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案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经济分析案例》期末考试题A案例1: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没有GDP这个发明,我们就无法进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贫穷与富裕的比较,我们就无法知道我国的GDP总量排在全世界的第4位,低于美国的5倍多,没有GDP我们也无法知道我国人均GDP在2005年已超过1300美元,低于美国和日本的35多倍。没有GDP这个总量指标我们无法了解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你要判断一个人在经济上是否成功,你首先要看他的收入。高收入的人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一国的整体经济。当判断经济富裕还是贫穷时,要看人们口袋里有多少钱。这正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作用。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的秘诀在于这两件事实际上是相同的。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是为什么呢?一个经济的收入和支出相同的原因就是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如你雇一个小时工为你做卫生,每小时10元,在这种情况下小时工是劳务的卖者,而你是劳务的买者。小时工赚了10元,而你支出了10元。因此这种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无论是用总收入来衡量还是用总支出来衡量,GDP都增加了10元。由此可见,在经济中,每生产一元钱,就会产生一元钱的收入。讨论题: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是什么?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有哪些方法?3.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怎样计算的?GDP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本国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合。准确理解GDP的要点是:①GDP是按照现行的市场价格计算的;②GDP包括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一切物品和劳务,例如你购买了音乐会的票,票价就是GDP的一部分;③只算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环节;④是一个国家之内的,例如外国人暂时在中国工作,外国人在中国开办企业。他的生产的价值是中国GDP的一部分。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主要有支出法和收入法和生产法,但以支出为准。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GDP数据是怎么得到的呢?据国家统计局专家讲,我国的GDP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初步核实所获得的GDP数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这时,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与前一个步骤相比,它运用了更全面、更细致的资料,所以这个GDP数据显得就更准确些。此外,GDP数据还需要经过一个历史数据调整过程,即当发现或产生新的资料来源、新的分类法、更准确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则时,要进行历史数据调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这是国际惯例。如美国在1929年至1999年之间就进行过11次历史数据调整。总之,每个时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在不同时间公布的数据不同,而怀疑统计数据存在问题。当然,我国在GDP的计算体系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我国长期采用的原产生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核算体系,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地方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了。案例2:老百姓为什么喜爱储蓄高储蓄率往往是高GDP增长的后果。道理很简单,普通老百姓收入增长后,会小心地“奖励”一下自己,但不愿大量花钱。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GDP增长很快,在那个时期的储蓄存款率也是很高的。到了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变缓,储蓄存款率也随着下降了。中国目前还是处在高GDP增长期间,较高的储蓄存款率其实是正常的。缺少有吸引力的投资渠道是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不光老百姓缺少投资渠道,近来很多企业也因缺少投资欲望而把资金存入银行。在中国,企业存款增加后,广义货币M2(定活期存款为主)就会随着增长。2005年的M2同比增长18.3%,很多人推测这个增长主要来自企业高达1.2万亿元的利润。所以,老百姓不投资不是孤立的现象。中国是个高储蓄率的国家,老百姓把收入的40%放在银行里。但是,对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来说,15万亿元存款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如果让13亿人平摊存款余额,人均不过只有一万多元。假定那些存款都来自5亿城镇居民,人均不过三万元。一个典型的城镇三口之家,也就是大约10万元存款。这个平均家庭存款数,购买房子不足,供养车不够,不断上涨的医疗费和教育费也让普通家庭不敢轻易花费银行存款。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高储蓄率是在平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基础上形成的。老百姓储蓄多是对养老风险和医疗风险没有信心。美国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不景气,美国人储蓄较多。随着经济改善和各种社会保险机制的建立,大多数美国人对未来的担忧没有了。2005年,美国人的储蓄率是负数,说明他们不光不存钱,而且开始花过去的存款。不过,美国人并没有过度担心。储蓄是个复杂的现象,需要把居民存款余额放到更大的图像里去看。美国的老百姓只想花费,不愿储蓄,而中国的情况稍稍不同,老百姓感到银行里有储蓄,心里才能获得一些安全感。目前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而培养一个孩子上到大学需要19.1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钱不敢花就不难解了。消费低并不是“节约的习惯”,而是未来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讨论题: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含义。2.中国老百姓偏爱储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案例点评:我们把增加的收入中所增加的消费(即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凯恩斯曾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经济学家从消费统计资料中发现,在发达国家,消费是稳定的,并不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但这个规律在我国现阶段是存在的。