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讲座内容及复习题3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SNNU教育学院14级教育技术140519纪向军QQ847829136信技+智能1/31《现代教育技术》复习题1、学习终端变化:电子书包2、学习环境变化:有线互联→移动互联,互联网→物联网,数字校园→智慧校园3、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4、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能够为教育教学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所有有价值、有作用的各种多媒体信息的总称。特点:多样性、多媒体化、多样性、多媒体化、超媒体化、全球性5、信息技术发展历程:①语言的使用(后巴别塔时代)②文字的创造(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③印刷术的发明(六世纪中国隋代刻板印刷)④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19世纪)⑤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时间: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6、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认识广泛的应用性: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作用的不可替代性:信息技术已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元素之一。7、技术改变了历史、生活方式、信息传播方式、认知方式(分布式认知协同式处理)、思维方式、世界、教育形态(学生:学习内容的组织方式、表征方式、获取方式、加工和处理方式、存储和应用方式、评价方式、教师观;教师:教学的理念、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表征方式、传播方式、管理方式、学生观等正在发生改变)8、信息社会的三大要素:信息、能源、材料。信息社会的两大现象:知识爆炸、信息海洋9、教育革命①(公元前300年),以孔子创立私塾和苏格拉底讲学为标志。特点:范围小、教育方法单一、教育内容仅限于教师本人的学识。②(十六至十七世纪),以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为标志。特点:学校、教学计划、教材、集体教学。③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正在构建4A模式Anybody、Anytime、Anywhere、Anycontent特征:教学力的飞跃。10、教学力人们利用媒体和技术从事教与学活动的能力。基本要素:教师、学生、资源、环境、技术。知识将不限于书本、课堂、教室。11、教育技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应用的各种技术的总和。包括物质的技术(显性技术)和智能技术(隐形技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教育革命的推动力。12、技术环境中成长的一代个性显著、自主性强、好奇善思,网络依赖强、交互手段多、技术掌握好,获取知识多源、涉猎兴趣广泛、阅读与认知方式正在转变,对信息和技术的选择、理解、整合、表达和合理传播需引导13、教育信息化就是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此推动教育的全面改革与发展,促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信息化环境建设:重在应用,支持教学、学习、管理,社会服务。14、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15、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为了一定的目标达成而进行的一种人类特有的知识传递和技能培养的双边互动的活动。由“教”和“学”两部分构成,分别对应两个活动主体。16、学习是通过授导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能、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三维目标)的行为方式。17、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家庭学校社会个人)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驱力)。18、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在认知发展理论中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一种是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能达到的水平(习后水平),即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潜能,即经过教学使学生所能获得的能力,二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学生自我努力、教师外在引导)19、信息化教学为了促进学习,在信息化环境中,师生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信息资源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特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丰富的资源、支持良好的媒体环境、合理的教与学的过程20、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了促进学习,依据学习者特征和学习需要,将学习资源、学习环境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以达到过程最优化而编制的教与学的实施方案。是为了学习者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的需要目标达成,而用于控制教学节奏、教学方向、教学过程,旨在促进学习真正发生。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主导。(传统的教案编写是面向知识点,以讲授重点、难点为中心展开。突出“教”。信息化教学设计是面向过程和基于资源的设计。突出“学”)内涵:主导思想是学;实践主体是学生。问题主线、任务驱动;评价激励、目标引导。核心内涵: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重点、关注学习过程。教师:服务、支持、指导、帮助。理念转变:①从静态教学设计,转变为动态信息设计,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兴趣;②从传统教案编写,转变为过程和资源设计,让解读教材变为引导知识学习;③从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能力评价,关注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和综合素质提升。基于课堂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原则1:以“学”为中心,注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灵活应用知识。原则2: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原则3:为学生提供支架式学习环境,以保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资源、方法)原则4:充分发挥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激励学习。原则5:注意学习内容的适量,保持学习内容的活性。原则6:鼓励学生体验多种情境和检验不同观点。原则7:鼓励项目性、协作探究式学习,使学习方式多样化。SNNU教育学院14级教育技术140519纪向军QQ847829136信技+智能2/3221、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对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进行科学缜密分析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方式、方法及流程的集合,是具有可实践可操作的教学行为程序。22、设计研究: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设计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设计最终方案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可能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23、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integratinginformationtechnologyintocurriculum)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来构建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有效的学习方式。目标: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实现人才培养标准的根本性转变、从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知识创造型人才;③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会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景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和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④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理论:系统理论的指导、各种学习理论的指导、现代课程论的指导、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特征:①信息技术工具作用的转变,将信息技术从帮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转变成帮助学生表达自我的工具、认知的工具、信息加工工具、评价工具、激励学生的工具等,并将优化的技术环境与教师无缝链接;②教师从关注个别学生到关注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关注每一个学生;从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③学科知识评估向综合能力评估的转变,形成性评价逐渐成为日常教学中对学科知识评价的有效方式;④课堂教学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整合向知识与综合能力为中心的整合、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融合转变。意义:创设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超文本特性可有效地组织与管理教学信息。计算机网络有利于协作学习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教学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发展。方法:英特尔®未来教育、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Coursera、Udacity、edX)、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的发展趋势会为这种融合提供新的教学模式。思考:1、“技术”作为教育的基本元素是被动的引入还是必然趋势?仅是方法和手段的改变吗?可有可无吗?到底在起什么作用?技术一般指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该定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的方法与技能。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狭义的说,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24、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原因在于它将教学看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并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1)以教为主的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2、进行教学分析3、确定起点行为4、编写教学具体目标5、设计标准参照测验6、开发教学策略7、选择与开发教学材料8、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评价9、进行教学调整10、设计与实施总结性评价。(2)以学为主的步骤:1、教学目标分析2、情境创设3、信息资源设计4、自主学习设计5、协作学习环境设计6、学习效果评价7、强化练习设计25、课程开发的模式:1.目标模式;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学习经验C.组织学习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2、过程模式;36、情景模式:情景分析;目标表述;制定教学方案;阐明和实施;检查、反馈、评价和改进。26、理解网络课程的含义: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综合。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持环境27、网络课程的特征:基于web的特征;超媒体的特征;交互的特征。28、网络课程开发是指根据网络课程设计得出的脚本,运用FrontPage、Flash、Dreamweaver、Firework等网页制作软件,结合ASP、PHP、VBScript、JavaScript、SQL等语言进行制作,然后进行内部调试,再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测试,并根据反馈回来的意见修改产品,最后正式发布。它遵循计算机软件工程开发的步骤和程序。29、教学评价的模式: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自然式探究评价模式;30、CIPP评价模式:CIPP模式把评价看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由四个步骤或阶段所组成。1.背景评价2.输入评价3.过程评价4.成果评价SNNU教育学院14级教育技术140519纪向军QQ847829136信技+智能3/3331、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的过程:1、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2、学习者特征分析3、学习情境的设计(1)学习环境的选择(2)学习资源的设计(3)认知工具的选择和设计4、学习活动的设计(1)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A.抛锚式学习B.支架式学习C.随机进入式学习(2)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竞争、辩论、协同、伙伴、角色扮演等。(3)指导性活动的学习5、总结和强化练习6、学习评价:教师评价;学习者自我评价。32、教学资源:是指学习的支持系统、教学材料和教学环境等能够为教和学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所有物质和信息总称。33、教学资源的类型:1、人力资源—是存在于人身上的社会财富的创造力,是可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体力、技能知识。2、物力资源—教学媒体、教学传播系统、课程、教材、教学辅助材料和教学支持。3、财力资源—财力是制约教学资源建设和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4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34、教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