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7、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材简介这篇课文的课题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在赏花聊天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这雨演绎了一出动人的戏: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这件雨衣就是一份关爱,这关爱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弱小的萨沙看到蔷薇花被大雨打掉了两片花瓣,就心疼地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粉红的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读了这篇课文我们能感觉到,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了一起,于是我们互相关心着、爱护着。有了爱,不管生活中有什么风雨,我们都不会害怕。当风雨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让融融的爱意温暖我们的心,鼓舞我们战胜风雨。课文中的三个问句都是萨沙的问话,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通过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课文中自然而平实的对话,蕴含着浓浓的感情和深刻的道理,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并通过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表达其中的感情。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体会朗读表的出不同的说话语气。难点:理解萨沙说话的含义,感受到要保护弱小。课前准备生字卡片相关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一、导入:1、揭题今天我们就不学习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文章《我不是最弱小的》。师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弱:弱是生字,你怎么记得它?生:两个弓加两点水你能给弱小找一个意思相反的词吗?生:强大2、读题:这个课题很有意思,不同的读法可以读出不同的意思,请你根据我屏幕上的提示自己练习读一读:出示提示:谁不是最弱小的?我是不是最弱小的?我是怎样的人?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语气。3、认识部分生字在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两位主人公,他们的名字是:萨沙托利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知道小朋友能不能把两种花名读好?铃兰花野蔷薇二、初读课文:过渡:萨沙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赶紧去读读故事吧!1、学生自由读文跟同桌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2、检查,指名分段读课文。生字正音。三、讲读课文1、这是什么时候,萨沙一家来到了哪里?这个地方又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读读第一自然段。2、再读课文快速默读,用笔画出文中描写蔷薇花的句子。(1)交流句子:指导朗读(1)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2)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读这两外描写蔷薇花的句子,你发现花儿有什么不同?生:雨前————,雨后————带着体会来读这两处句子一定特别有味道。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注意语气的变化。(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倾盆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2)是大雨让蔷薇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你找找课文中写雨大的句子?知道朗读。2、练习说话:过渡:是啊,雨后的蔷薇花是那么娇嫩,无力,假如你就站在这朵弱小的蔷薇花旁边,你想说点什么?做点什么?生:我想保护它,雨衣给它————那萨沙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快把描写萨沙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找到读一读吧!6、交流反馈3、抓弱小学文1、萨沙为什么说:“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读3-8自然段,把萨沙说的话找出来。学生读找。交流:萨沙说了几句话?3句练习读好对话。重点指导问句和感叹句的读法。(1)妈妈,你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2)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3)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同样是萨沙说的话,你们觉得他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吗?因此,萨沙的妈妈最后说:“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四)写字1、练习书写。“应该、芬芳、末、夏。”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一)复习导入师:萨沙,一个才5岁的小孩,他怎么会想到去保护蔷薇花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细细品课文的后面内容。(二)朗读感悟1、自由默读课文3——9节,划出妈妈的话。师生进行妈妈与萨沙之间的对话。2、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自由找学习伙伴读3、师生共同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三)拓展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2、萨沙不甘心做弱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是否也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事物呢?3、小结:我听出来了,你们都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你们都是一个有爱心的、勇敢的孩子,现在,让我们挺起胸,一起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四)书写1、识字巩固2、书写:学习剩下的几个字,重点指导两个带提手旁的字(托、摸)3、完成剩余的练习。板书设计:我不是最弱小的雨衣妈妈——托利亚——萨莎作业设计:1、积累两处描写蔷薇花的句子。2、把帮助弱小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教材简析:《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芳香扑鼻”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设计策略: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活思维1、关于我(教师)①同学们认识我吗?(认识)②都知道我什么?(交流)2、关于“我”(萨沙)①大家认识这个“我”(萨沙)吗?②想知道些什么?(讨论)3、学生分组交流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1、揭题:今天来学习一篇写萨沙的文章,题目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相机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的魅力。[阅读应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对学生以后的朗读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2、想想问问初读课题,有哪些疑问?(如:还有比我更弱小的吗?谁以为我是最弱小的?什么是最弱小的?)那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3、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而读后交流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学伊始,巧妙结合课题,以“我”入手,由表及里。这样既拉近师生之间的课堂距离,又自然引入语文教学的主题;既注重课堂说话的训练,又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既是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与通道,又是实现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构建。在揭示教学课题后,学生紧紧围绕课题质疑、讨论,这同样也是语文课堂自主性的很好体现。如此,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变得积极探究、勤于思考、勇于表现。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因为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小朋友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4、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亲身的朗读实践,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则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5、萨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这是教学的一个切入口,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6、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语文课需要学生静心体会,这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人合作、开展交流的基础。]7、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8、大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萨沙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设计意图: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堂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借助读读、议议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无声的对话与有声的交流。一方面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样的阅读新理念,一方面主张通过阅读使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