是,由于阴错阳差,这桩暗算落到两个同谋者身上。哈姆雷特终于回到了丹麦。他遇见一件奇观:一名少女的葬礼,由于国王、王后和朝臣们亲临现场,受到极大的哀荣。就在奥菲利娅下葬的时刻,哈姆雷特回到了家。那个不幸的少女,为情人的癫狂、父亲的暴卒和兄长雷欧提斯的失踪不断焦虑和悲伤,以至自己精神失常。她在宫廷周围边唱歌边撒花,游荡了几天,终于来到一个河岸十足淹死。五、当他发现这是奥菲利娅的葬礼,哈姆雷特痛不欲生。他跳进了墓穴,同也是刚回家得雷欧提斯殴斗起来。雷欧提斯也想杀死哈姆雷特,因为他认为他是他家所遭遇的全部灾殃的根本原因。意识到雷欧提斯的深仇大恨,克劳狄斯认为可以加以利用,以便致哈姆雷特于死地。他向雷欧提斯秘密建议,同哈姆雷特举行一场击剑友谊赛。实际上。雷欧提斯的剑是蘸了毒的,哈姆雷特毫无觉察,同意在国王面前试验一下剑技。国王为哈姆雷特准备了一杯毒酒,如果他躲脱了蘸毒的剑锋的话。雷欧提斯和哈姆雷特于是开打起来。哈姆雷特赢了一两个回合之后,王后为了向哈姆雷特祝贺,无心地举起那杯毒酒,向他干杯。这时,雷欧提斯先刺伤了哈姆雷特,接着在混战中,两人换剑,哈姆雷特转而用对方奸险的的剑锋刺伤了雷欧提斯。王后死于毒酒。雷欧提斯倒地,死前承认他的罪恶阴谋,并请求王子宽恕。哈姆雷特则以其死前所余的全力扑向国王,直至刺穿这个篡位者的心脏。二、【作品主题】本书通过描写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和他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彷徨、忧伤苦闷及其惨遭失败的结局,深刻地体现出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莎士比亚写《哈姆莱特》的时候,英国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这时,宫廷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深深感到自己的人2文主义理想和英国现实之间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他开始在《哈姆莱特》中深刻揭示出这一矛盾。他通过这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这个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三、【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哈姆雷特】基本特征:身穿墨黑的外套,脸色悲苦沮丧,酷爱思索而又一再延误行动的忧郁的王子。父亲给他的责任是复仇,现实要求他的行动。哈姆雷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是单纯地复仇,杀死一个克劳狄斯,而是要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按照人文主义的理想来改造现实。所以有人称他为延宕的王子。哈姆雷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的理想和严酷的现实发生尖锐的矛盾。精神的危机,理想的破灭,使他悲郁愤懑,痛苦异常,也促使他不断思索,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他从家庭的变故看到宫墙外的社会问题,有强烈的责任感;(优点、英雄的一面)然而只相信个人的作用,强调思想的力量,因而矛盾重重,思考多于行动,时时感到忧郁、茫然,行动犹豫、延宕。生活在英国新兴势力还处于幼稚阶段的哈姆雷特,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正确的途径,最后他虽然奋然一击,与敌人同归于尽,但忧郁始终伴随着他,伟大的理想并未实现。(缺点、悲剧的一面)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奥菲利娅】是一个美丽,年轻,纯洁,不谙世事的女孩子,她爱哈姆雷特,想接受他的爱情,却因为父亲和哥哥的劝说,对他闭而远之。父亲的死对她的打击很大,而且竟然是自己所爱的人杀死了父亲,因此脆弱的她疯了。【克劳狄斯】克劳狄斯是恶,而不是狠。他的阴谋是一步步来的,小心翼翼,生怕会有错。他是一个隐性的残暴之徒,从不外露,因而更加阴险。【波洛涅斯】他属于那种典型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奸臣。【雷欧提斯】他是一个骄傲,自尊心很强,心胸狭窄,小心防范的人。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若不是别人教唆,他本性中的善良是不会让他起了害人之心的。【霍拉旭】他是哈姆雷特唯一的好朋友,听见哈姆雷特的疯言疯语,他也不离不弃。他这种忠厚诚实的性格特征用他在哈姆雷特临终前的那一段对白来体现。【王后乔特鲁德】在奸王克劳狄斯四处安插了耳目,控制了整个皇宫之后,葛特露不得不屈服于邪恶势力,委身于他。但是又不完全如此,她还屈从于自己的情欲,所以她的脆弱是含有双重意思的。当然,她仍是个慈爱的母亲。为儿子遮掩,担心儿子在比剑中受伤,为儿子的胜利高兴。3四、【艺术成就】《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哈姆雷特》不仅显示了莎士比亚思想的深刻,还显示作者艺术上的成熟和才华。剧中除了描写哈姆雷特的复仇情节线索之外,还安排了雷欧提斯和挪威王子布拉斯的两条复仇线索,以相互联系和衬托。在复仇情节之外,莎士比亚还写了哈姆雷特和奥菲利娅之间的爱情,哈姆雷特和合霍拉旭之间的真诚友谊,哈姆雷特和背叛自己父王德母亲复杂的关系等。在突出悲剧的阴郁、灰暗、紧张的氛围的同时,作者又插进了嘲讽的诗句和插科打诨的幽默场面,使得戏剧达到“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混合”,显示出丰富的任务性格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一、莎士比亚刻画人物性格善于把人物放在内外两重冲突中,通过对人物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深度。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与以其叔父为代表的强大黑暗势力的冲突,以及老哈姆雷特被害死,其母乔特鲁德改嫁克劳狄斯等客观现实构成了外部冲突;哈姆雷特内心对理想的追求与残酷现实的冲突形成了内在冲突,在外在冲突与内在冲突此消彼长的过程中,逐渐揭示出哈姆雷特延宕的本质特性。随着两重矛盾的发展变化,哈姆雷特的性格也随之变化,家庭遭遇变故后,他由“快乐王子”变为“忧郁王子”,经历过一件件事和内心的挣扎后,他终于变成了“行动王子”。二、莎士比亚十分善用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来展示人物心灵世界和刻画人物性格。在剧中哈姆雷特的独白占六段,它能深入人内心,窥探人心内在的秘密,加深人物的深度和复杂性。