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育故事》三集廉篇一、【子罕却玉】子罕守廉。却玉有道。使富而归。不贪为宝。【原文】周宋乐喜。即司城子罕也。宋人或得玉以献。弗受。献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献者稽首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寘(zhì)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象以齿而焚身。麝以香而丧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献玉者亦知之矣。而子罕乃曲予成全。不以此故而伤己之廉德。且其谏筑台则请俟(sì)农毕。出饥粟则贷而不书。宜乎叔向称宋之乐、其后亡者也。【白话解释】周朝时候。宋国的乐喜。就是叫做司城子罕的。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块宝玉。就去送给他。子罕2不肯收受。送玉的人说。我把这块玉给玉工看过了。玉工说是件宝贝。所以我敢来送你的呀。子罕说。我是拿不贪当宝贝的。你是拿这块玉当宝贝的。倘然你把这块玉送给了我以后。那么我丧失了不贪污的品行。你丧失了一块玉。岂不是大家都丧失了宝贝吗。送玉的人叩头到地说。小人有了一块宝贝。恐怕发生危险。不可走到别的地方去了。我所以来送你这个。就是来请求免死的。于是子罕就把这个人送到了他的县里。又叫玉工去治理这块玉。等到这块宝玉卖出去了。得了许多钱。才叫他回到自己的家里。象因为牙齿而有焚体之灾。麝因为麝香而丧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献玉者也知道这个道理。但子罕竟然婉转地给予了成全。不因为这个缘故而伤害了自己的廉德。且子罕进谏请求在农事完毕以后再建造高台。借出粮食给别人。却不写借据。不要求别人归还。真恰当啊。叔向评论称宋国的子罕。一定会长盛不衰。二、【原宪辞粟(sù)】孔门原思。狷(juàn)介自持。家贫为宰。与粟犹辞。3【原文】周宋原宪、字子思。孔子之弟子也。为人狷介。所居蓬户瓮牖(yǒu)。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zhǒng)决。子贡过之曰。夫子病乎。宪曰。无财之谓贫。学道而不能行之谓病。若思。贫也。非病也。孔子为鲁司寇。以宪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孔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子华使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孔子仅与釜与庾(yǔ)。原思为宰。孔子与之粟九百。盖出使为弟子之当务。而宰粟乃应得之常禄也。原思之贫若此。尚辞其常禄。则凡贫未若原思者当如何。【白话解释】周朝宋国里的原宪。表字子思。就是孔夫子的学生。他做人狷洁清白。所住的地方。编了蓬蒿做着门。用了瓮口做着窗子。他住的是这样的情形。并且正一正帽子。帽带就断了。振一振衣襟。肘就露了出来。穿进鞋子。脚后跟又露出了。他的衣服鞋帽。又是这样破旧的。有一回、子贡到他那儿去。问他说。你不觉得这样是病态吗。原宪说。没有钱财的就叫做贫。学了道不能实行的才叫做病。现在像我这个样子是4贫。并不是病呀。后来孔夫子在鲁国做了司寇官。就叫原宪去做了家臣。给了他九百斛(hú)的谷。原宪辞谢了不收。孔夫子说。你不必客气的。你拿去了以后。可以分给邻里乡党的人呀。子华出使齐国。冉子为他的母亲请领粮食。孔子仅给了他釜与庾。原思为宰。孔子与之粟九百。原来出使是弟子应当做的事。而家臣的粮食及是应得的正常俸禄。原思的贫困如此。还推辞了他的常禄。那么平凡的贫穷者不象原思这样的人又当如何呢。三、【疏广知止】太傅疏广。知止辞尊。不买田宅。免害儿孙。【原文】汉疏广为太子太傅。侄受为少傅。在位五年。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即日俱告病归。送者载道。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广归。