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摄影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介绍大众传播学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讲解大众传播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与规律;系统讲解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大众传播学知识和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各种现实的大众传播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传播的一般原理以及关于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传播的效果、大众传播的内容、大众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研究和分析大众传播活动的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对大众传播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三、教学课时分配表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64课时。具体学时分配参照下表:章节课程主要内容学时数理论教学课内实训课外作业集中实训备注一绪论44二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88三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1010四大众传播66五大众传播媒介862六大众传播的受众66七大众传播的效果1064八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66九大众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642小计64568合计总学时数:32学时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1.重点掌握信息、传播、社会信息、社会传播、信息社会、传播学等名词概念,以及社会传播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2.一般掌握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和学科开创者,传播学的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3.了解传播学的早期思想源流,了解人类传播的四个历史阶段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与步骤规划;了解物质生产、物质交往与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二)教学时数:4理论讲授学时:4(三)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第二节传播与传播学一、传播与信息二、信息社会三、传播学的性质与对象第三节传播学研究的演化一、三大来源二、四大先驱与施拉姆三、两大流派第四节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一、交往与传播二、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四)作业论述:四大先驱之于传播学的贡献。第二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一)教学目的1.重点掌握符号的定义和功能、信号与象征符的区别、意义的定义及其分类。2.一般掌握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概念及其特征。3.了解理解什么是情境意义、象征行为。(二)教学时数:8理论讲授学时:8(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一、符号的定义和功能二、符号的类型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一、意义的定义二、符号意义的分类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第三章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一)教学目的1.重点掌握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特点,“5W”模式、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社会传播的系统模式理论的主要内容。2.一般掌握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群体意识与群体规范、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组织传播的概念及其特点,认识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3.了解相关学科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如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等等。(二)教学时数:10理论讲授学时:10(三)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二、传播过程的特点三、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四、社会传播的系统模式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一、人内传播二、人际传播三、群体传播四、组织传播第四章大众传播(一)教学目的1.重点掌握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2.一般掌握拉斯维尔、施拉姆等人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的代表性观点。掌握信息环境、拟态环境的定义。正确认识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以及大众传播对社会信息环境、人的行为的突出影响。3.了解大众传播诞生与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对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不同观点。(二)教学时数:6理论讲授学时:6(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大众传播的特点与社会功能一、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点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三、电视媒介与大众传播四、网络与大众传播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一、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二、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第五章大众传播媒介(一)教学目的1.重点掌握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者的概念及其特点,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公益性,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我国的媒介规范理论的主要方面。2.一般掌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媒介规范理论由“自由主义”到“社会责任”、再到“民主参与”的变化过程及其背景,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要点,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理解“把关人”理论及新闻媒介“把关过程”的实质。3.了解受众对传媒进行监督的主要手段,媒介规范理论的主要类型。(二)教学时数:8理论讲授学时:6实训学时:2(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一、大众传播媒介的概念含义二、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三、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第二节传播制度与传媒控制一、传播制度二、媒介控制第三节媒介规范理论一、极权主义理论二、自由主义理论三、社会责任理论四、民主参与理论五、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六、社会主义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四)实训要求访谈电视台记者、编辑,了解他们的“把关”活动,分析影响他们把关的因素。并完成访谈纪要。第六章大众传播的受众(一)教学目的1.重点掌握大众、受众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基本权利,受众媒介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的基本类型。2.认识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与演化,大众社会成立的条件。理解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以及“受众即市场”的观点。