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北京大学翟莹熙(共1.5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上节课我们刚刚学习了《观潮》,大家还记得周密是在那里观潮吗?——钱塘江,在现在的浙江。那说到浙江,你们最先想到的会是什么?——杭州西湖。没错,从古到今,西湖都是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更有许多文人、诗人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哪位同学还记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积累了很多佳句。棒!二、分组活动上节课我们自愿分成了几个小组,大家按组坐好:疏通字词组、知人论世组、深度理解组、手法组、归纳总结组。(一)初读感知:(10分钟)1.疏通字词组:朗读2.集体朗读3.咬文嚼字:追问4.抽某一组依次通译全文(二)知人论世:(8分钟)1.知人论世组:介绍作者及其作品(同学1)2.知人论世组:介绍写作背景(同学2)3.问题:根据对作者身世和写作背景的了解,你觉得作者此时可能怀有怎样的心情?(请其他组同学回答)4.单人诵读,注意想象诗人当时的心境。(三)情感体会:(12分钟)1.深度理解组:接受各小组提问。(事前让每小组准备至少一个问题)2.作者当时的心境是怎样的?3.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融情于景4.概括作者的形象特点痴——寄情山水,孤独淡泊,有着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5.深度理解组反问各组:你最喜欢哪个词/句子?为什么?(四)写作手法(10分钟)1.写作手法组:接受各小组拷问2.作者是怎样写景的?他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3.什么是白描?你能举一个其他的例子吗?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例1:《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例2:鲁迅小说:《孔乙己》4.其他手法表现手法:融情于景;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写作手法:侧面描写5.再读再读体会——表演性配乐朗诵作业:1.朗读——背诵你喜欢的句子。2.其他描写雪的诗文作品,对比分析(思想感情、手法)。3.扩写为现代文,注意符合原文情感。第二课时(五)总结归纳(总结归纳组)(10分钟)1.再读体会——表演性配乐朗诵2.主要内容: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3.层次梳理4.情感分析5.手法解析(六)深度拓展(10分钟)1.对比《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2.其他描写雪的诗句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