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拿下中考作文九堂课》后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自序一.中国基础教育的大问题炸弹作文本身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应试,但他的效果却远远超出应试的要求,比如在小学阶段,我们就能让小学的孩子写中考作文。这个成果对于还在困境中无法脱身的作文领域来说,不能不说这算一个小小的奇迹。而这小小的奇迹的后边,究竟藏得有什么秘密呢?我思考的目光转向更深的层次。对于这小小的奇迹后面,我们认为,它有着炸弹作文对作文的本源性目的作了深入的探究,并作了比较彻底的揭示。并紧紧围绕作文的本源性目的,抓住并解决了作文的根本矛盾,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作文训练体系。作文是目前中小学最难教也难学的科目,我想大家对此结论歧义应该不大。对这个最难教与最难学的科目,炸弹作文通过抓住根本的新训练方法的构建,使教学结果产生了不小的奇迹,相对于作文来说要简单得多的其它科目教学上,应该没有理由拒绝创造出全新的效果奇迹。炸弹作文丢弃了应试为教学目的的目的,揭示了作文的本源性目的乃是:自我记录、自我表达,通过思考与总结帮助个人不断成长。要让其它学科的教学上取得全新的奇迹,务必发掘出学习的真正的本源性目的。要知道,目的是导向,错误的目的必定会将行为引导上错误的路上。那么,学习的本源性目的究竟又是什么呢?实现个人理想?这对,也不对,如果个人的理想是反人类的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这个目的,分类合成,的确比较全面,但是这一目的的之中无法找到实现它本身的内在逻辑。缺乏行动指向的目的,并非真正揭示了目的本身。让个人不断成长呢?学习是为了个人不断成长这一目的,的确抓住了学习的内在核心,但因其笼统和不具体,无法成为最佳表述。个人全面、自由与和谐的发展呢?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很有见地,有着内在联系与具体行动的指向原则,遗憾的是,具体操作上它对社会的发展形态有着更高的要求。而最差的最误人子弟的学习目的莫过于,学习的一切围绕升学考试而转。而中国基础教育目前的教学目的就是如此,因而,中国基础教育最大的问题莫过于此了——学习的目的导向的严重错误、严重巨毒。它的毒,在于是将学习这于个人是一件最重要与最美好的事情,异化对立,学完考完丢光而矣,却把人生最重要的12年时光如些痛苦浪费了。12年,为了最终一纸分数的拼死拼活,最后给学生们留下些什么呢?西方教育的基础教育对知识识记差中国太多了,但大学教育的反差却把结果彻底的倒过来,这其中根源,令人深思。是应该到了解决中国基础教育的问题的时候了。二.学习的目的我个人觉得,四书中《大学》所确立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大学之道”,把它作为学习的目的,是非常靠谱的。至于怎么个靠谱法,接下来进行阐释。我们先直译它的意思(在这里,我们采用南怀谨老师的《大学微言》的解说):大学之道,首先在明白明德的修养,然后才能深入到民间做亲民的工作,达到亲民的至善境界(《大学微言》P37)。南怀谨老师对“大学之道”的阐释是:“大学之道”的道,是根本,也可以说是体。“明德”是由道的致用,是从道体出发的心理和身体力行的行为。“亲民”是由个人学问的道与德的成就,指向人间,亲身走入人群社会,亲近人民为之服务。这便是明德立已之后,外用到立人的目的,最终的结果,无论是个人立已的明德,还是外用立人的亲民,都要达到“至善”的境界(《大学微言》P88)。学习的目的:立己、立人、至善。很系统,指向明确,目标分层非常清晰,非常靠谱。我们认为,这才是学习的本源性目的,作文的本源性目的从属于这一目的。现在中国基础教育中学习的目的,基本都是为了考个好学校找份好工作,只关注个体的位子与票子.这让我们失去了挖掘生命中最大宝藏的机会。当我们有机会接触并进入人生的大宝藏的时候,你的心就不会被所谓的位子票子等外物役使,而是用另外的眼光来看待它们,心能转物。三.解决对策至于学习的根本矛盾,个人认为在于学习的内容和相关组织方式,要与人的心灵的接受规律与方式同步同频。因为违反心灵的接受规律的学习,心灵自会反抗与拒绝,学习成了敌人,这样结果显而易见的。我们现在的为了应试的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就是完全违背了心灵的接受方式与规律的。