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练习编刻人:滕海波2012-2-26姓名:班级:分数:一、选择题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3、“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躬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4.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5.冷战结束后,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安宁和发展,期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但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并未退出历史舞台。美国多次公开阻挠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这就是冷战思维的一种典型表现。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反映了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D.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6.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荣辱的错误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7、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B、精神能够主宰人们的活动C、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D、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事实的根据8、胡锦涛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全面阐述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对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这说明()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B、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进作用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D、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9、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指导我们不断取得改革开放的新胜利。这一论述主要体现了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道理B.社会历史由人的目的决定的道理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10、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看,我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哲学依据是A.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D.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2009年5月31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在济南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大决策,对省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回答11~12题。11.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是因为()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D.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2.山东省2009年在全省共选择20个县(市)进行省管县(市)改革试点,条件成熟后这项改革将在全省逐步推行。这其中蕴涵的主要哲学道理是()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C.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D.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13.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生产力就要A.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B.把农业发展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C.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彻底变革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突破旧的观点和客观规律的束缚14.“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点上的表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98页)。上述观点表明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④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15、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B.只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C.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及与此相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D.只是国家政权及其实施、组织的总和16.关于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②其矛盾解决通过阶级斗争实现③这一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④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同()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④17、胡锦涛于2006年6月12日至13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努力为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A、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B、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根本性变革C、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决定力量D、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发展18.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物质决定意识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发展的观点19.温总理在《求是》杂志上撰文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好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的哲学依据是()A.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D.个人利益的满足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0、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终于取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巨大成功。我国人民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鸟巢”、“水立方”,创造了奥运史上的空前的开幕式,我国体育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国人民丰富了奥运精神。由此可见,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是:①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历史的创造者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1.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革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22.“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此观点()A.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D.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创造: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三个伟大创造说明()A.农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农民是中国改革的主体24.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这体现了()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②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5.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有①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②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④是保证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因素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从人造蜂蜜、变质猪油,到家乐福、沃尔玛等知名超市被曝光出售问题寿司、过期食品,再到接连发生的福寿螺、红心鸭蛋、多宝鱼等事件,以及后来的三鹿奶粉事件,一直拷问着我国的食品安全,为此,今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国人所关心的食品安全提供法律保障,为食品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对材料加以分析。2.材料: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发展应该也有好坏和真假之分,区分标准就是科学发展观。只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才是真正值得赞美的发展。让百姓得到实惠、让百姓满意,是发展的根本。(1)结合材料运用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述发展如何以人为本?(7分)(2)结合材料运用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述让百姓得到实惠、让百姓满意的依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4CABBBBABDCBAADCBACABCBCBB答案:(1)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直接拷问着我国的食品安全,为此,我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食品安全法,体现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国食品安全提供法律保障,为我国食品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充分体现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3)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导向作用,食品安全的频发,是没有坚持正确价值观的结果,为此,我国必须进行正确价值观教育,企业和经营者讲求诚信,文明守法,推进食品安全的健康发展。2、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分):②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分)。③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要做到科学发展,要让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要让发展真正体现人民的利益,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