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据老师的推荐书目,我们小组根据书名选择了听起来书名高大上《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在此之前,我从没读过与之类似的书籍。粗粗了解这本书之后,我感觉自己还未修身,更未齐家治国就开始看平天下的书了;腹中空空如也还没什么文化就开始看有关文明的书了,但我咬着牙读完这本又厚又正经的书之后,既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也感觉自己受益颇多,不仅在国际政治上,在历史地理上我也受益不少。借助这本书,我不仅可站在高处鸟瞰各个文明的地域和特征,还可穿梭于各个文明的前世今生。还此书由英语翻译过来,译者大概高估了读者的中文水平,连串的长句和复句把我读得够呛,另外书中掺杂着许多我不太明白的专业名词和闻所未闻外国人名、书名,但这本书并不与我认为的国际政治类的书籍一样晦涩难懂如天书,只要在遇到不明白的句子和名词时,多理解几遍多百度百度也就明了。以前也从没未正正经经认认真真地写过读书报告,今天写这本书的读书报告,也是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见解恐怕也只是管窥之见,看法有失偏颇之处还望见谅。《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美国的国际政治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继1993年在《外交》上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后出版的进一步完善他的文明冲突论的书。读后我感觉亨廷顿是一位熟悉国际关系情况,有力把握了世界各国文化渊源时评家。书中他提到这本书仅仅是“提供一种理解世界时局的范式”而已,可以见得他又是极其审慎的。在我看来,这本书出版在苏联解体后不久倒十分及时。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关系冲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我们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在不断加剧。世界文明间的关系经历“遭遇”、“冲击”已到了“相互作用”的阶段。西方不断利用它的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推广西方文化,各民族在选择接受与排斥之时也不断加强对自身的文化认同。这时世界上的国家对此都做出自己的反应例如“拒绝主义”、“基马尔主义”、“改良主义”。一些国家在做出反应时就染上了“西方病毒”患上了“文化精神分裂症,作者称它们为“无所适从的国家”,例如书中提到的俄罗斯、土耳其等。同时,文明内部的冲突减缓,而文明之间的冲突加剧,例如“9.11事件”就是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冲突的典型。于是,世界处在了西方文化和非西方文化的矛盾之中。而作者敏锐观察到了时局变化,提出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最大的威胁,从文明分析国际关系,为我们提供了看待世界的角度。某种程度上,这本书和今天第一组的同学推荐的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一样,都给我们提供一个看世界理解世界的角度。作者在引论中以“被反挂的国旗的变化”为迹象提出本书的中心论点:文明认同形成了冷战后世界上的结合、分裂和冲突模式。这一论点的五个推论构成了本书的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一个多文明的世界。作者说“历史上,全球政治第一次成为多极的和多文明的”,他指出冷战后,人民之间的区别不再体现在意识形态的划分和认同或经济的政治的差别,而体现在文化的区别上。在这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文明的世界中,“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因此可以说世界变成了多极的和多文明的。尔后,作者列出了冷战结束时人们曾提出的世界政治的地图或范式中的四个:理想主义的和谐世界;两个世界的划分我们和他们;国家主义范式,或多或少184个国家;完全混乱的世界。并且指出这些范式都有自身的缺点,不能解释世界政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但是它们为我们理解世界提供了框架。于是作者提出了“一个比这些范式更说明理关键的事件和提供对趋势的更深入理解的范式”:文明的范式。作者认为其能更好地与其他范式相容,简化但不牺牲现实,并能预测未来的发展。借助文明的范式,作者自然地过渡到文明这一概念。