学习的路径与方法,在中小学阶段,《大学》中所倡导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内明八目之中,格物致知,或曰物格而知致这二目,我们认为,这是目前世界文化宝库中所提供的最好的学习路径方法之一了。而格物致知或物格而知致这一路径与方法的目标是什么呢?南怀谨老师的判定是:将知性的学养,提升到不只知人的理性,而且知遍万事万物的理性。通过达成这一目标,从而进阶走向“明明德”。这一格物致知的目标,就不是靠死记硬背,为考而学的方式所达成的了。学习一词已不能体现这种目标的内涵了,名之为格物,而它的结果并不是识记现成的知识,而是致知。这完全是一个全新层次的方法与目标的要求。怎么个格物致知法呢?朱熹的格物叫即物。王阳明按此法去格竹子,格了七天没能致知,却给格倒下了,大病一场。王阳明的格物,叫格心。格心为格物的目标之一。他所说的格心要在事上磨,这为格物之法,通过在具体的事情中去格心,此为行,为实践。这点有道理,事上磨,实为于实践中至致知,这与陶行知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相通的。综合观之,本人认为,格物可从两点下手:一曰思之,一曰践之。先说说思之。谁不会思考呢?这不是等于废话吗?非也,思之只是方向,具体表现为两条路径:一为定向提问格物致知法;一为“取近”格物致知法。定向提问格物致知法。俗话说,好的提问基本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这是一条非常行之有效的格物致知法。别忘了,王阳明龙场悟道,也是他在关键处提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他在贵州的龙场,一番历炼之后,他觉得他已能超脱得失荣辱之计较,心境较以往更为坦荡洒脱,然而,尚有生死一念,未能放下。当时,他问自己:“圣人处此,更有何道?”意为:那些圣人们到了我这种境况,他们究竟会怎么想呢?好家伙,如此一问,阳明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物。阳明所悟,与六祖开悟时所听到的《金刚经》中的那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示之意相同。在炸弹作文培训的实践中,之所以能让小学的孩子也能写中考作文,与炸弹作文在写中考作文的审题环节运用定向提问这种格物致知法是分不开的,不过在中考作文训练中,我们把它叫做提问审题法而矣。小学生能写中考作文的审题环节——定向提问格物致知法,具体做法是针对中考作文题的相应重要点,用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去对早上进行提问并回答,根据回答的相关内容完成审题任务。由此法可使小学生也能写中考作文,足见此法功效非同一般。定向提问格物致知法,此列之为思之目下格物一法。思之目下第二路径为“取近”格物致知法。这是南怀谨老师所判定的格物致知的办法。在《大学微言》第99页,从《黄帝内经看修身的内涵》一节中,南怀谨老师说到:我们为了研究与讨论“心物”、“身心”而到“修身”,所以特别提到它(《黄帝内经》笔者著),引用了有关“心物”、“身心”理论的一小部分,简略浓缩。这也是《易经·采传》所指示的简易原则,所谓“近取诸(于)身,远取诸(于)物”,取近就是格物致知的办法。我自己格懂南师这段话,说起来还有个小插曲。为了将炸弹作文的体系不只停留在术的层次,我计划尝试将《彻底拿下中考作文的九堂课》的心脏装上儒家正统的“大学之道”八目的基础“格物致知”的内核。我知道这对我来说无异于一个重大挑战,是一个不一定能完成的攻尖任务,所以,特地从广州赶到庐山,放下日常纷扰,计划在山上呆上七天,心无旁骛地攻尖这件事。而“取近就是格物致知的办法“这一句话中的“取近”二字,我一直搞不明白。这“取近”怎么是格物致知的办法呢?这是这次庐山之行中的重点任务。在广州我已开始格这句话了,是从原句“近取诸身”去格,结果并不理想。在今天(2014年8月1日),我仍如平常一样早锻炼,洗漱早餐后,信步到庐山东谷别墅区。先偶然在山水别墅(168号、181号两栋别墅)后墙里的一个露台格了两个小时,之后转到美庐别墅(美庐别墅以中国是国共两党领导人毛泽东与蒋介石一同住过而闻名),上了阳台。在此阳台感觉不错,于此一坐近三个小时。这次,这不单盯着“近取诸身”的原文格,而是将此节文章前后文综合起来格,把重要的关键词用笔记录下来,并认真找出各个关键词对应的内容。先确定此段中“这”字所指的是什么。