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服务意识,打造学校品牌——从上海日新实验小学的成长谈起05级教育硕士梁晓当今社会,教育作为特殊关键产业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突显,教育所面对的竞争、挑战和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办教育必须在改革创新上做更多更精彩更有效的文章。教育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为学生、为家长、为社会服务的。正如著名教育家吕型伟所说: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特点最终要通过培养人来实现,没有把人培养好,没有把人的潜能充分开发出来,也就谈不上教育为社会服务,或者说不能充分服务。教育服务要转变观念,以校为本,以人为本。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学校的工作树立服务品牌意识,人人都以“服务”为已任,使优质服务成为可能,孕育出优质的服务品牌。同时建立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完整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有自己特色的服务文化,在不断的服务创新中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深化服务内涵,扩大服务外延,在不断满足社会需要中赋予服务以新的生命和活力,创造利于学校发展的良好环境。一些民办学校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中应运而生。但随着教育市场竞争激烈,公办学校的实力和百姓的品牌认知度都急速增强,并且,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一事实都不会改变。民办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打造提供与公办教育相区别的服务,创立自己的品牌。笔者今年来到了一所民办小学——上海市日新实验小学。上海市日新实验小学成立于2003年9月,是由闵行区教育局与上海师范大学中小学教育实验研究所联合创办的新型实验学校。到2006年,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和曾经工作过的公办学校相比,笔者感到它在创立自己的品牌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一、实行体制改革,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增强服务意识学校的领导体制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专家组保证办学方向,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由原闵行区教育局长、基础教育专家陈儒俊任学校董事长;上海师范大学中小学教育实验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实验学校创办者恽昭世教授任学校专家组组长;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元老吕型伟任学校顾问。实行专家治校,校长由教育学硕士、科学哲学博士生沈敏担任校长。学校实行分层、分级、分权自主创造性管理的执行体制。建立学校咨询体制,聘请了一批各学科领域专家、学者直接指导教育教学,其中有语文特级教师张志芳、数学教育专家袁霞如、英语教育专家高红、还有美术教育专家薛文彪;此外,学校特别聘请儿童文学专家、博导梅子涵教授为老师、家长讲课,促进孩子的一生阅读。建立完善的监督反馈体制:教育行政部门监督,集团总校监督,党支部、教代会监督、社会、家长、师生监督。学校层次管理模式,实行岗位职责负责制,三级管理人员,都要学会以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岗位职责。因此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牢固为消费者(学生、家长)提供优质服务,为工作目标的全新现代化的学校管理理念。在进一步完善,健全规范化制度的高效化管理中,学校要求每位员工对自己本职工作都要尽职尽责,各部门下属的各项工作者应当有质量要求与质量监控,做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二、明确办学理念和目标,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学校的品位;建校之初,学校就确立了优质、高效、精致、创新的学校观;创设优质教育,以“儿童具有今日和未来幸福生活能力”为办学宗旨,促进学生“智能与思想的持续发展、个性与社会性的和谐发展”;把“创设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开发儿童多元智能,全面塑造有国际视野背景的、身心健康活泼、有丰富创造力、有责任心的、有一定英语交流能力的、具有今日和未来幸福生活能力的儿童”作为办学目标。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向教师渗透办学理年,形成共同的愿景。三、从学生的发展着眼,开设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未来奠基;学校把“高质量、轻负担”作为教改目标,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为各年级学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课程:扎实的基础课程,独特的校本课程,丰富多彩的兴趣社团。基础课程立足于精选国内外优秀教材。基础课程的开设要做到“两个保证”。一是保证学生通过学习各门课程构建起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好知识基础。二是努力挖掘各科教材内容中蕴藏的各种能力培养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终身学习能力”,以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课程着眼于拓宽基础及相关素养。学校结合实际开设了文化课、科学课、儿童文学阅读课、游泳课等校本课程,体现着学生作为“社会人”要继承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基本社会要求,同时也兼顾了未来社会对未来人才知识结构、综合能力的要求。为了保证选修课的开设和教学质量,要相应的制定选修课的管理制度和部分选修课的指导纲要,将选修课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排入课表,将选修课成绩作为对师生进行考评的重要依据。同时定时开放实验室、微机室、图书馆阅览室和相应教室,以保证授课场所。授课教师以校内为主,兼以聘请部分校外专业人员来校执教。教材以自编为主,辅以借鉴统编教材和兄弟学校的教材。在评估方面,制定选修课程学分制评价方案,从评价上给予导向和激励。