正确认识个人所处的社会条件对媒介接触行为的影响。3.了解“使用与满足”过程模式及其含义,以及“使用与满足”的不同类型。(二)教学时数:6理论讲授学时:6(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一、“大众”的概念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三、大众社会论的受众观第二节其他几种主要的受众观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二、作为“市场”或“消费者”的受众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第三节受众行为理论——“使用与满足”一、“使用与满足”研究二、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三、“使用与满足”过程模式第七章大众传播的效果(一)教学目的1.重点掌握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和层面,子弹论、“有限效果”论、传播流、政治既有倾向、选择性接触、意见领袖、两级传播、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休眠”效果、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等名词概念。2.一般掌握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理解受众自身的属性对传播效果的制约。认识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解“沉默的螺旋”假说,认识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和舆论三者的关系。掌握“培养分析”的基本观点,以及“知沟”假说及其现实意义。(二)教学时数:10理论讲授学时:6实践教学学时:4(三)教学内容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及其历史一、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和层面二、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三、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第二节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和制约因素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二、传播技法与传播效果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第三节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理论一、“议程设置功能”假说二、“沉默的螺旋”假说三、“培养”分析四、“知沟”假说(四)实训要求试结合实例说明“沉默的螺旋”在网络论坛中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第八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一)教学目的1.重点掌握国际传播的概念,全球传播的概念及其特点。2.一般掌握国际新闻选择中的价值标准,信息主权及其与国家主权的关系。认识文化帝国主义的特点和实质。3.了解信息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态及其性质,“世界信息新秩序”论争,冷战后霸权主义的主要策略。(二)教学时数:6理论讲授学时:6(三)教学内容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一、国际传播二、全球传播三、全球信息化的冲击和影响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论争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结构的不平衡二、“世界信息新秩序”论争及其发展阶段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中的若干重要课题一、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问题二、信息主权问题三、文化帝国主义问题第九章大众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一)教学目的1.重点掌握几种主要随机抽样方法和问卷设计原则,内容分析的目的、特点、原则及量化表示方法,控制实验的特点、条件及方法。2.认识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传播学调查研究一般分哪些阶段。3.了解文化指标与大众传播内容的关系。(二)教学时数:6理论讲授学时:4实践教学学时:2(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大众传播的调查研究一、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二、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二节抽样调查法一、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技术二、问卷设计第三节内容分析法一、内容分析的定义和特点二、内容分析的课题和用途三、内容分析的程序和技术第四节控制实验法一、控制实验的用途二、控制实验的基本程序和技术(四)实训要求试以采用内容分析法,设计一次以合肥晚报新闻为调查内容的文本分析方案,并依方案实施,探讨合肥晚报各类新闻的比例。五、考试方式及要求本课程考试以试卷方式为主,百分制。期末考核成绩占总分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实训情况给分,具体情况参考本课程实训大纲相关条目。六、教材与参考书1.《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波特著,新华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2.《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3.《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4.《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著,郭镇之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5.《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像之谜》,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6.《传播学引论》,李彬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7.《现代大众传播学》,张国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大众传播学》实训大纲一、实训目标《大众传播学》实训课是在《大众传播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任务是通过一定的实践练习,促进对大众传播学部分重要理论的理解,学会用理论知识分析大众传播领域中的现象,发现问题,做出分析。二、实训要求(一)掌握基本的访谈法,掌握访谈提纲和访谈纪要的写法。(二)学会运用实地调查法、观察法,从实地调查和现场观察中发现规律,用来与理论向印证,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三)学会运用文本分析法,能够通过文本分析对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进行思辨。三、实训时间分配表序号课题课时课时分配实训讲授(讲课)一大众传播媒介826二大众传播的效果1046三大众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624合计24816实训一大众传播媒介(一)实训目的:了解大众传播媒介中的“把关人”(以电视台为例),分析各“把关”环节,及影响“把关”的因素。(二)实训内容1.教师讲授“把关”的基本理论,学生自学教材中关于把关的详细内容,了解大众传媒中典型的把关者。2.小组讨论电视这一大众传媒的关键把关者。3.深入电视台工作的5个环节,观察各个环节中的工作人员的“把关”行为。4.对关键人物进行访谈,了解“把关人”在执行“把关”职能时考虑的主要因素。5.完成观察日志和访谈记录。(三)设备配置:每小组一只录音笔,若干电池实训二大众传播的效果(一)实训目的:在了解“沉默的螺旋”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观察网络论坛中“沉默的螺旋”的形成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训中学会运用理论,增强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二)实训内容1.上网熟悉某一网络论坛,以政治性论坛为佳。2.观察论坛中言论的动向及参与者意见交流的情况。3.分析论坛中有无发生“沉默的螺旋“现象。4.分析“沉默的螺旋”是如何产生的,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5.完成观察日志。(三)设备配置:网络机房一间实训三大众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一)实训目的:在了解大众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二)实训内容:1.收集一周内的《合肥晚报》和《江淮晨报》。2.分组分析统计这两类报纸中各类新闻所占比例,及新闻的雷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