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科目:语文作者:刘华芳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横市镇中心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课文介绍的景观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凭借课件、图片等使学生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解疑,理解“众星拱月、玲珑剔透”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学习网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关键词句,读悟结合,深刻感悟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及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我班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大,知识面较窄,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了解以及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了解不多,尤其是对圆明园的辉煌过去与毁灭经过,他们更是知之甚少,这将会给本课教学增加很多难度。为此,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圆明园有更生动丰满的具象,从而提升爱国主义情感。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因课文介绍的景观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凭借课件、图片等使学生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我采用自主学习法、朗读感悟法、合作学习法等。五、教学重点及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二)教学难点:学生能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学生交流北京的名胜古迹。(2)学生讨论自己对圆明园的了解,板书课题,齐学生谈观看图片的体会。谈话法回顾以前学过的或看到过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学生学过皇家园林《颐和园》,对颐和园读课题。(3)观看图片和视频,学生谈体会。的成就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唤起已有的学习经验想象圆明园过去的辉煌。观看图片、视频激发学习兴趣,从而突出了重点。2.确立主题,自主探究(1)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2)为什么说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3)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布局、名园胜景、历史人物”版块在任务驱动下选择性的围绕一个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样设计,实现了课内外相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通过查阅、收集、交流资料,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学习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说话、倾听能力。3.直面毁灭,引发思考出示第五自然段,读一读: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你学生有带着愤怒语气的朗读第五段。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这环节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史实激情。学生在写中感悟,情感也得到了升华。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补充资料既省了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述,又初步培养了学生快速浏览资料、查找资料的能力,为单元知道了什么?(1)再次播放《火烧圆明园》视频。(2)入情入境地读一读毁灭的介绍。4.渲染氛围,加深体验(1)看完这令人扼腕痛惜、惨不忍睹的一幕幕,学生心中一定是波涛汹涌,请将此时的感受写下来。(2)出示《火烧圆明园》中的台词,激发情感(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其他课文的教学重点做了铺垫。5.自选练习,拓展提高(1)思考: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的辉煌?与同学老师交写一写读后感这些自选练习有本课写法的引导,有加强整合单元学习的指导,还让学生在流自己的想法。(2)写一写读后感(这是园地七的习作内容。)(3)继续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祖国日渐强大的资料。搜集和运用资料上反复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七、教学评价设计目A级B级C级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听课情况认真听课,没有走神,讲闲话等现象听课比较认真,偶尔有走神,讲闲话等现象听课不认真,走神、讲闲话现象比较严重发言情况积极举手发言,并有自己的见解能举手发言,答案中自己的思维较少很少发言,不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情况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课堂作业情况认真迅速地完成作业,作业质量高能完成作业,速度比较慢或质量一般不能完成作业我这样评价自己:八、板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布局美烧景观美毁文物美掠……(爱)(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九、教学反思1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本文讲授的内容已不复存在,学生很难想象,因此更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堂课里,情境的创设贯穿始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导入时,我播放了一组圆明园今昔的图片,让学生领略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如今的断垣残壁。通过图片对比,老师介绍圆明园的前后变化,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本文教学的重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以开“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的形式展开的,这是本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情景,也是亮点之一。全班学生以园林专家、建筑专家和文物专家的身份参与教学,身份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③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创设情景,铺设好情感场,使学生在音、形、像等多元信息的刺激下,思想上产生强烈振动,迅速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正由于这种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与影响,学生此时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2强调整体感知,培养概括能力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为此,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同学们畅谈对圆明园的印象,从整体上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为后文讲授毁灭埋下伏笔,这样能够造成学生前后情感的落差。3自主合作学习,重视个体表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一方面又在合作中在讨论、探究,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的基础上,总结大家的共识,得出满意的答案。我把全班学生分为七组,其中园林专家两组、建筑专家三组和文物专家两组。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围绕一个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之间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感受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而且圆明园昔日的壮观已毁灭,无法再现,单单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远远不够。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各种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人文环境,以音乐、录象、图片,直观地感受圆明园的精美,规模的宏伟,收藏的珍贵,建筑的多彩,想象圆明园当年的壮观。再为学生播放毁灭的影片,激发起学生对侵略者滔天罪行的恨。通过这些教学手段,使教学主题与思想达到自然的升华,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5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加深理解引导学生课前利用各种方法查找资料,并进行交流,加深对圆明园的感性认识,为更好地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还促进学生创立学语文用语文的“大语文观”。本课教学力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主源,尊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但仍然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朗读指导和训练不充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