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目:历史教学对象:高二年级1421班课时:1课时提供者:谢国富一、教学内容分析课程的内容主要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建方面的探索,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2.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的指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党的的基本知识占据重要地位。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理解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社会百废待兴的形势,认识邓小平理论提出的必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邓小平在创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大贡献。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邓小平理论思想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等重大理论问题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邓小平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总要思想的讲解,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具有深远而重要的历史意义,认识邓小平在创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大贡献。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所面对的对象是文科班较低层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生不喜空洞说教,喜欢形象生动,不喜抽象遥远,喜欢关注身边世事。但本课的内容属于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性比较强,所以,本课主要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图文并茂,感性直观,从而增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主要通过学生阅读课文,达到初步的认知目的,而且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前提。加强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优势教师适时引导启发。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过程。难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的关系、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其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用课件展示恩格斯的一段话:“一个民族要想走上世界的最高峰,它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想的指导。”问学生:孙中山、毛泽东等人在为民族和国家的复习做了哪些努力?他们提出了什么指导思想?那么让中国富裕繁荣起来的又是谁的理论思想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专题四的第三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看多媒体课件,明确本节课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了解学生的课课后复习,锻炼学生联系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活动1.夯实基础时代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中国人民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2)党和国家的工作指导思想仍存在严重的“左”倾,出现徘徊的局面。2.要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填写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理论内容的表格(教师参与其中,启发引导)看课本,填表,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理论思想形成的时间、标志时间、核心内容、实践和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了解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理论思想的史实,为完成后面的问题做铺垫,本题的设计,既能帮助学生生动地了解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理论思想发展形成的线索,也能使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维持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里氛围。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的一项基本原则,史由证来,论从史出。3.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回忆,比较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教师指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探究交流互动探究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互动探究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历程探究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生回忆,并讨论。观看课件并摘抄笔记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代表回答互动探究的问题。本目内容较难,通过层层设问进行推进,就是为了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课堂总结。结合课件,师生共同完成七、课堂练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