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概论》复习参考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社发展进程(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空想社会主义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早起,平均和批判空想社主三个阶段;2)19世纪30-40年代。马恩创立科社3)从科社诞生到1917年,在马恩的领导下,许多国家建立了社政党,制定纲领和政策(2)从理论到现实的发展:1)列宁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地理论,理论指导俄十月成功2)1917年十月,推翻资产政权,建新社制度。1921年列宁提出逐步建设社(3)社会主义各国通过改革开放,建设本国特色社,使社制度得到完善。1)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社国认识到苏弊端,改革2)当今世界,以中国为代表社国,不断探索,突破传统苏联模式,不断创新,2、科社在马的地位。马恩创立哲和经不是目的,而为探讨和研究人社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产生发展和建设规律提供依据。科社在哲和经础上研究社会尤其是资社发展趋势所得出的关于社的结论原理1)马由哲学、政经、科社组成2)马哲辩唯历唯,自然界社会思维3)政经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4)科社是以马哲和政经,唯观和剩值为础依,论证无产人类解放发展规律,为无产和广大劳动群众指明并使其认识到变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的条件和正确途径。5)三部分是整体不可分,没有哲础,没有政经科学依据,不会有科社;而哲、经以科社为落脚点和归宿点。起点哲,中介经,终结科社。科社核心。科社指导,哲和经成为认世和改世的思想武器。3、空社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空社是随资生产方式的出现及矛盾暴露产生,随资生产方式发展及矛盾激化而发展。资生产方式的发展经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阶段。空社经历初、中到高。1)16-17世纪的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揭露资弊端:思想与传统反封建压迫区别;文学游记的形式2)18世纪的平均共产主义私有制罪恶根源;理性主义和人性论,法律条文,暴力革命;工场手工业生产,绝对平均和禁欲3)19世纪初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三大空想家唯物论证了社取代资的必然。提出了实现道路和方法,大工业基础,资制度4、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1)空社历史功绩:第一,对资制度深刻揭露和批判,提供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地研究资的材料。政治资制度不合理性。经济上,资经济发展的弊端。思想道德资的虚伪与腐朽。第二,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主张和天才猜测,为科社提供思想材料。消灭私有实行公有;实行按需分配或按劳分配原则;提倡政治民主;(2)历史局限性:客观背景:产生于资矛盾未充分暴露,无产斗争尚未成熟。理论基础:理性,唯心。首先未揭示雇佣劳动的本质,无法论证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其次未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找不到变革资的正确途径,主张阶级调和。再次未找到实现社的依靠力量。因此,空社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条件不存在时,必然被科社所代替。5、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和科社诞生。1)唯是社摆脱空想为科学的第一块理论基石。马恩批判地吸取辩和唯物思想,形成了辩证唯物。首先唯揭示了生力和生关的矛盾是人社发展动力。其次唯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再次唯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找到了实现社的阶级力量(2)剩是第二块石。马恩把唯物史观运用于研究资经济运动规律,并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积极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首先,剩揭开了资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的本质。其次,剩揭示了社代是社会发展趋势和历史必然。再次,剩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总之,剩的创立是马划时代的功绩。唯和剩发现,克服了空社弊端使社成为令人信服的科学。6共产党宣言发表意义:马、恩在创立科社,一方面理论同运动的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1848年2月,《宣言》发表,标志着科社理论创立。完整阐述科社基本原理。一科学地论证资必然灭亡、共必然胜利规律。二阐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社会地位与阶级特性使它成为资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第三,论证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四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必须建立“更加强大,更为坚固,更有威力”的无产阶级共产主义政党。为了实现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宣言》明确地阐述了共产党的基本策略原则。首先,无产阶级政党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其次,处理好同其他工人政党之间的关系。《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著作。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宣言》的问世,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7、恩对科社贡献。1)、1848年革命1一“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二,不断革命理论。三,建立工农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巴黎公社的完善科社理论。总结巴经验,把科社发展到新高度。3)、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发表,标志着科社理论体系最后确定。4)1883年马逝世。恩继续完成马未竟的工作。一、丰富和发展无革的战略和策略原则;二、探索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三、提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四、对资发展新现象的观察和思考。10、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探索。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1)在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加以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矛盾。2)科学的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领导力量。3)在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了调查研究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后,正确的解决了革命的敌我友问题。4)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5)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6)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战略步骤。7)系统的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经验。对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1)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可能性。2)关于改造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3)关于对资本家的改造。4)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5)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形式。6)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原则。11、俄国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1)对农民实行余粮收集制,要求农民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把全部剩余农产品交给国家,农民不得私自处理,实际上是没收农民的余粮和农产品。2)把所有工业企业,包括中小型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3)禁止自由贸易,取消商品货币关系,粮食和主要消费品由国家设立的分配机构统一供应。4)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度。(2)政策转变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是特殊的战争环境下的产物,但它在内容上和实施的时间上都超出了支援战争所必需的限度。