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级:高二学科:语文主备人:廖贤芳吴礼芳审核人:肖春艳使用人:陈陆英上课时间:2015.9.24--2015.9.25课题:东方风来满眼春课型:新课课时:2课时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师版——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教学目的:1.学习邓小平二次南巡讲话的基本精神及重要意义。2.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3.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2、难点: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二、检查预习:三、课文研讨:(一)基础知识认知。1、回顾初中学过的新闻文体知识(1)、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信息传播。(2)、狭义的新闻指消息,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3)、新闻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4)、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2、梳理通讯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1、通讯的定义: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给予报道的新闻体裁。2、通讯的分类:主要分为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3.消息与通讯的异同相同点:真实性、时效性不同点:1、从报道对象看,消息侧重于写事,通讯侧重于写人;2、从内容上看,消息相对概括,通讯相对详细;3、从表达方式上看,消息多用叙述和描写,通讯综合采用多种表达方式;4、从时效看,消息强,通讯较弱。(二)研读课文,总体把握。1、课文是按什么线索来组织材料的,主要记叙了哪些事件。时间顺序与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第一件事是写邓小平刚来深圳参观深圳市容时的讲话;第二件事是:写邓小平参观国贸大厦;第三件事是:邓小平来到华侨城,参观了民俗文化村和锦绣中华微缩景区;第四件事是:邓小平同志同省市负责人作了重要谈话;最后一件事是:1月23日,小平同志离开深圳。(三)重点研读,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色?——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了邓小平来深圳特区考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富有激情。(导语)22、小结中点明小平同志二次深圳之行有什么意义?——“‘东方风来满眼春。’小平同志来到深圳,使深圳再一次涌起改革开放的热潮。小平同志在这里发表的许多重要谈话,对深圳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四、布置作业1.搜集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国内外形势。2、阅读导学案“知识链接”部分第二课时一、新闻标题的特点一、消息标题往往“一语中的”,且是结构完整的句子;通讯标题语义不足,常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消息标题:《百年恩来》将播出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上海女足夺回全国冠军通讯标题:科学的21世纪中国市场,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快递业迅速崛起的秘密二、消息常用多行标题;通讯一般是单行标题,如果用双行标题,采用附加破折号的形式。消息标题中不采用破折号,是两者的一大形式区别。消息三行标题:(引题)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发布(主题)男多女少我国青年婚姻问题凸现(副题)计划生育使我国少生4亿人2033年人口将达到15亿消息双行标题:(引题)中共甘肃省委专题发文(主题)加强和改进对共青团的领导(主题)公司电缆失窃学生惨遭毒刑(副题)山西清源一非法拘禁事件激起义愤通讯双行标题:生命之柱——张海迪之歌我们将继续扩大在华投资——施耐德电器公司领导人访谈二、深究文本(一)解题“东方风来眼满春”(主标题)---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副标题)(主标题是摘自唐代诗人李贺诗中的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作者借用过来做标题,很贴切。“东方”指中国,“风”指改革开放之风,“满眼春”用比喻说明改革开放使中国生机勃勃,焕发活力。)(主标题要才思飘逸、妙笔生花,宜以虚为主,副标题则宜实。)(二)探讨材料的安排1、邓小平同志的深圳之行,可写的内容很多,作者在通讯报道中是怎样选择与安排材料的?(练习二)——从政治思想角度选材,着重邓小平同志的言论。因为这关系到当时中国的命运。安排上:①按时间顺序,分小节,眉目清楚。②头尾呼应。2、第一部分中的新闻背景是什么内容?其记叙形式是什么?3——有两处,补充说明小平同志与特区的关系,包括创办特区和第一次南巡。记叙形式是插叙。3、在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详细描写邓小平的游览活动?一是证实了深圳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绩;二是表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人民心连心的高尚情怀。写作总结:通讯写作要求运用感人的抒情、深刻的议论、选用典型的情节,以及描绘生动的形象来体现主题的。(四)探究意义1、《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是这样开始的:“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唱的就是邓小平在深圳考察的故事。请找出小平同志这次深圳谈话的核心观点和相关的重要信息,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联系歌词畅谈小平同志这次谈话的重要意义。(练习一)国内情况:1992年前后,我们国家碰到了很多难题,比如经济上遭遇了泡沫现象,房子建好了又卖不出去,银行里的钱贷出去了收不回来,形成了很多的呆账坏账。下岗工人开始大量涌现,使得工人意见很大,认为都是国企改革惹的祸。不但工人阶级有意见,就连许多老干部也很有意见,认为党和政府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国内的一些情况,还有国际上的一些形势呢?国外形势: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越来越少,中国的压力很大。中国那个时候的内外形势异常严峻,中国的路子到底该怎样走,中国的改革开放还要不要搞,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中国人的心间。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领导人,尤其是一些德高望重的领导人来坚定大家的信心,来扫除人民心头的疑问,所以,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历史背景就在这里,它的重要意义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讨论邓小平的哪些讲话特别富有现实指导意义,拿出来讨论解决。