在第二章,作者首先由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顺而列出了在关于文明的许多问题上存在着差异也有共识。这些共识包括文明的存在形式:单一文明还是多元文明;文明与文化的关系: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界定文明的核心因素,宗教;文明的内涵,一个最广泛的文化实体而非政治实体;文明的持久性,“文明终有终结,但又生得非常长久”;文明的七种类型: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作者其次在“文明之间的关系”中,指出文明之间关系的演变迄今为止经历了三个阶段:遭遇、冲击和相互作用。最后一章,作者先阐述了普世文明的含义反驳了“人类在文化上正在趋同,全世界各民族正日益接受共同的价值、信仰、方向、实践和体制”的观点,指出了任何文化和文明的主要因素都是语言和宗教;然后分析了三种普世文明的来源;再区分了现代化与西方化,指出西方化并不是现代化;最后,指出非西方社会对现代化和西方化的三种态度:拒绝、接受和改良。第二部分: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这部分的主要观点是文明之间的均势正在发生变化:西方的影响在相对衰落而亚洲文明特别是中国和日本正在加强自我肯定;伊斯兰世界正在出现的人口爆炸造成了穆斯林国家及其邻国的不稳定;来自非西方的文明比如伊斯兰教和亚洲的挑战将日益变大。作者描述了西方的衰落,指出西方衰落是缓慢,非直线的过程,又从领土、人口、经济、军事等重要实力资源的占有下降上论证西方文明相对于其他文明已经开始衰落。全球本土化和非西方宗教的复兴使非西方社会拒绝敌视西方,抵制所谓的“西方毒化”:“我们将是现代的,但我们不会是你们。尔后,作者列出西方的挑战者文明:亚洲和伊斯兰文明。成功的经济发展给亚洲带来了自信,他们要求在世界事务中有更多的权力,认为经济的成功是优于西方文化的亚洲文化的产物,东亚人因为集体主义更容易相互认同并认为亚洲的发展和价值观是其他非西方社会应该效仿的;伊斯兰人口规模的扩大及社会动员力量的增强带动了伊斯兰世界的复兴。它们倾向于向外扩张,从而加剧了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的冲突。作者预测可能会在21世纪初期“发生非西方力量和文化的持续复兴,同时非西方文明内部及它与西方之间的冲突。”第三部分: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作者提出文化的界限正成为全球政治重构的路线,其体现在有共同文化促进了国家或集团的合作,想要重新确立文化认同的国家没有获得成功,文明的共性以及文明意识的形成让各国“围绕着一个或几个核心国家分散在同心圆中”。在“全球政治的文化重构”一章中,作者指出”文化共性促进人们之间的合作和凝聚力,而文化的差异却加剧分裂和冲突”。各国越来越以文化共同性作为政治、经济的合作的基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量国家都在讨论民族认同问题,以期望通过文化认同的答案辨清它“在世界政治中的位置、它的朋友和它的敌人”。在这个“文明间的断层线正成为全球政治冲突的中心界限”的时代,需要建立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来防止世界大战。在阐述“无所适从的国家”之所以无所适从的历史及现实原因同时,也指出因为它们的领导人要想不使自己的国家成为一种四不像的“无所适从的国家”,就不能无视本土文化的力量,试国从根本上重构社会文化,而要走自己的道路。接下来的一章,作者指出各国都按照其文明的核心国来确定归属,核心国家又依靠亲缘关系解决其区域内的问题,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文明的秩序。在分析了西方边界、俄罗斯集团和大中华极其共荣圈的核心国家之后作者指出伊斯兰缺少核心国家,同时认为土耳其在彻底“摒弃阿塔蒂尔克的传统”后也可以充当伊斯兰世界的南非。:促进和利用它与其内部及和其它文明的冲突来保持均势。第四部分:文明的冲突本部分主要论述:西方国家的普世主义让它与其他文明特别是同伊斯兰和中国发生冲突;断层线上的冲突多发生在伊斯兰边界让“亲缘国家的集结”和更威胁升级,并因此各核心国家出于自身利益参与其中。一、西方的普世主义引起它与其他文明特别是同中国和伊斯兰的冲突。亚洲经济财富和社会自信心的日益增长及伊斯兰复兴运动让西方对亚洲和伊斯兰世界的的普世主义惨遭失败,所有非西方文明或多或少都在抵制来自西方的压力。“文明之间的均势的变化使得西方在武器扩散、人权、移民和其他问题上实现其目标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作者指出西方要利用其经济资源作为“胡萝卜加大棒”使用;促进西方联盟协调其政策;防止非西方对西方内部挑拨的同时,离间非西方国家之间。在地区或微观层面上的断层线冲突和在全球或宏观层面上的核心国家冲突是文明冲突的两种形式。