余粮收集制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种剥夺,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工业国有化超过了应有的范围和限度,造成生产管理混乱。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也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所以,1921年春,当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俄国便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和士兵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危机。这种情况使列宁认识到,必须改变现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采取另一种途径来建设社会主义。面对1921年春的严峻形势,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果断的实现了战略转变。1921年3月俄共十大决定,立即废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3)新经济政策内容:1)在农村,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税额在春耕前公布,农民有权支配纳税后的余粮,用来交换必要的工业品和其他物资,国家允许并支持小农经济发展。2)在城市,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允许私人经营企业,并且将一部分国有化了的小企业退还给原企业主,由私人经营,或采取租赁制等措施,将部分企业出租给私人经营;3)在商业方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国家支持和鼓励私人经营中小型商业企业,使国营商业与私人商业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促进工农业产品的流通,以满足城乡居民的生活需要;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根据一定条件同外国资本家签订合同,实行企业租让制,以便利用外国资金,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学习科学管理经验。4)在分配上,改变平均主义供给制,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在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等级工资和奖金制度。12、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15-121)答:(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的转变:1)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918年夏,英、法、德、日、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勾结俄国国内反动势力,妄图把刚刚诞生德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在这危机关头,苏俄成立了一列宁为首德国防委员会,果断地采取了被成为战时共产主义地紧急措施:1.对农民实行余粮收集制,要求农民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把全部剩余农产品交给国家,农民不得私自处理,实际上是没收农民的余粮和农产品。22.把所有工业企业,包括中小型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3.禁止自由贸易,取消商品货币关系,粮食和主要消费品由国家设立的分配机构统一供应。4.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度。2)实施新经济政策,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21年春,当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俄国出现了答规模地农民暴动和士兵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危机,这种情况使列宁认识到,必须改变现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采取另一种途径来建设社会主义。故立即废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1.在农村,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税额在春耕前公布,农民有权支配纳税后的余粮,用来交换必要的工业品和其他物资,国家允许并支持小农经济发展。2.在城市,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允许私人经营企业,并且将一部分国有化了的小企业退还给原企业主,由私人经营,或采取租赁制等措施,将部分企业出租给私人经营;3.在商业方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国家支持和鼓励私人经营中小型商业企业,使国营商业与私人商业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促进工农业产品的流通,以满足城乡居民的生活需要;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根据一定条件同外国资本家签订合同,实行企业租让制,以便利用外国资金,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学习科学管理经验。4.在分配上,改变平均主义供给制,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在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等级工资和奖金制度。(2)列宁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构想:1)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列宁分析了俄国过渡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结构,认为当时存在着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等五种万分,应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为此,他纠正了战国共产主义时期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非商品经济社会并试图取消商品和货币的错误,强调要大力发展商品交换,这是在一个小家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列宁还指出,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首先,列宁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利用资本主义的必要性。其次,列宁认为应借鉴和吸收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文明成果和一切有益的东西,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2)关于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为了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等弊端,列宁主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从党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国家机关代表工人群众管理企业的间接民主制度,转向寻求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的监督管理、间接民主与直接民主的有机结合。工人阶级政党在取得执政地位以后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3)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实现这声文化革命,首先要消灭文盲,但不只是消灭文盲,它的根本任务是要建设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总之,列宁根据苏维埃建设的实际经验,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设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出去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特殊政策,对照办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理论确实反映了经济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对于我们目前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13、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特征及评价。(123-129)答:(1)形成: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是伴随着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形成的。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宣告结束。同年12月联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把国家工业化确定为党的总路线。苏联用从1928年到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目标。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的基础,同时苏联也形成了重工业过度、农业和轻工业过轻的畸形经济结构和过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