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和算法的描述》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算法和算法的描述》教学设计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郭小喜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是一些概念和理论,而算法的概念和理论都太抽象,讲起来非常的枯燥乏味,那么就要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变得通俗易懂,使学生能轻松而又愉快的接受并理解。二、学生分析:在数学中已学过程序设计模块,对算法有一定的初步基础,学习了结构语言的三种结构,并能编写一些较简单的程序。但是学生对结构的掌握并不是很熟练,他们对编程存在一定的畏惧情绪。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理解算法的概念;(2)能初步利用算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能力发展: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高效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处理运用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通过作品的制作、反思和评价,进一步提高其信息素养。引导学生对编程的兴趣,理解算法的概念和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计算法,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为程序设计打好基础。四、教学重点:1、算法的概念2、算法的描述3、算法的设计五、教学难点:1、算法的选择。六、教学手段: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式教学,以趣味智力题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以故事事例和具体的程序运行对比,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思考,从而总结出算法的概念,以及如何设计和选择算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学习能力。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问题一】:有一个牧羊人带着一头羊,一只狼和一颗大白菜准备过河,他找到一只很小的船,每次只能带一样东西过去,可是如果让狼与羊学生按小组讨论,设计过河的方案。过河的方案:通过对问题一的方案设计,引起学生单独在一起,狼会吃羊,让羊与白菜单独在一起,羊会吃白菜,牧羊人应如何过河?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来设计一个方案,把3样东西安然无恙的带过河。第一步:人和羊过河,人返回,留下羊;第二步:人和狼过河,人和羊返回,留下狼;第三步:人和菜过河,人返回,留下菜;第四步:人和羊过河。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算法的概念教师针对问题一的过河方案,提出以下问题:问题1:这个方案总共有多少步?问题2:刚才同学们把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改变先后顺序,其它顺序还能不能颠倒,比如说:第一步先过狼?问题3:通过以上例子,我们能不能总结出什么是算法?教师小结算法的概念: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而且步骤是有限的。在以后的编程中也要记住了,有些步骤是可以颠倒的,不影响程序的结果;但是有些一但颠倒了那最终的结果也就全变了。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回答,总结出算法的概念: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4个问题的设置,基本上把算法的概念引导出来。把算法的概念与问题一紧密相连,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算法的概念,加深印象。算法的描述问题4:在【问题一】中,我们是用什么来描述算法的?问题5:还有什么其他的方式吗?教师展示流程图的基本图形及其功能演示【求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算法的三种描述方式。三种方式各有优劣,让大家对三种进行比较。算法描述方式优势不足自然语言通俗易懂歧异性,语句太长,循环和程序框名称功能开始/结束算法的开始和结束输入/输出输入和输出信息处理计算与赋值判断条件判断流程线算法中的流向学生回答:自然语言学生回答:流程图和伪代码的方式学生根据表格回顾流程图中的基本图形及其功能。学生根据【求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算法的三种描述方式,说出哪一种方式更好,好在哪里,哪算法的描述方式在数学模块中已经学习过,在本节课当中,主要是回顾。学生通过对三种方式的比较,总结出三种方式各自的优势与不分支难表达等流程图描述清晰简洁,不依赖计算机伪代码书写方便,格式紧凑,便于翻译由于语言种类多,不容易规范等一种方式更不好,不好在哪里。足。算法的设计【问题二】: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用自然语言描述)。在学生设计算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完成。针对学生所用的设计算法,提出以下问题给学生思考:问题6:通过对问题二的算法的思考,你认为问题的算法是唯一的吗?问题7: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算法,它们的效率一样的码?为什么?问题8:我们如何设计并选择一个好的算法呢?如何评价一个算法的好与坏?学生自主探索完成算法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学生用到以下几种不同的算法:算法1: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算法2:可以运用公式1+2+3+…+n=2)1(nn直接计算算法3:按照累积相加的程序进行学生回答问题6-8问题二的设置,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问题的算法不是唯一的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回答,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如何选择算法。算法的选择【问题三】:求两个自然数n,m的最大公约数。常用的有以下两种算法:同学甲的算法:(辗转相除法)同学乙的算法:(穷举法)任务:分别用两种算法对测试数据(9147485和5147480)进行测试,比较它们的运行时间。问题9:哪一种算法运行时间少?哪一种算法较好?为什么?教师小结:对于运行时间少的算法它的效率较高,我们在设计算法时,就选择运行时间少的算法。【问题四】:两个自然数n,m相乘,输出乘积的后三位数。学生对两种算法分别进行测试,从运行时间方面得出“辗转相除法”算法较好的结论。问题三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算法的时间效率;问题四的提出主要是针常用的有以下两种算法:算法一:两个自然数相乘后取后三位。算法二:先取两个自然数的后三位,再取它们相乘的结果的后三位。教师提供两组测试数据:测试数据1:1212测试数据2:123456123456请同学用两组测试数据对两种算法进行测试,并汇报测试结果。问题10:算法乙在测试数据2时为什么会出错?哪一种算法较好?为什么?教师小结:在设计算法时,我们应根据问题的实际,从算法的运行时间与通用性两方面来考虑,选择一种效率较高的算法。算法甲都可以很快得到结果,但算法乙在测试数据2时出错。对算法的通用性;选择算法的标准是算法的效率高低及通用性如何。课堂小结教师小结:1、如何定义算法的概念?2、算法的描述有哪几种方式?3、如何判断一个算法的优劣?让学生思考反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八、教学评价1、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利用问题导学法教学,整个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环环相扣。2、问题的设计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对学生重点与难点的把握。3、举例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并能够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4、算法的选择作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通过【问题三】【问题四】二大问题的设置,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与消化。5、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极大的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提交的作业(=5249)可以进行即时的点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九、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数学模块中对算法已进行了初步的学习,故对本节课的内容和数学模块中的算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把握是比较到位的。对于算法的选择,在数学中并没有过于深入的讲解,本节课通过问题三和问题四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对此有较深入的理解,从课堂效果上来看,基本达到预定目标。2、从学生对问题二提交的算法来看,有部分学生对循环结构掌握得并不好,如do…loopuntil写成do…until;有些直接用条件语言IF来实现循环结构;有的对DO语句的条件写错。3、本节课利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本节课的课堂气氛没有预想中的好,可能与教学内容和问题的设置有一定的关系,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于算法存在畏惧心理,对于老师提的问题不敢大胆发言。十、点评本课教学设计理念新,环节紧凑,程序合理,因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及表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锻炼自己、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机会,因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等都会有所提高。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有以下几个特点:1、问题设置紧扣教学内容,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挖式的学习;2、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学教学内容间有层次,环环相扣,衔接与过渡自然、顺畅;3、对学生作业的点评做的很到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学生探讨,解决问题;应该认识到,学生创造性的重要表现就是思维的发散性,这正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理念,即激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够因为学生的发展而事先对学生的思维有所限定。以本课为例,通过问题设疑、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及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不是硬性记忆背诵的结果,而是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和理解的结果;课堂上活跃的因素是学生的讨论,而不是细致地讲解;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也能够获得对“算法和算法的描述”的正确态度;学生的思维不是被限定的,而是被鼓励、被激发的;学生的认识、观点也不是被硬性统一的,而是在讨论、辩论中达成一致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从形式到内容的设计都是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表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点评者:张伟林老师,佛山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南海区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教学流程图开始创设情境学生设计问题一的方案引出算法的概念教师分析学生方案算法的设计算法设计小结算法的选择课堂小总结束学生设计问题二的算法教师分析学生的算法学生分析算法效率教师分析算法效率算法的描述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