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所教年级七年级所教册次、单元七年级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设计主题3.2海陆变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海陆是变动的,并能用实例加以说明。2.学会“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3.了解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实例,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是无止境的,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能力。2.通过阅读示意图和模拟演示等,初步了解板块相互间的运动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魏格纳和地图的故事,鼓励学生要有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要不怕吃苦、不畏牺牲。2.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规律。教学难点:“大陆漂移假说”;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人新课讲述“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及其内涵:沧海桑田——可简称为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以这种海陆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其实,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指海陆变迁。可见,海陆的变迁早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觉察和认识。[学生回答]这个故事描述的是成语“沧海桑田”,指海陆是在不断变化的。(现在广泛比喻事物变化之快)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地表形态变化在地球上,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沧海的实例有许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1、展示喜马拉雅山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图片:这张图片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喜马拉雅山脉,科学家在此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为什么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上会发现海洋生物。2、展示我国台湾海峡海底发现的森林遗迹的图片:从这张图片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为什么海底会有森林的遗迹?难道森林曾经生长在在海底吗?化石?3、展示荷兰的围海大坝图片。这说明了海陆的变化除了受自然力作用外,还受什么作用的影响?1、[学生回答]以前的海洋变成了现在的陆地--地壳运动2、[学生回答]以前的陆地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变成了今天的海洋--海平面上升3、[学生回答]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海陆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类活动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后得出:地球上有的陆地变成了海洋,有的海洋变成了陆地,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知道海陆是在不断变化的。既然海陆之间是不断变化的,那么今天的海陆分布是怎么形拼图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过度成的呢?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游戏。展示自制的非洲和南美洲轮廓卡片看着拼好的一整块陆地,你会有疑问吗?是巧合,还是另有其他的原因?并请同学把非洲和南美洲按照合理的位置关系贴在黑板上。(以赤道为参照)[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很好,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观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德国的科学家家魏格纳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实践能力问题的提出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大陆漂移介绍他的故事,展示大陆漂移的动画。魏格纳通过哪些证据证明他的大陆漂移理论?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回答]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相似,剪下可以拼成一整块陆地,古生物一致,古地层一致。[学生回答]魏格纳在生活中善于观察;魏格纳对科学执着的精神;魏格纳为了探索科学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精神过渡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20世纪60年代,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开拓学生的思路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七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认识七大板块。[学生回答]亚欧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教师总结]其中四个板块是以大洲的名称命名的,两个板块是以大洋的名称命名的。一个是以大陆的名称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动手能力动画演示:板块挤压产生的造山运动。如果你是一位地质学家,请你预测一下今后喜马拉雅山脉会“长高”吗?并说出你预测的理由。动画演示:板块张裂产生的造海运动。板块张裂会产生什么样的地理事物?展示“全球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全球火山和地震的分布与板块有什么关系?说明板块边缘地壳比较活跃还是比较稳定?能举例说明吗?名的。[学生回答]会“长高”[教师总结]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现在印度洋板块仍继续以每年5——6厘米的速度向亚欧板块俯冲,喜马拉雅山仍然在继续抬升中。[学生回答]裂谷或者海洋[教师总结]板块边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有的做张裂拉伸运动,形成裂谷和海洋,有的做碰撞挤压运动形成高大的山脉。[教师总结]全球火山和地震带多分布在板块边缘,说明板块边缘地壳比较活跃。发生地震时尽快跑到开阔处,来不及时躲在坚固家具下面通过动画演示红海、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脉的运动,锻炼的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从地图中发掘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学习与生活有关的地理课堂小结有付出就有收获。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七大板块的分布概况及其漂移产生的地理生物,有关地球的知识还很多,需要我们今后不断学习和探索。看板书巩固本节知识巩固复习加深理解,对本节内容有整体框架认识板书设计第三章陆地和海洋3.2海陆变迁一、海陆变迁的原因:1.地壳运动2.海平面上升3.人类活动二、大陆漂移说:1、讲述魏格纳的故事2、讲述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3、大陆漂移说的根据三、板块构造说:七大板块。观察七大板块图认识七大板块的名称想离运动:形成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相对运动:形成山脉和高原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教学反思1、本节知识是学生学好世界地理的关键,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2、在本节的教学中,充分运用地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3、板书和多媒体配合紧扣了教材的内容,突出了要点和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刻。4、导课提出问题,大地和海洋是否运动。经过学生的思考再利用多媒体再现地地球演变的情景引人入胜从而引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情趣,争于求索。5、海陆变迁的原因的解释结合荷兰围海造天和地中海的变化实例使学生既形象又完整地理解了海陆变迁原因既有人为又有大自然的力量,本课的重点是落在地壳的运动上。6、本课重点是落在“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的掌握,教师想容易地让学生理解并把它运用到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上就要借助“多媒体’来展示大陆漂移说的由来和七大板块的图示来形象地阐述,这比教师单一的解释和学生看书本的逐步领悟要快捷而又记忆深刻,这点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和练习的解决也得到证实,所以本人认为板书和多媒体的综合运用是相得益彰的。不足之处是课后练习没有运用多媒体展示,地壳变化的资料多媒体上反映得太少对学生的拓展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