散金与故旧。或劝买田宅。广曰。我岂不念子孙哉。顾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当世称之。许止净谓疏公与萧何范迁。为子孙计。何其深且远哉。世间中人以下之子孙。受害于祖父遗产者。胡5可胜道。而世之为祖父者。偏欲剥他人之脂膏。丛子孙之怨毒。殆亦夙怨所结。有不容解释者欤。【白话解释】汉朝的疏广。做了太子太傅官。他的侄儿疏受。做了太子少傅官。这样的过了五年。疏广就对疏受说。我晓得知足的人是不受耻辱的。知止的人是没有危险的。功名成就了。全身回去。这才是上天的道理呀。于是叔侄两个人。在朝廷里立刻告了病回家。道路上挤满了送行的人。来看的人都说。这两位做官的人。真是贤良啊。疏广回到家以后。把金钱分给从前认识的人。有人劝他买田买屋。疏广说。我难道是不晓得挂念子孙的吗。不过子孙们假使是很贤良的。家里的钱财多了。那么就堕落了他们的志气。假使子孙们是很愚笨的。家里的钱财多了。那么就加重了他们的过失。当时社会上的人。都很称赞他。许止净评论说。疏公与萧何范迁。为子孙们将来的谋划。是多么的深远啊。世间中人以下之子孙。受害于祖父遗产的。如何可说得完呢。而世上为人祖父者。偏又想剥夺他人的钱财。聚集了子孙的怨毒啊。大概这也是夙怨所结。而无法解释的吧。6四、【子阿委珠】汉锺离意。上赐珠玑。委地不拜。清誉邦畿(jī)。【原文】汉锺离意、字子阿。山阴人。为尚书时。交趾太守坐赃。诏籍其资物。颁赐群臣。子阿得珠玑。悉委于地而不拜赐。显宗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赃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赐之。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礼也。况出于上所赐乎。乃群臣皆拜谢。而锺离意独不拜。非特不拜谢。且悉委珠玑于地焉。明帝称其清。更赐以库钱。以视同时张伯之修孔庙而怀一璧。不啻(chì)霄壤矣。【白话解释】汉朝的锺离意。表字子阿。是山阴地方的人。当他正在朝里做尚书的时候。有个交趾太守为了受贿犯了罪。皇帝把他的财产充了公。赐给朝廷里的一班臣子。锺离子阿分得了珠子。就把珠子都丢在地上。不肯下拜。就是表示不肯受皇上的赐给。显宗皇帝就问他是什么缘故。他回对道。我记得孔夫子忍着渴。不7肯饮盗泉里的水。曾夫子回转了车子。不肯走进胜母里的门。这就是厌恶那些名字不好的缘故。现在这些赃物。虽然说是宝贝。可是都是污秽不正当的东西。所以我不敢拜受皇上的赏赐。皇帝听了叹息着说。尚书所说的话。是何等的清白廉洁呀。就另外把库钱赐给他。长辈赐给的。晚辈或地位低贱的人不敢推辞。这是礼节。何况出自皇上的赏赐呢。所有的大臣都拜谢接受了。而钟离却独自没有接受。非但没有接受。而且还把所有赏赐给他的珠玑丢在地上。显宗孝明皇帝称赞他的清正。用库钱更换了珠玑赏赐给他。将他与同时代的张伯修孔庙时偷藏一璧相比。不异于是天壤之别啊。五、【子干垦田】子干与稻。假名垦荒。还米不受。永置道旁。【原文】汉锺离牧、字子干。会稽(kuàijī)人。少居永兴。躬自垦田二十余亩。稻熟。县民有认之者。牧不与争。悉与之。县长闻而拘其民。欲绳以法。牧力救之。民乃获免。率妻子舂所取稻。得米六十余斛(hú)。送还牧。牧闭门不纳。民置米道旁。莫有取者。牧由此8得名。迁南海太守。封都乡侯。许止净谓牧之无诤三昧。固千秋景仰。然倘无县长拘治。彼顽梗不化者。未必能立时回心。故古人云。绳之以法。法立则知恩。苟国法不立。则无赖者。且以掠夺而自鸣得意也。知恩云乎哉。【白话解释】汉朝时候。有个锺离牧。表字子干。是会稽地方的人。年青时候。住在永兴地方。亲自种着二十多亩田。后来田里的稻子熟了。那地方的人有来冒认了去的。锺离牧也不和他们争夺。完全给了他。县官得知了这一回事。就把那个冒认的人捉了起来。要用国法办他的罪。锺离牧竭力去救他。于是他才得免了罪。那个人免了罪以后。就带领了妻子们。舂打那起初冒认取来的稻。得到了三十多石的米。就把米送还给锺离牧。锺离牧关了门不肯收。那个人把米放在道路旁边。没有人去拿一丁点儿。从此以后。锺离牧就有了名誉。升做南海的太守官。封了都乡侯。许止净评论说钟离牧的无诤三昧。固然值得让人千秋景仰。然而如果没有县长拘治一事。那些愚妄而不顺眼的人。未必能马上回心转意。所以古人说。绳9之以法。只有建立了法律人们才会知道感恩。如果一个国家不立法。那么那些无赖的人。