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心理学》复习材料01第一章学习理论与学习科学1、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2、经验论:一种认识论的理论或学说。又称经验主义。它认为经验是人的一切知识或观念的唯一来源,片面地强调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实性,往往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贬低乃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定性。3、唯理论:与经验论相对立,片面强调理性作用的一种认识论学说。又译为理性主义。唯理论这个译名一般用于狭义,它与经验论或经验主义相对立,主要表现在认识的起源和可靠性问题上。4、行为主义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5、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6、认知主义的教学原则:首先,动机原则。其次,结构原则。再次,程序原则。最后,强化原则。7、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有三种: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式教学8、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第二章学习与脑1、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2、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脑机制的区别: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心理学家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不同,将记忆分为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可以说是人类认知系统进化的重要成果。(1)短时记忆指在感觉记忆基础上,信息能保持一分钟左右的记忆。短时记忆的典型例子是人们临时查询的一个电话号码,立刻能根据记忆去拨号,但事过之后,就很难再记起它来。.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处于特殊的活动状态之中,以初步加工的组块为记忆单位,一个字母可以看作是一个组块,2一个单词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组块.而一个词组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组块,短时记忆是对这种组块作出反应。(2)长时记忆,即信息的保持从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的记忆。它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贮存库。长时记忆的信息主要来自对短时记忆阶段加以复述的内容3、脑的可塑性:也叫神经可塑性,是指脑按照新经验对神经通路进行重组的终生能力。当记忆一项事实或学习一项技能时,大脑必须发生功能上的改变来代表新知识。4、基于脑的学习:是一种与脑的最佳自然学习方式相一致的学习取向的出现。基于神经科学、生物学和心理学学科的研究,我们对于学习与脑之间关系的理解涉及情绪的作用、模式、意义、环境、身体节律、态度、焦虑、心灵创伤、评估、音乐、运动、性别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的理论书籍。第三章学习与进化1、进化认知心理学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Mind)就是一整套信息处理的装置,这些装置是由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其目的是处理我们祖先在狩猎等生存过程中所遇到的适应问题。它是一种综合了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思想。;2、进化心理学的主要观点进化心理学的最高层理论是广义进化论,该理论是基因科学出现以后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3、进化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第四章学习与注意1、注意的选择性: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比较充分的领域。在现实情境中,往往同时有多种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然而在特定的时间个体只能加入有限的刺激,这种从外界环境中选定特定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忽视其他信息的认知过程就是选择性注意。2、注意的选择性对学习的意义:高效率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社会急剧变革的必然结果。选择性注意是实现高效率学习的前提,包括选择并集中注意于有关的学习信息,以及对重要信息保持警觉3、注意分配的定义及对学习的意义:注意分配指人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或对象的能力。它是人们根据当前活动需要主动调整注意指向的一种能力。注意分配的水平,依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的程度和个体熟练程度。通常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处于邻近空间内,复杂程度低,个体熟练程度高时利于注意分配,否则注意难于分配。注意分配能力是从事复杂劳动的必要条件,它是后天训练发展的结果,新生儿不具备注意分配能力。在体育运动中,尤其是开放性运动项目,需要注意分配,为了提高学生或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对他们进行专门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如技术动作分配训练,视—动协调训练等。34、注意广度: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也叫注意范围。注意广度也表明知觉的范围。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广度越大,知觉的对象就越多,注意广度越小,知觉的对象也越少。5、注意的转移受什么因素影响:好奇心,动作、声音、色彩、教学乏味等影响。;第五章学习与记忆1、影响记忆的因素有哪些:年龄是影响记忆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严重的情绪危机和压力会对记忆力造成影响;睡眠和不良嗜好影响记忆力。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习者有效记忆:(1)明确记忆的目的性,提高兴趣和责任心(2)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3)加强对记忆内容的理解才易记住。(4)把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结合起来(5)利用无意记忆,培养有意记忆的能力第六章学习与思维1、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2、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批判性思维是以逻辑方法作为基础,结合人们日常思维的实际和心理倾向发展出的一系列批判性思维技巧。第七章自我调节学习1、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2、齐默尔曼的自我调节学习是三阶段循环模式。3、巴特勒和温内的自我调节学习是信息循环模式。4、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5、学习者要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能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2)、能够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学习策略并确信它对自己学习的价值。(3)、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自我调节学习的行为。4(4)、具有为自己学习的意识、愿望与动机,并把学习作为一个积极的过程去探究、追求与享受。第八章学习与迁移1、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2、逆向迁移是指后面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如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对先前普通心理学的理解产生影响,这就是逆向迁移。3、横向迁移是学习迁移的一种。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4、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学习对象之间有无共同因素;(2).对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4).定势的作用;(5).学习态度与方法;(6).智力与年龄;(7).教师的指导方法。5、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一种学习迁移理论,至今在欧美盛行了约200年。它是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由相应的官能所主宰,各种官能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例如,利用记忆官能进行回忆活动,利用思维官能从事思维活动。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般的心理能力。第九章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2、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内部动机的种类包括三种。第一种是对于活动本身的兴趣,第二种是完成活动的乐趣,第三种是任务对人的能力的挑战。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3、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4、自我效能感形成或改变的因素(1)成败经验。一般而言,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但这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影响。(2)替代性经验。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重要影响。5(3)言语劝说。言语劝说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切合实际。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说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上进行劝说的效果会更好。(4)情绪反应和生理状态。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心身反应、强烈的激动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5)情境条件。不同的环境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是大不一样的。某些情境比其他情境更难以适应和控制。当一个人进入陌生而又易引起焦虑的情境中时,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强度就会降低第十章学习与情绪1、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情绪对人的认知和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在不良的情绪状态下,很难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青少年,尤其是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生理指标的迅速变化,导致情绪变化非常大、情绪很不稳定。2、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3、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4、学习倦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以至于有情绪衰竭、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学者则认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以而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第十一章行为学习1、行为矫正,心理学术语,是属于对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和矫正的心理学领域,又称行为改变或行为治疗。它是指通过行为分析,针对性开展和实施某些程序和方法,来帮助人们改变他们的行为,如对正常儿童口吃、发脾气、厌学、说谎、言行不一等不良行为的治疗,或对成人酗酒等行为的矫正,以达到改进其生活的某些方面的目标。2、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3、厌恶疗法,或称厌恶性条件法,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其内容为: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6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4、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