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预习学案山海关二中孟凡丽【教师寄语】很荣幸,能与你相识在环境优美而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南中校园,并共同学习一节语文课。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的擦身而过。我很珍惜和你们这一群聪明上进、活泼可爱的孩子交流的机会,也想把你们思维敏捷、举止大方、声音洪亮的优秀表现带回到山海关二中,说给我的学生听。相信,你们一定愿意给我这个机会的,是吗?【温馨提示】只要用心思考,这些问题一定难不住你。也许你还没接触过说明文知识,没关系,孟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参考资料,当然你也可以利用网络等多种渠道哦!相信你一定会顺利完成这张学案!一、字词园地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栖息()归咎()藩篱()失衡()监控()劫掠()五色斑斓()()2.解释词语。(1)无动于衷:(2)在劫难逃:(3)束手无策:(4)五色斑斓:(5)啸聚山林:(6)归咎: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根据文中内容回答)1、认真朗读课文,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物入侵者”的含义。2、第一、二段,看看哪些生物是“入侵者”,那些不是?根据定义说出对其判断的标准。3、第三、四段,看看哪两位是典型的“生物入侵者”?请以自述的方式,说说“你们”是怎么从老家来的?对迁移地的生态有何影响?4、你对“生物入侵者”持何种态度?试说明理由。5、假如你是某国政府,谈谈你对“生物入侵者”准备采取什么措施?6、为了说清楚“生物入侵者”的科普知识,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7、本文运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三、动手动脑拓展延伸1、搜一搜其它生物入侵者的资料,制作成电子文稿(ppt),可以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页面;也可以是复杂的多个链接的。(包括姓名、来源、特点、危害、防范措施等文字材料,也可以图文并茂)2、假如你是环保部长,面对生物入侵,你会采取何种宣传手段来推行你的措施?试试看!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也可以上网查询哦!四、教材分析人教版课标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的《生物入侵者》是一篇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事理说明文。文章开头,作者假设一种情景,通过普通人与科学家的不同反应,自然引出话题──生物入侵者,并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进行解释。第2、3、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作者先写生物在自然条件下迁移、繁衍,“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这样写,是对生物入侵者作明确的界定,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那么,为什么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会造成生物入侵现象呢?文章3、4两段以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做了具体说明。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第6、7段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第8段写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说明文体知识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四、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①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作用是: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②分类别: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作用是: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③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来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精确、更具体。作用是: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④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⑤下定义: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作用是: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⑥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五、说明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的。《活板》一文是按活板制作的程序写的。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六、说明文的语言: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七、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六、总结激发警钟长鸣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城市“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存在的外来入侵物种达四百余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一百余种。如水葫芦、互花米草、红火蚁、紫茎泽兰和飞机草等已经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一百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中国已发现五十多种,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润志2008年5月23日在接受中国政府网采访时说,每年外来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大概是1000多个亿人民币,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以上。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有我们耳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一分智慧和力量!七、布置作业:办一期“生物入侵者”专刊●板书设计生定义逻举例子物危害辑入原因顺列数字侵态度序者措施打比方二、媒体设计思路1、利用网络拓宽信息渠道,丰富教学资料来源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学中的教材不再是单一、固定、陈旧的文字材料。它可以是多样化、个体化、更新更快的多媒体支持下的超文本。通过信息网络,可以使教学涉及到的一些事物、现象等现实生活中学生积累不多的、比较贫乏的都可生动地、具体地、直观地再现出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合理猜测、推理提供帮助,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多姿多彩,使教材“活”起来、丰富起来。我在设计《生物入侵者》的教学时,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作为资料库平台的功能。课堂上,在学生理解生物入侵危害后,要求他们写环保倡议书和绘制环保宣传漫画。教材所提供的文字资料是有限的,而学生本身关于环保的知识经验也十分有限。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提供了一些有关环保网站,如中华环保互联网()、绿色家园()、绿色中华()、人民网环保频道()、国家环保总局()等等,引导学生上网查询。这些资料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同时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充分的拓展。学生能从中找到所需的素材来进行充满个性的创作。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料丰富起来。2、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的网络环境,优化学生的认知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功能,使学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积极参与,获得充分的感知信息,激活思维、想象,引导分析、抽象、综合,促使理解、内化、转化,产生意义建构,从而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认知方式大大改善。利用信息网络,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开展教学。多媒体网络具有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动画以及视频图像等进行实时处理,变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的功能。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媒体与手段无法媲美的。以教学《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为例,学生事先对生物入侵的了解十分有限。教学中,教师利用局域网优势,引导学生通过资源共享,在本地电脑中调用了大量色彩鲜亮却危害严重的多媒体资料,学生的好奇心、想像力被迅速激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激发,催发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他们迫切地想去探索、去发现生物入侵的奥秘。这些触、声、光、色、形于一体的情景,把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了一幅幅形象而又动感的画面。这些画面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文字语言的理解,使得他们能更为投入地参与学习。通过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创作电子作品,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我们引导学生都将所收集的信息制成演示文稿,可以是简单的(如一句话、一个页面),也可以是复杂的(如内容丰富、有多链接),课下组织信息技能强的同学制作《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网站。根据演示文稿与学生网站提供的信息,同学们创作公益广告、环保漫画、环保倡议书等;每篇作品也均制成简单的小报在网上“发表”。这些电子作品的制作既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愿望又完成了语文学习分析、抽象、综合,理解、内化、转化的任务。3、运用网络改善师生交流环境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其它任何教学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