三、莎士比亚把对比手法用于人物的塑造,使人物性格丰富、鲜明、突出。如剧中扣人心弦的一段情节: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的“疯”,哈姆雷特是装疯,一方面有效地保护了自己,另一方面使自己有时间思索,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如何把危机变成转机,最终成长为“行动王子”,表现了哈姆雷特刚毅顽强的性格特征;而奥菲利娅是真疯,最终死去,酿成了悲剧,既表现了她的天真,又应了哈姆雷特那句话“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的另一种解法。这是剧中同一类人的对比。另外,剧中还有很多正反人物之间的对比,如哈姆雷特对老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对比评价:“高雅优美”对“霉烂的禾穗”,“矫健的姿态”“精神威凛”对“庸奴”,“完善卓越”对“恶徒”……四、《哈姆雷特》有三条复仇线:第一条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这是主线;两条副线,第一条是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为父报仇,第二条副线是大臣波洛涅斯之子雷欧提斯为父报仇。这三条情节线构成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互成对比,激化矛盾,扣人心弦,共同表现全剧的主题。五、莎士比亚能综合运用戏剧的创作因素。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原则,《哈姆雷特》取材于1200年的丹麦史,但是故事却被注入了现实的内容和时代的精神,剧作通过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真实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剧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所具有的人文主义精神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基本思想,具有时代特色。《哈姆雷特》还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如莎士比亚运用大胆的想象,让鬼魂出来告诉哈姆雷特真相;“戏中戏”巧设机关,达到预期效果等。另外,莎士比亚的悲剧一般不把悲喜剧截然分开,而是在不损害悲剧基调的原则下把它们结合起来,如《哈姆雷特》中掘墓人的戏谑表4演,衬托了戏剧的悲剧气氛,在悲喜的对比中加深了悲的深度和感染力,使主题意蕴得到升华。六、莎士比亚剧作语言生动形象,被喻为散文诗式的语言,它丰富、抒情、多样化又具有个性特色,如歌德所说的“是用生动的语言文字来感人的”。高二文科名著阅读讲义——《哈姆雷特》(二)一、判断题1、哈姆雷特的复仇,不仅是遵照父命去杀死国王克劳狄斯的肉体,而且要消灭克劳狄斯所代表的黑暗社会: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到处充满着专制腐败、阴谋诡计以及“人世的鞭挞和讥嘲”的社会。(正确)2、《哈姆雷特》中,雷欧提斯为报私仇,利用民众对王室的不满,登高一呼,群众像怒潮一般涌向王宫,他只问目的,不择手段,不顾后果,只有个人思想,简单鲁莽。(正确)3、《哈姆雷特》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是复杂的,优柔寡断,长于思考,行动迟缓,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正确)4、剧作《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作,其悲剧的产生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之间的矛盾。(错误。其悲剧的产生根源是哈姆雷特所代表的萌芽的先进力量与强大的恶势力之间的矛盾)5.哈姆雷特的出走与父亲的死,使善良的奥菲利亚精神失常、抑郁成疾,最终死去。(错误。哈姆雷特的出走与父亲的死.使善良的奥菲利亚精神失常。她终日游荡.采花、唱歌.有一天,她想把花冠戴上枝梢.身下的树枝断了.她落入河中溺水而亡)6.《哈姆雷特》的主人公哈姆雷特善于观察,长于思考和分析,而且文武全才,有计谋,他是莎士比亚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英雄的典型。(正确)7.有评论说,《哈姆雷特》是一出“巨人型”的悲剧,哈姆雷特绝非“完人”。他虽然善于思索,受到人民的爱戴,相信人民,却优柔寡断。(错误。哈姆雷特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他说:“时代变得越发不像样子,一个农民的脚趾竟然这么靠近一个朝臣的脚后跟.擦伤了后者的冻疮。”可见哈姆雷特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8.哈姆雷特发现城堡露台上连续几天都出现鬼魂,好奇心促使他登上了露台,才发现那鬼魂就是自己的父亲,从而知道了父亲被害的经过。(错误。哈姆雷特是从好友霍拉旭那听说城堡露台上连续几天都出现鬼魂的)9.《哈姆雷特》:造成哈姆雷特悲剧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他无法找到报仇的时机,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错误。造成哈姆雷特悲剧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他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因此。他在斗争中常常表现出一种思虑重重•行动延宕的性格。正是由于这一性格.他往往失去最佳机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10.“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年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振乾坤的责任!”这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子著名的独白。哈姆雷特美丽、高贵而勇敢,但是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微弱的自身处境和重大的社会责任的差距,使他忧郁、探索、徘徊,进退维谷,总是触景生情,总是回忆过去,5最后几乎失却他面前的目标。上面的独白正是这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