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理》第二章知识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学原理》第二章知识树文学形象及其审美形态(本质论)【注:文学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形象性上,因为情感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文学形象文学形象的审美形态(理想形态,也被称为“艺术至境三美神”)文学形象文学形象在文学活动中的位置文学活动的中心文学作品与文学形象的四点不同作品的主体、核心外在表现形式(反映)内在存在形式(本身)科、哲:抽象文:形象文字组织:形象形象重于语言文学四要素中作品最重要(原因)文学形象与文学形象的形成(文学形象是通过语言形式化了的生活)形象的实质是生活植根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文学形象是人的创造物(核心:生活)一定社会生活只能产生与之相应的艺术形象文学形象是用语言形式化了的生活文学形象的产生不一定要对生活“提炼”从生活到形象不是一个“提炼”(不排除)过程而是“转换”→生活的形式化文学构建形象的手段(形式化的手段)是语言形式化主要过程主观化:a.定义(名解)从观念上把握生活、内化为意识【“实质”不同:客观生活和作者的情感评价不同;“时空”不同:现实与文学时空不同;“表现形式限制”:文字语言等符号系统与客观生活的丰富多样性】b.三方面理解:对客观生活的意识;对生活进行抽象(提取生活的感性形式);对生活的语言化(生活与文学非同一时空,须将之语言化,亦即转化)c.主观化是文学形象形成的基础和关键(简单知道原因)简化:对生活压缩和选择a.压缩:把与形象塑造有关的内容留下来(形象压缩生活)b.选择:①选择与压缩的不同→选择:能进入形象的材料压缩:对材料进行再整理,形成形象的内容②原因:塑造形象的需要;有关作者读者的文学活动(主观意向)情感化:作者主观因素对形象的渗入a.低度情感化(不动声色、客观)b.适度情感化(明确的主观意向)c.过度情感化(直接的情感宣泄)【渐进,界限模糊,互相交织于作品中】变形:有意扭曲、改变生活材料a.两种类型:Ⅰ.现实生活中绝没有的:①绝不可能有;②从常识和逻辑上看没有。Ⅱ.文学形象虚构出一种外在表现形态,不仿现实:①整体中部分变化,总体一致;②整体变化。b.出发点、原因:Ⅰ.作家意图、思想、感受的表达(根本原因)Ⅱ.形式上的创新:①有意为之,如20世纪西方文学;②无意为之,如神话(萌芽时期文学)c.变形意义:Ⅰ.帮助作者传达主观意图;Ⅱ.有助于创造有特色的文学形象;Ⅲ.扩大读者的欣赏范围(特殊阅读体验,扩大期待视野)定型:形象的修整、组合a.修整:①形象的整体构思要求,筛选、删刊形象片断;②调整个别材料,使符合形象整体规定性b.组合:安排所选材料,使之互相联系而成文学形象组合是一个创造过程:①组合顺序不同形象内涵则不同②各个片断处于动态中,须据情调整物化:用语言文字将头脑中成型的文学形象外化物化原因:a.物化也是形象构建的过程:①物化过程中可修改形象②物化可发现并消除疏漏b.文学形象作用于读者c.人脑的机制使头脑中的形象易变易逝补充两点:①文学形象的来源可虚可实(作家对生活的反映和自己的虚构)②六个环节并不彼此割裂,也不一定按照上述顺序文学形象的内部结构(四层次:语言、语象、具象、思想。四者互相渗透、作用和影响)语言层(语音文字/语义)语音文字:①语音文字具主体间性(哈贝马斯)②语音文字与语义共存语义:①语词、短语、句子、句群,语词是关键;②字典义、语境义(句群的制约)语象层定义:直接的感性显现,生活断片,一定长度的言语语象与形象的区别:形象具两个基本规定性:a.相对完整的感性生活的片断;b.具某种新的质(不是文字形成却为形象具有的东西)。语象不具备这两个规定性:a.缺乏相对完整性;b.除本义外别无“新质”。语象特点:①非整一性;②没有作为一个整体的自己的质的规定性;③非实体性(只是形象的构成部件)具象层(形象最核心层次,原因)a.语言、语象→具象→(读者阐释)思想→思想b.思想以具象为依托思想层任何具象的形成必然涵纳和联系着一定的思想具象与思想关系不固定、不直接读者以具象为基础阐释意义读者以具象为参照检验自己的阐释意义和内蕴意义:深层意义和浅层意义内蕴:①读者意识不到但确实存在②模糊、混沌文学形象的审美形态文学意象涵义和特征“表义之象”【注:“意象”也是本书中没有解释的概念,但防名解考,在此引用童庆炳教材上的定义→文学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某种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表现特征的,以某种理性观念或抽象思维为制导创造出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的“表义之象”。】