拓展性活动课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活动课是以发展学生基本素质和兴趣特长为目标,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是其主要特征。活动课是辅助学科教育学生体验不足,提高育人实效,完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优质班级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其一,常规活动。包括班队活动、午会活动等。其二、科技活动,包括两大类,一是科普活动。其三,文艺活动以小星星艺术团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舞蹈、艺术体操、独唱、故事等项目,学生参与体验,并通过每月之星活动进行展示,体验成功。其四是以磨炼学生意志、锻炼学生体魄为目标的体育活动。学校组织学生每天都要跑步,二、三年级的学生还有专门的游泳课,从小开始磨练学生意志,锻炼学生体魄。其五是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南京三日的体验活动、崇明生态岛的考察、福利院的献爱心等等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着学生的情感。兴趣社团则放眼于发展个性及特长。学校每周二下午和周五下午是兴趣社团的专门活动时间,航模、合唱、儿童话剧、乐器、围棋等近二十多个兴趣社团为发展学生的兴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元智能理论为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向指导,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低耗、高效、优质”。四、创设具备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创造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条件与环境,在学校生态建设上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空间。“主动发展”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主动与被动,是—种态度的根本转变。态度的转变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要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以往学校的一切教学设施设备,时间的安排都在学校的掌握当中,基本上是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单方的需要来安排和统筹,很少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求知、主动探索,都需要有属于学生自己的时空。尤其新课程计划与标准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求学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为此学校作了一些不少努力。1.从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出发,压缩一些必修课的时间,增加学生自主掌握的时间。2.整体规划校园,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学校在规划建设中,就已经渗透了许多教育的元素,学校的每个角落都会说话,为教育学生服务。日新农场、成为师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生态与环保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的教育基地。学校还投入大笔资金,建成了充满童趣与艺术的气息的图书馆,也使不少学生流连忘返。3.加大信息技术设施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学时空。为了适应教育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学校多渠道筹集资金,信息教学平台进入教室。学生可以从电脑室教室、本班教室、图书馆直接上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教育的时空观念,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4、让学生融入校园的文化,共同建设美好校园。在日新的校园里,随处可以看到孩子自己的作品,有想象画,有自己设计的标语,有涂鸦墙,校园充满了童趣和诗意。五、优化的教师资源,建立学习型团体,为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了保证学校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小学教育实验研究所负责管理,组建专家组,汇聚了一批年轻、创新、有经验的高素质教师。任职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和本科在读教师占76%。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既有活力爱心,又不乏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市、区级教育教学竞赛中获奖。三年来,通过专家的指导和教师的自身努力,逐渐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在各项教育教学比赛中崭露头角。实践证明,在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创建学校优质教育,必须依靠教师组织团队学习,从而有效开发集体的人力资源。学习型组织所倡导的基本学习单位不是个人,而是团队。在一个学校中,即使个人智商都很高,其集体智商却不一定很高,原因在于,没有团队学习的历练,教师们在压力面前常常要表现出妥协,产生智力上的内耗,学校整体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学校重视学习型团体的形成,从团体的成长评价个人,定期交流,从整体提升教师的能力。强调工作中的反思,认为反思是最好的学习。教育所面对的是具有不同特征、不断变化的学生,其服务的是每天都在进步、都在发展着的社会,只有工作学习化、时时培养和锻炼敏锐的思考力、观察力和极强的反思意识,才能够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应该说,日新小学在教育服务做文章,打造自己的品牌,这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短短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赢得了很多家长的认同,其中有不少举措是值得我们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