还以掠夺别人而自鸣得意呢。他们还会知道感恩吗。六、【王忳(tún)葬金】王忳受托。得金十斤。悉葬棺下。马被奇闻。【原文】汉王忳于客旅中遇一生。谓曰。命在须臾。有金十斤相赠。乞葬。未及问姓名而绝。忳葬之。余金悉置棺下。后为亭长。有马驰入亭中而止。时大风。飘一绣被堕忳前。忳以告县。县以归忳。忳后乘马。马奔入他舍。主人识其马与被。问之。始知前所葬者。即其子金彦也。许止净谓忳葬书生。而以遗金悉置棺下。其廉介实人所难能。故风飘绣被于前。马逸亭中而止。更辗转牵入金翁之舍。岂非受恩之鬼。决不忍其阴德湮没不彰。而冥冥中力为揄(yú)扬耶。【白话解释】汉朝有个姓王名忳的人。有一回、他在旅馆里遇见了一个人。对他说。我的性命看来是不长久的了。10就在这一刻儿的时间了。我有十斤的金子送给你。请求你替我安葬了。王忳来不及问他的姓名。那个人就死了。王忳就把他安葬好了。所剩下来的金子。都给他放在棺材下面。后来王忳做了亭长。有一匹马跑到亭里站那不走了。这时候的风非常地大。吹来了一条绣花被。落在王忳的面前。王忳把这回事告诉了县里。县官就把这匹马和那条被都判给了王忳。后来王忳乘了马。那匹马忽然跑进了别人家的屋里。那家人家的主人翁。认识那匹马和那条绣花被都是自己的。就去问他。于是才晓得从前被他安葬的人。就是那家家主的儿子金彦。许止净评论说。王忳埋葬书生。而把书生给他的黄金全部放在棺材里。这种清廉耿介实在是别人所难能做到的。所以大风飘来绣被在他面前。马立在亭中而不走。更是辗转将他带进这金翁的屋舍。这难道不是受他恩惠的书生的鬼魂。决不忍心他的阴德埋没不被彰显。而冥冥中有力量为他揄(yú)扬吗。七、【阎敞还钱】阎敞为掾(yuàn)。太守寄钱。年湮(yān)代远。如数归焉。【原文】11汉阎敞、字子张。为郡五官掾。太守第五常被征。以俸钱百三十万寄敞。敞埋置堂上。后常举家病死。惟孤孙方九岁独存。闻常曾说有钱三十万寄敞。及长。求之。敞见之。悲喜不胜。即取钱还之。孙曰。祖惟言三十万。无百三十万。敞曰。府君病困模糊耳。郎君勿疑。悲者何。悲常之仅遗此孙也。喜者何。喜幸有此孙。而百三十万之钱。可以归之也。常仅言三十万。殆以酬敞代藏之劳乎。或恐钱之未必全在乎。然非敞所为也。而其孙亦言祖惟三十万。盖亦廉矣。【白话解释】汉朝的阎敞。表字子张。在府里做了五官掾。这时候、太守官叫第五常的。朝廷里召了他去。他就把陆续积蓄下来的薪俸钱一百三十万。寄存在阎敞那儿。阎敞把这许多钱埋在堂上的地里。后来第五常全家的人。都生了病死了。只剩下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孙子。年纪才九岁。他曾经听见祖父第五常说过。有钱三十万寄在阎敞那儿。等到年纪长大了。就到那边去访求。阎敞见了第五常的孙子长大成人。不禁又悲伤。又欢喜。就把所有的钱都还了他。第五常的孙儿。见12了有一百三十万的钱。就说。我的祖父只说三十万。没有说一百三十万。阎敞说。这是太守生了病。所以说得模糊了。请你不要怀疑。阎敞悲伤什么呢。他悲伤的是第五常仅仅只留下了这个孙子。那他欢喜的又是什么呢。欢喜的是幸好第五常有这个孙子。因而那一百三十万的钱可以归还给他了。第五常说只有三十万。大概是用一百万来酬谢阎敞代他保藏的辛劳吧。或者是担心钱未必还全部在吧。然而这些不是阎敞所考虑的。而第五常的孙子也说祖父只有三十万。大概也是廉洁之人吧。八、【董奉治病】董奉治病。不取医赀(zī)。杏多谷少。群虎逐之。【原文】晋董奉居庐山。有道术。为人治病。不取钱。病重而愈者。令栽杏五株。轻者一株。数年成林。杏熟时。作一仓。令买者随器之大小。易以谷。若置谷少。取杏多。群虎辄逐之。所得谷、以赈贫者。供行旅。岁消三千斛(hú)。谷尚有余。一日、受上帝命。授碧虚太乙真人。白日飞升。13董奉之得登真。惟治病以栽杏。得杏以易谷,得谷以赈贫而已。最奇者、置少取多。群虎且乱逐之。其奇而又奇者。奉登真后。妻女守宅。卖杏取给。有欺之者。虎逐如故。后人即于其种杏处。建祠祀之焉。【白话解释】晋朝时候。有个董奉。住在庐山里。很有些道法手术。替人家医治疾病。不收金钱。病重医好了的。就叫他们种五株杏树。病轻医好了的。就叫他种一株杏树。这样的过了几年。就成了很大的杏林了。杏子成熟的时候。就造了一个米仓。叫来买杏子的人。依照了器具的大小。用谷来换了杏子去。若是有放得谷少。拿得杏子多的人。就有一班老虎来追逐他们。他所换来的谷。就拿去救济贫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