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课堂上对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研究单位:徐州市经济开发区西朱中学课题主持人:吴绍林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课题提出的背景生物课程标准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以人为本”理念的突破口。苏科版新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设计了大量的学生可说、可议、可思、可讲、可读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就我市08年中考试卷抽样分析来看,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深度不够,不能把握文本前后的内在逻辑关系,也不能对图表材料进行分析与加工,造成失分较来重。在表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条理不清、用词含糊、思维断路(仅能说半句话)、逻辑思维混乱、文不通字不顺、洋洋洒洒几十字,离题十万八千里。用词不规范、不准确:突出表现在第28题第3问预测1随着pH值逐渐减小,种子萌发率逐渐升高,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作用。标准答案是[促进],许多同学的回答是五花八门---阻止、危害、害、有、利、副、正面、生长、负面、扩散、推进、重要、主要、支持、催化、营养、加速、营养、呼吸、光合、麻醉等等。这些词中,有些词看似合情,却不合理,就是不符合生命科学的理,也不符合“文”理。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生物教学应该回归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指导生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研究在生物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本课题的任务之一。选择“生物课堂上对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作为课题,主要是为了研究和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达到激发兴趣,和谐教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课题研究的目的:人的思维是语言的思维,语言和思维在功能上是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的。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多数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忽视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导致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常常条理不清或答非所问,主次不分,语无逻辑,不能切中要点;从中考试题的答题中也出现表达不清晰、不准确的现象。本课题旨在教学中,探寻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教学成绩。3.课题研究的意义2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中说”、在“说中用”、在“用中记”,改变学生学习生物时的死记硬背,教“活”的生物和活生生的人,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知识是很有意思的事儿,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下一定的基础。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以七年级生物教材为依据,按教学进度的时间顺序,研究以下内容:2008.9—2008.122009.1—2009.72009.9—2007.12完成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自然状况及原因分析,初步制定实施措施完成个别访谈记录,修定实施措施实践提高表达能力的措施实施总结经验,提升理论做结题的准备工作2.研究方法课题主持人负全责,负责课题的设计、组织、协调、成果资料整理、写结题报告等。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资料查询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同的研究内容又根据需要综合文献调研法、调查法、观察法、在课题研究初期,更需要以大量的文献调研、调查研究为基础来构建整个研究与实践最基本的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行动研究法是通过日常观察记录、个案研究、个人报告、阶段报告等手段来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它的科学性是建立在计划、行动、反馈、调整的自我调整的螺旋式加深的结构基础上的,以及对这一结构进行评价的即时准确性和各个程序步骤落实的具体技术上的。三、课题研究的过程1.准备阶段:2008.9—2008.12,课题主持人撰写研究方案,做开题准备。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做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2.实验阶段:2009.1—2009.7通过个别访谈并进行了记录,修订研究的部分细节,落实改进意见,修定实施措施、提高表达能力的措施,通过查阅资料与记录,总结课题研究经验,撰写论文。3.总结阶段:2009.9—2007.12,汇总研究成果和资料,编号入册,请专家验收。3四、课题研究成果:1.促进学生的发展课题研究是师生共同完成的。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所发现,把死知识学活、用活。增加学生生物意识和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学习成绩,成为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2.为今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提供范式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能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自觉的运用,为其他学科提高表达方式的教学建立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3.理论研究及相关论文共2篇:省级获奖相关论文1篇,市级获奖相关论文1篇(市二等奖1篇),4.课堂使用效果08年11月09年1月09年409年6月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满分10010040100七(1)72.4753383七(2)71.2773482七(6)50.8542866.2成绩跟综显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张弛有度,表达能力有新的发展,成绩稳步小幅度提高。5.推广课题研究成果的录相资料课堂实录光盘1盘。(存于电脑中,传不上去)五、课题研究的反思1.很难在农村中学抽出学生的时间进行课题研究。目前,我区中小学为了实现地质学成绩的飞速提高,忙加班、忙加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甚至达到11.2小时,教师惯用指导背诵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6-7年的学习生涯中,已逐渐适应了这种教法,这种学法,有些学生不愿意改变学法。2.