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一、综合探究设计意图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到底什么是唯物辩证法?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我们中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应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为什么树立科学发展观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本单元各课内容学习之后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本单元综合探究主要基于此考虑而设计的。本探究活动的设计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因为从知识要求来说,这一问题是对第七、八、九、十课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搞好本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有关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了解得更系统、更全面。二是鲜明的思想教育性。从探究的题目就能体现出这一点,它要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明确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以及两者的分歧的基础上,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危害,从而在行动上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特别是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二、探究活动开展建议(一)探究活动过程1.建议采取分组探究和个人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分组方式可以考虑两种方案:一是按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观点分组,分别比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和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的不同及表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和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的不同及表现、唯物辩证法的全面观点和形而上学片面观点的不同及表现,分层次探究如何坚持用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是按学生关心的问题分组,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如何坚持用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下面的这些问题可供参考:(1)“网上潇洒走,有喜亦有忧”,在对待网络的使用问题上我们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2)在反腐倡廉问题上,我们应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3)如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正确处理好与同学、家长和老师的关系;(4)“顺境”与“逆境”是每个人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两种境遇,我们应如何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看待“顺境”和“逆境”。个人探究建议以设计问题引路,启发学生思考。下面这些问题可供参考。(1)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什么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2)列举在实际生活中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具体表现。(3)有人认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可以概括为“世异则事宜,事宜则备变”和“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分歧。请你评析这一观点。(4)用唯物辩证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整理好小组(或个人)的观点,在班上交流3.师生共同对各小组(或个人)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将交流的成果汇集成专题,可以写成文章或小论文,召开主题班会进行交流,出一期板报或壁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制作班级主页网上交流。也可以布置课外探究活动:联系个人学习和生活实际,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怎样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二)探究活动注意事项1.进行探究活动,要以理论观点为依据。加深理解知识,也是探究活动的目标之一。根据本探究活动有较强理论概括性的特点,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本探究活动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这是落实思想教育的前提。可以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在对比中加深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见下表)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分歧之一分歧之二分歧之三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2.在本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提出探究问题的指导方案和建议,设计好探究的主要问题,做好学生关注问题的调查;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课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联合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就学生关心的某一问题组织辩论。2203.在本探究活动中,要注重实效性。由于本探究活动的内容多、概括性强,但不可贪大求全,要联系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谈全、谈深、谈透。教师可以结合反腐倡廉的事例,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1)从联系的观点来看,腐败现象的产生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消极因素和剥削阶级的影响相联系,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是根本不相容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用孤立的观点或唯心主义的观点看问题都是错误的。(2)从发展的观点看,党和政府在反腐败问题的态度是鲜明的,措施是有力的,特别是2005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腐败现象会得到有力的抑制和消除。(3)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既要看到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的一面,又要看到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应看到腐败现象毕竟只是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是支流,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是廉洁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是主流。(4)总之,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和全面认识腐败现象,又要坚信党和政府一定能够战胜腐败现象。4.在探究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密切结合实际,谈真切感受,从而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不是虚无缥缈的。比如,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常见的片面性、绝对化的具体表现有:取得成绩时,往往把个人努力绝对化,忽视外界帮助的因素;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容易偏执一端,灰心丧气;喜欢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等等。又如,通过让学生分析辨别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已”;“在接受别人服务时,如果想到自己也是服务者,也是为别人服务的,那么你就会尊重为你服务的人,因为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和谐就是美和善”;“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以上的哪些观点符合辩证法的思想?5.“探究路径参考”提示。第一个探究路径,主要引导学生明确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不同的三点表现。第二个探究路径,通过引导学生对矛盾普遍性的理解,加深认识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三个探究路径,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也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实际表现。第四个探究路径,在学生明确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深刻理解坚持唯物辩证法,就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课时安排:1课时。221三、补充资源1.为什么说坚持辩证法和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1)它们研究的对象是统一的,即客观世界。只不过二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唯物论要说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辩证法则要进一步回答世界的状况“怎么样”。二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2)唯物论离不开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是辩证法的唯物论,它全面、联系、发展地解决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同时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3)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论的辩证法,而不是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它认为辩证法总的观点和规律应当是从客观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来的,而不是在人的头脑中臆想出来的。(4)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个原理之中,离开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和离开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要把二者有机地相结合。2.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1)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必然否认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2)它揭示了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唯物辩证法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由于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3.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哲学依据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要求实现“五个统筹”,即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提倡绿色GDP。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要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注意节约资源,环境保护,考虑到后代人的发展需要。(3)唯物辩证法的全面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城镇与222农村、东部与西部、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对内与对外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要兼顾城镇与农村、东部与西部、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对内与对外的和谐发展,反对片面地看问题。4.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的实质“五个统筹”的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即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这将是今后几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把握“两个大局”,促进共同发展。鼓励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并继续发挥优势,这是一个大局;支持和帮助内地发展,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这也是一个大局。保持比较发达的地区快速发展的势头和扶持落后地区的发展,都是国家的既定政策。地区差距不仅表现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表现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也表现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部。地区差距问题要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得到解决。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社会发展领域存在的问题,许多同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职能不到位有直接关系,需要转变政府职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等领域有其特殊性,政府必须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不能简单地提“市场化”或“产业化”的目标和口号。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是人均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资源约束是伴随工业化、现代化全过程的大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技术政策的选择,乃至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都必须考虑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中国正在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国际经济地位正在发生带有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我们面临着和改革开放初期甚至和十年前完全不同的外部环境,这是谋划国内发展必须考虑的。统筹就是兼顾。这一系列“统筹”,都是从对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来说的,都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摘自:《时事资料手册》2004年第2期)5.循环经济当前,发展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有的发达国家甚至以立法的方式加以推进。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