“这”指的是:我们为研究讨论“心物”“身心”而到“修身”,所以特别提到它(指〈黄帝内经〉),引用了“心物”、“身心”理论的一小部分,而且简略浓缩。“这”一办法属于〈易经·系传〉的简易原则,这一办法属于“取近”。“取近”就是“格物致知”的办法。好家伙,如此一格,“取近”的意思给格出来了——《黄帝内经》的相关理论与修身的内涵是相近的,所以取之来格修身之论并非妄言,如此,以至致知。那么,取近的含义,不就是——要格某个理论、事物或现象,可以选取与它相近或相通的理论,事物或现象来加以分析、说明和论证。取近,简单来说就是接近取、靠着取,然后合起格,以致出“知”来。南怀谨老师所谓的“取近格物致知法”,原来如此。我在美庐的所谓的半中半阳台上,忍不住站起身来,心生攻尖达成的喜悦,右手握拳,用力地向上挥了一下。能够于渲闹的如织的游人往来的美庐阳台上格出“取近”之知,是否是因感受了那么一点点主席当下留下的灵气呢?心感神奇、心生感激!抱歉的是,我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虽识译文,但仍未真正理解,得找时间狠狠地去格。在未真知原文的情况下,能格出南怀谨老师的“取近”格物致知法,难道这一方法不是“取近”之法吗?我想是的,感谢已驾鹤西去的南怀谨老师。介绍完思之的两条路径,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格物致知的第二个切入点:践之。践,即实践。这一切入点,指的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或在具体的事件情境中,去通过实践致知或磨心致知。王阳明的在事上磨,陶行知的“行是知之始,知乃行之成”,讲的就是这一个切入点。就这一点来说,西方的基础教育完全在践行这一格物致知法。西方的中小学教育,主要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去“致知”,比如新西兰小学,整个国家设有一套所谓教材,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比如演讲等活动去达成教育的目标,相反,我们现在却把老祖宗留下的格物致知的宝藏弃之不用。西方基础教育的宗旨对了,所以大学教育,全面超过中国,中国基础教育宗旨错了,虽然基础教育我们似乎跑在前面,但最终我们还是输得很彻底。我想,根据前面我们所确认的学习的目的,学习的矛盾以及学习的路径与方法来新打造我们基础教育的新的训练体系,我们的基础教育的各学科的学习,必将创造一个比炸弹作文创造的小学生也能写中考作文的奇迹更大的奇迹。四.发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大学之道,用格物致知的体系新打造基础教育的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体系,那是一件大工程,非一已之力所能及,但就炸弹作文来说,我们可以“取近”由作文切入,用“格物致知”来全新地改造炸弹作文的教学体系,率先在作文的训练中,进行合于“大学之道”的“格物致知”的训练,以期在分数挂帅的应试教育的坚冰中,用自己的行动与成果,凿出一个全新的口子,以此一步一步地,引起人们重视,引动人们的认知,逐步把老师祖宗的珍宝给拾起来,让中国的基础教育的重物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打下一个扎实的核心基础。在炸弹文作文从彻底拿下中考作文九堂课的训练体系中,我们虽然比较快速和彻底地解决了初三同学应试问题(还是不得不屈从于现在以分数指挥棒),但由于初三同学的升学应试的学习任务重,所以于此体系中,对合于大学之道,合于格物致知的相应知识与训练,只作启蒙式的介绍。具体做法是在本书内容如于“格物致知”相关部分,我们将以插入式的方式,将大学之道、格物致知的核心要点以及相关常识作简单的介绍。本书对大学之道与格物致知的相关介绍,完全承袭南怀谨老师的言说(如有偏差肯定是由于我的缘故)。本人对“格物”有所“致知”,完全是因缘于南怀谨老师的《大学微言》,再次对南怀谨老师深表感激,内心对南怀谨老师执弟子礼。要改变现代人心被物役,心不由已的苦难之境,要重回学习正确大道,要走出现在中国基础教育的教学困境,两千多年前中国文化的发端处的诸子百家的思想宝库中,提供了许多彻底的对治之法,而《四书》中曾子的《大学》所传承的“大学之道”的儒门心法,就是其中一条生辉于世界文化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