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伊斯兰与西方,中国与西方冲突的原因和影响冲突程度的因素例如人口、经济、技术和宗教等,并指出伊斯兰的推动力会引起许多相对较小的断层线战争,而中国的崛起将是核心国家冲突的潜在导火线。对于中国的崛起,各国选择均势或搭车,作者认为“用均势来平衡通常是更理想的选择,而且事实上也比搭车被更频繁地采用”。最后指出在一定情况下伊斯兰会扩大和加深与中国的联盟和与西方冲突的可能性。二、穆斯林同非穆斯林的断层线战争。作者通过大量事实重点分析了断层线战争的特性,发生地,及历史、人口和政治愿因。断层线战争的特征是:反复休战停火而非达成和平条约。持久。总是在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之间展开的,是作为更大的文化实体的一部分的集团之间进行的战争。“亲缘国综合症”是其在20世纪末的最重要的特征。作者还指出,断层线战争让文明意识加强,这种意识的加强反过来推动了断层线战争的升级。作者按介入战争程度的不同,把国家和集团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参与者是参战的国家或集团,第二层次通常是与主要参战方直接相关的国家与集团,第三层次是与参与者有文明上联系的国家,往往是该文明的核心国家。作者继而提出世界和各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利益和行动是结束这些战争和防止它们升级为全球战争的主要因素,用书中概括的话说就是:“断层线战争自下而上地爆发,断层线上的和平却要自上而下的慢慢的推动。”第五部分:文明的未来这一部分的第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西方的复兴与世界之中的西方。作者在此承认了西方文明必然衰落,同时提出了复兴延缓衰落的方案。当文明停止将盈余投入生产创新而用于消费时,它就衰败了。由此,作者认为西方文明濒临衰败。其表现在受到了社会内部集团的挑战如拒绝融入的移民,衰弱的基督教,90年代政治府主导的多元文化主义。作者认为其中最有威胁性的是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这同时也使美国成为一个仅有易变政治原则而缺少文化核心的不具有内聚力的国家。对于美国和西方的未来作者认为在国内要拒绝“碍美国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一切可能”的多元文化主义,在国际上要拒绝认同亚洲,并在欧洲找到美国的文化根基。而寻找文化认同对美国来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首先,美国精英们对文化力量反应不够快其次是神兽是否要放弃冷战遗产的困扰,第三是文明多样性对西方和美国产生的挑战。对于西方朴实文化的错误性不道德性和危险性作者的做出了结论:“明智之举不是试图制止权力的转移,而是学会在浅水中航行,忍受痛苦,减少冒险和捍卫自己的文化。”也就是说作者不赞成终止其他文明,而主张保存,维护,复兴西方文明的独特性,并列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做法。第二个主要内容将的是文明间战争和秩序。作者认为设计世界主要文明核心国家的全球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并不是不可能,接着他虚构了这些战争的发展: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断层线战争升级和以中美大战为主线的全球战争。通过它们的分析,作者得出维护世界和平的前两个原则:“避免原则”,维持和平就得靠核心国家自律即不干涉其他文明的冲突;“共同调解原则”,协商调解是遏制或制止战争的手段。这些原则体现在通过要求只有文明的一到两个核心国拥有核武器来保证核心国家对本文明内部其他国家的威慑力,“每个主要文明都在安理会至少有一个永久席位,七个文明可各自拥有一个常任理事国席位,西方两个。”作者在阐述第三个主要内容——文明的共性时提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第三个原则,即“共同性原则”,各文明的人民应通过寻求大多数文明的共同价值,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既相互包容又彼此分离来减少文明的冲突,维持世界的稳定。最后作者认为只有“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书末点题:文明的冲突呼吁世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顿研究国际关系的方法论有其独到之处。他明确指出冷战后的世界沿着文明这条线发展,文明认同形成了冷战后世界上国家的关系。他的文明冲突论,为观察解释国际政治现象提供了新“范式”——文明的范式。他认为冷战后“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