1、我们认为邓小平关于姓“社”姓“资”的讲话最重要,因为在很多人怀疑中国是不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他解决了很多人心头的疑惑,又肯定了特区的路走的是社会主义的路,大家就会觉得很有信心。最重要的是,他曾是我们的最高领导人。当时他已经退休了,但是他仍然是最具有威望的老领导,说话特别有权威,有影响力。所以这段话特别有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2、我们还认为结尾部分关于“不要怕犯错误”的论断特别重要,因为邓小平曾经说过,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既然大家心里没有一种固定的现成模式,那就应该允许犯错误,否则大家都不敢闯,不敢实验,改革就走不下去了。3、我们认为,第二部分最重要的讲话是关于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讲话,这个理论是改革开放的总纲领,政治书上讲,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完整地结合起来,互相保证,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而且,小平同志特别强调,“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所以给了人民以信心,保证了政策的长期连贯性,请大家放心投资吧。4、我们还认为,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多干实事,少说空话”。他说,“会太多,文章太长,不行”。这句话很重要,批评领导喜欢呆在会议室里开会,讲空话,不愿意干实实在在的事,文山会海耽误了中国的发展。5、我们认为,第三部分中小平同志关于共同富裕那个论断很重要。他给了广东、深圳这些地方强力的支持,让他们大胆地去发展,大胆地去赚钱,不要害怕,只要你们赚了钱不要忘记交税、不要忘记支持落后地区的无产阶级弟兄就可以。2、这篇通讯用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形式,报道了小平同志在深圳考察时的许多重要谈话,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说说这些谈话体现了小平同志哪些性格?(练习三)4——领袖风范,高瞻远瞩,深思熟虑,勇敢果断,平易近人。四、课后练习:1、将本篇通讯改写成一则消息。2、上网查询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南巡的有关资料。知识链接:一、一句话新闻和新闻标题的区别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采用新闻标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1.新闻标题通常有正题、引题、副题等形式•正题,常用于概括和提示新闻中最主要的新闻事实和思想意义。•引题,位于正题之上,常用于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提示意义等。•副题,位于正题之下,常用于补充交代一些次要事实,以弥补正题的不足。•因此,一个正题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借助引题或副题共同表达。但一句话新闻不行,只能用一句话的标题来解决问题。一句话新闻,从形式上看,是一句话的新闻,这句话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从内容上看,既然是新闻,就必须体现新闻的属性,应尽可能地严格而完整地反映新闻事实,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2.新闻标题不一定要将新闻事件的主要要素全部概括出来新闻标题只要将主要的事实和意义概括出来就可以了,因为有的内容还要在主体部分中加以表达。而一句话新闻,就不一样,它既要在一句话中将新闻事件中必须报道的内容表达出来,又要在语言表达上必须符合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做到“准、鲜、活”,即运用最准确、凝炼的语言,揭示新闻事件的内容和意义。二、一句话新闻的拟写1.一句话新闻的拟写要求新闻要素(“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什么)。据此,“一句话新闻”必须包含的答题要点是: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2.一句话新闻的拟写程序⑴筛选信息一般而言,重点关注导语,兼顾其它内容,筛选答题信息点。明确“五W”:何人(who)、何事(what)是不可或缺的主要信息,而何时(when)、何地(where)、何故(why)则在具体的新闻事件有所区别,可能成为主要信息,也有可能“沦”为次要信息。新闻分导语、正文等几部分,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导语的任务是以简约、精炼的文字,把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的要点和要旨揭示出来,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并引出新闻事实的主体。信息区间主要集中在导语一段,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导语部分主体的任务主要是用充分、典型、有说服力的材料阐述和说明导语所提示的事实或观点,同时补充导语未涉及的其它具体内容,提供新闻背景,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使之更为充实。例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不要超过20个字,不含标点)继在上海、青岛、大连、杭州开办多家建材连锁超市后,世界上最大的仓储式装饰建材商店百安居日前又将建材连锁超市开到了深圳;并计划以深圳市场为中心挺进中国整个华南市场。与此同时,欧洲第二大、德国最大的建材商欧倍德也加快了向中国市场进军的步伐,在抢占了无锡、5上海市场后,近日又计划在广州市场“跑马圈地”。已在上海安营扎寨的美国最大建材超市的THEHOMEDEROT也有意将市场的触角向南北延伸。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可以省略?何时:继……后、日前、与此同时、今日何地:深圳市场、华南市场、南北等何人:百安居装饰建材商店、建材商欧倍德、THEHOMEDEROT何事:抢占中国建材市场何故:建材连锁超市生意好参考答案:海外建材巨头正加速抢占我国建材市场⑵调整语序根据搜寻到的关键词,压缩或改变原有说法,高度凝练地进行概括,符合语法规范。例2、用一句话表述下边一段文字的基本信息。(不要超过20个字,不含标点)莫斯科时间4月30日11时59分(北京时间30日15时59分),经过两天太空飞行后,载有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的“联盟TM-32”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到达目的地后,蒂托感慨地说:“我爱太空!”今年2月,蒂托与俄航空航天局签订了赴国际空间站旅游的合同,并为此支付了两千万美元。何时:莫斯科时间4月30日11时59分何地:国际空间站何人: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何事:到达国际空间站何故:蒂托与俄航空航天局签订了赴国际空间站旅游的合同参考答案:4月30日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抵达国际空间站。⑶严守字数(不含标点符号)例3、把下面这则消息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要超过25个字,不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