主体“心灵创造”,意、象统一契合,言不尽意等类型和结构方式类型单一意象、整体意象描述型意象、比喻型意象(明喻型意象和隐喻型意象)、象征型意象(与隐喻型意象区别在于意蕴由整体意象的构成中见出)三种意象的特征简单记忆诗歌意象的结构方式:平行式意象结构、递进式意象结构、重叠式意象结构、辐射式意象结构、向心式意象结构、复现式意象结构、对比式意象结构文学典型典型的涵义及其特征能够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某些本质特征,具有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内涵,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针对叙事类文学作品而言)欧美体裁“三分法”基本特征: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生内涵;具有鲜明性格特征和丰富的性格内涵;具有独特、诱人的艺术魅力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相互关系)典型环境的含义:不仅指典型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也指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趋势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研究典型环境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关系,典型性格不仅生于典型环境,典型环境又必须通过刻画典型人物性格才能展现。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典型创造的多样化(西方现代文学中的反典型理论和创作,我国作家王蒙提出写典型不一定写性格也可以写心理、情绪、观念、感受等)文学意境意境的本质和特征(意境的定义)意境的定义:意境是抒情性文学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并茂虚实结合(两种方法)含蓄空灵意境的类型有我之境:诗人主体意志较为显豁,熔铸的主体情感色彩较为强烈的境界。无我之境:诗人的情感在诗中不直接显出,诗人所熔铸的主体情感色彩较为蕴藉淡泊,造成一种仿佛无我的印象,但并非真的无我。补充:1.为什么说情景交融还只是诗歌意境构成的必要条件?如何理解诗歌意境创造中的虚实结合问题?(P89思考题T16)情景交融对诗歌意境的构成是十分重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只要是情景交融就构成了诗歌的意境。情景交融还只是诗歌意境构成的初始形态和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意境是意象的更高层次,它不但要求情与景的交融,而且还要把这种交融导入一种艺术化境,以有限中见出无限,传达出作者同时也激发读者的对宇宙人生的深切感悟和生命体验。所以,要真正写出有意境的诗,单靠情景交融还不行,还必须注意情与景之间的虚实关系的处理,须在情景交融中呈现一种灵动的虚实结合的艺术境界,这样才能真正把欣赏者导入无限自由的想象空间,激发出欣赏者无比丰富的审美体验,这也是意境构成的理想形态。2.英伽登文学形象四层次说和文本五层面说:文学形象四层次:语词语音、语义、图示化观象、再现的客体;文本五层面: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第二章文学形象及其审美形态1.如何理解文学形象在文学活动中的位置?2。为什么说文学形象是用语言形式化了的生活?3。形式化过程包括哪几个环节?4.为什么说主观化是文学形象形成的基拙与出发点?5。如何理解文学形象的内部结构?6。‘为什么说文学语言与文学形象之间存在一个过渡的问题?7。什么是语象?语象与形象有哪些区别?8.什么是具象?为什么说具象是文学形象内部结构中最核心的一个层次?9:文学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的?10。从意象自身的构成形态和意象与语言修辞关系的角度,意象可以分为哪些基本类型?11。描述型、、比喻型•象征型这三种意象类型各自有何特征?12。诗歌意象有哪几种结构方式?13。什么叫做典型?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典型人物的共性立足于典型人物的个性、一独特性的性格塑造基础上?14。什么叫做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15。意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16。为什么说情景交融还只是意境构成的必要条件?你怎样理解意境创造中的虚实结合问题?17。什么是“有我之境,’?什么是“无我之境,‘?试举例说明。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