市、区、局、校的等小气候教学质量观即:学生成绩、升学率是教学质量唯一标准,制约教师进行课改的进程,进行课改研究工作的压力很大,但我坚信只有进行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改革,才能使学生与教师、教与学成为和谐的一体,因此课堂教学的研究工作,不能草草结题了事。3.积极参与的学生偏少。总有一部分学生缺少动口的热情,每次实验都是看着别人说4看着别人做,认可别人的说法。怎样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4.本课题研究成果对大部分学科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成果推广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今后要完善本课题研究成果,形成一种教学和谐课堂的教学模式,把课外生活与课内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动口说和动手操作的参与热情,丰富课程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附相关论文:构建和谐课堂促进有效教学————案例分析江苏省徐州经济开发区西朱中学吴绍林摘要教师转变思维方式,以平常心对待学生,注入情感,使学生沉浸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再树自信心,运用序列化、层进化评价语言,全方位激励,注重以“说”促学、以“用”促记,提高教学效率。我在执教七年级(下)生物(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八章《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时,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时,对第一节植物体的组成和第二节《人体的动物组成》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1出现的问题:3月4日上午第四节课,七年级(6)班生物课,课前批改了该班的作业,作业内容是:以“今天我学会了……”用150字左右进行叙述;生物补充练习册《人体的结构层次》。作业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①作业上量不足;②错误率很高;③存在着大量的抄袭、应付了事现象。当时,气愤、烦燥、无奈、苦恼一起袭来。如果不能改变现状,以后的生物课,将是怎的一个“难”字了得。2课堂教学录(部分)2.1片断师: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略)。请相关同学来说说原因。生:书丢了;不会写;写完了忘交了;我会做的都写了,不会的就抄了。情景一:在学生谈原因时,他们的头深深的低着,声音几乎只是在嗓子眼里,不敢正视老师和同学,整个教室里顿时弥漫着沉闷氛围。我猜测他们的心理:应该是阴郁的、羞愧的、无主的、抬不起头的,他们感觉到对生物的学习不是轻松的、快乐的,而是痛苦的,对生物的学习是巨大的压力,是一种包袱,是负担。我意识到:再次的责怪他们是无益的,只能能使他们更加消沉。于是我采取了这样的方式:2.2片断二:师:(温和地)听完同学们说的原因,特别是“我不会,才抄的;不会、没写。”这是我的错误,是我没有把你们教会,减少你们做作业的障碍,才出现了这样的结果,这件事不怪同学们,只能怪我没有把你们教会的本领,但我坚信,我一定能把你们教会。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前面没学会的内容吧!情景二:眉宇间已流露出不学会誓不罢休的神情。2.3片断三:5师:观察课本第人体的四幅图,尝试看图说话。全体学生:观察,组织语言,说给自己听。1/2学生:熟练表述,说给同位听。生:(展示)说给全班听:第一幅图中有许多红色疙瘩是细胞核,蓝色块是细胞质,蓝线是突起,这幅图是神经组织,神经组织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师:(评价)只说一幅图,“好”,一个字,谁能得到“很好”“非常好”呢?生:略情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老师,我说,我说”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2.4片断四:师:用你刚才说过的话,能解释窗外的大树能够“站着”吗?生:因为大树的茎中有机械组织,机械组织的有支持的作用,所以大树能够“站着”。师:“很好”,要是能再加点形容词儿,就是“非常好”了。情景:学生沉浸在快乐的学习状态中,积极、兴奋的现象洋溢在整个教室,脸上的表情尽是没被提问的懊恼。师:你瞧,我也“站着”,你能解释吗?生:因为你的身体内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有支持的作用,所以老师能够“站着”。师:非常好,你会活“用”知识,解释现象了。你学会了吗?今天的作业是:1、用“今天我学会了……”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话。2、修改生物补充练习册做错的部分,下课。3课后效果(令我惊奇):①作业上交的速度快,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②作业质量比前次高出许多:字数超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内容全面,无人抄袭;③正确率大幅提高。4分析与研究:通过对本节课前后的作业效果对比,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调动起来,师生间是否心灵相通,学生能否建立强烈的自信心,是成功学习与否的关键。而教师的态度、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调控手段、方法的选取尤为重要。4.1转变思维方式“问责于已”为兴奋作好铺垫由“问责于他”向“问责于已”转型。教师要有这样一个转变,一个“责已”的信念。正如片断二的记录,教师首先承担了责任,没有一味的批评、指责学生的不足。一方面教师给自己加大压力,逼迫自己寻找使用更加和谐的教学方法,促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调节学生心理,缓解心理负担,使他们能够轻装上阵,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4.2平常心唤起自信启动兴奋: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学生,接近师生间的距离,用温和的态度情感、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好的师生关系胜过于许多说教,它可以使许多教育“症结”迎刃而解。有人情味的教学才是真正和谐的教育,有“情感投入”的教学是最容易有丰厚回报的教育。抱着这样的态度来开始工作,自己不觉厌恶,对待学生的态度好了,学生的自卑心理消失了,才能再树立自信心,师生间的教学活动才有心理上的保障。4.3评价语言序列化、层进化,扩大激励面延续兴奋通常的评价往往是针对回答者本人,其他同学游离于评价之外,评价的激励作用限于个别学生,大多数学生的对这种评价无动于衷,有悖于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理念。组织评价语言使之序列化、层进化,如:“好、很好、非常好”;“good、verygood、veryverygood”序列化语言,对答题者既有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见不足,不再是全盘否定,学生非常愿意接受,回答问题不再是负担、不再是包袱,在愉快中了解自已表达、思维中的不足,学生不再有怕说,怕被提问的心理负担,思考是积极的,回答是高兴的,因此,想让老师多设问题,想多争取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层进化语言对答题者及其他同学而言,有很强的激励性,促使他们自觉地深度思考、周密表达,再加上老师的提示,就比较轻松的得到“很好、非常好”,也就是说,跳一跳是一定能摘到桃子的,何乐而不为呢?因此,片断三中有许多同学争先恐后的举手。64.4以“说”促学,以“用”促“记”的教学理念,缓解学生的记忆负担。一般来说,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反复地读,反复的背,程度好的学生很听话,能按照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