为什么在增加的收入中,增加的储蓄这么多?凯恩斯把未雨绸缪的谨慎动机作为储蓄的原因之一。谨慎动机的储蓄就是存钱,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这种谨慎动机储蓄的多少取决于社会保障的完善程度。不确定性越高,社会保障越不完善,储蓄就越多。凯恩斯还指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另一个原因是收入差距扩大。通常来说,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极低,但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极高。当收入和财富主要集中在富人手中时,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就低了。这种收入分化格局决定了整体边际消费倾向不高,消费不足。这种谨慎动机在我国储蓄的增加中起了重要作用。我们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不确定性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案例3乘数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建筑业增加投资100万,它不仅会使本部门收入增加,而且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应,从而使这些部门的支出与收入也增加,在边际消费倾向为80%时,在乘数的作用下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5倍,使国民收入增加500万。为什么会有这种倍数关系,让我们举一例来说明。例如,你花了50元去买了10斤苹果,这样卖水果的小贩收到50元后,留下20%即50×20%=10元去储蓄,拿其余的80%即50×80%=40元去购买其它商品,这40元又会成为其他人的收益。假如这个小贩把40元用去购买蔬菜,这又使菜农收益增加了40元。菜农再20%即40×20%=8元去储蓄,其余40×80%=32去买大米,这样,卖大米的农户又会增加32的收益。如此连续循环下去,社会最后的收益上升到250,其计算方法是:50+50×80%+50×80%×80%+50×80%×80%×80%……=50×(1+80%+80%×80%80%+80%×80%=50×[1/(1-80%)]=250元。250元是最初需求增加量50元的5倍,这就是乘数效应的结果。但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如果上述例子的相反会使国民收入减少250元。即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所以,经济学家形象地把乘数称为一把“双刃的剑。”讨论题:1.乘数理论的含义是什么?2.为什么说乘数理论是一把“双刃的剑”?案例点评: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乘数理论回答总需求增加与国民收入增加量之间的关系。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如果上例的边际消费是90%乘数就是10倍,最初需求50元乘上10,社会收益就是500元。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加的收入就有更多的部分用于消费,从而使总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得更多。但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确实存在着乘数理论所反映的这种连锁反应国民收入的增加也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这就是说,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如果社会上各种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或者某些关键部门(如能源,原料或交通)存在着制约其他资源利用的“瓶颈状态”,乘数也无法发挥作用。如在改革开放初期,增加需求,导致加工业膨胀,但我国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非常薄弱,无法满足新增需求,在旺盛的需求面前能源、原料等初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案例4背景资料:2007年7月,国家统计局报告: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户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这其中:(1)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746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农民务工收入人均658元,增长20.3%。在务工收入中,本地务工收入人均361元,增长18.5%;外出务工收入人均297元,增长22.6%。(2)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人均884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出售农业产品的收入人均497元,增长16.5%;出售林产品的收入人均25元,增长10.3%;出售牧业产品的收入人均331元,增长21%;出售渔业产品的收入人均31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3)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人均304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工业收入人均64元,增长12.3%;建筑业收入人均36元,增长16.8%;第三产业收入人均204元,增长9.1%。(4)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人均57元,增长22.4%;转移性收入人均103元,增长21.9%。我们的问题是:1.根据消费函数理论,试分析农民消费倾向的变化情况。2.根据相对收入理论,相对于城市居民收入而言,农民进城务工收入的增加会改变社会整体消费倾向吗?3.政府可出台哪些措施来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分析思路:根据消费函数理论,影响消费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收入。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消费占收入的比例下降,农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下降;收入的增加速度大于消费增加(统计数据同学自己到中国统计年鉴查询)的速度,使得边际消费倾向下降。根据相对收入理论:农民进城务工收入的增加使居民相对收入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消费倾向的变化。城市居民相对收入下降,其消费倾向提高;农民工相对收入提高,其消费倾向下降;如果这种变化相互抵消,则全社会的消费倾向不变;如果不能抵消,则会变化。政府可出台的措施包括:1.通过理顺收入分配机制,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2.加快建立社会保障新制度,增加农民消费信心,引导农民的收入预期。3.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补贴,稳定和增加农民的种植收入。4.积极发展农村消费信用市场,为农民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创业增收。等等。案例5背景资料:2007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延续高增长趋势。1~5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2045亿元,同比增长25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