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4“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教学设计1.背景:苏科版的生物教材七下第10章第一节水中的动物就安排了这样一个实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书本内容只有了了几句话加2幅图,学生能自己设计出实验并成功的看见实验现象吗?事实证明很难,我们教师往往是这样处理的:学生说不出么,教师说,学生做的不成功么,教师说正确现象,我想这是大部分老师都干过的事。那这块内容真的就没有方法让学生易学易操作吗?答案是否定的。奥秘是有的。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鳃、侧线、鳍的作用;理解鱼的侧线、鳍在游泳中的作用。(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爱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3.实验内容:奥秘一:实验材料的选择书上只说了探究鲫鱼,那到底用多大的鲫鱼呢?事实证明,太大的鱼在容器中活动受到制约,太小的鱼观察不方便,长度大概15厘米的野生小鲫鱼最理想。奥秘二:实验操作的改良探究鱼鳍的作用:捆绑鱼鳍时,教材提示用细线和塑料板捆绑鱼鳍,事实上细线不行。经过多次尝试,最佳方案是:胸鳍和腹鳍,还有背鳍用湿的纱布包好,然后用橡皮筋箍牢;背鳍用硬纸板、小夹子夹住。探究鳃的作用:事先自己做了实验,并拍成视频,放大了2条鱼的嘴部,学生很容易看见鳃盖绑住的那条嘴巴张的很大,呼吸变得急促,而未做处理的鱼呼吸的很平稳、均匀。探究侧线的作用:先安排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侧线的作用,然后来验证。因为鱼体的粘液,学生用橡皮泥,将侧线都涂满的组很少,因为橡皮泥很容易掉。最终还是采取了破坏侧线的做法,制成视频,学生很清楚的看见破坏侧线的鱼不能逆流而上。24.实验教学设计思路:(1)教学重点、难点:“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过程;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作用的结论。(2)实验对达成教学目标所起的作用根据学生的成绩、动手能力等因素将全班学生分成4人一组,为每个组准备2条活的小鲫鱼;每组根据自己实验方案来完成探究实验。(3)教学策略及设计意图:实验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物世界,积极探究生物科学的奥秘;也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使他们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深刻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4)实验类型:学生分组实验。5.实验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活动一:辨认鲫鱼的外部结构:考考你:1.鲫鱼的体形、体色有何特点?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2.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位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种鳍保持前进的方向?3.鲫鱼在水中是如何呼吸的?鲫鱼是如何感知水流方向的?活动二:根据探究实验的步骤:实验现象(游泳姿态和速度的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体形体色体表运动呼吸侧线课件展示教师巡视,给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活动,根据要求通过“考考你”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运用已知的知识来回答问题。表格起到课堂小结的作用。设计实验1.设计.提出问题3变化)第1组包住胸鳍和腹鳍腹面常上翻,游动不灵活第2组夹住尾鳍游动不灵活,速度慢第3组包住背鳍和臀鳍身体侧翻,游泳路线弯曲第4组用薄硬板夹住躯干和尾部,保留全部的鳍下沉,不能游动第5组正常鲫鱼姿态正常,游动灵活,速度快予必要的指导先熟悉具体要做什么实验,然后动手,小组合作.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2.交流提醒: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注意保护小动物原则表格不仅起到分组作用,还起到了课堂小结的作用。6.说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验材料准备是重中之重,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和高水平的组织和调控能力也是一节好课所必需的,最后就是学生的配合和投入的程度了,老师设计的再好,没有了学生,只能是个教案,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只能算是个合格课。科学探究不能流于形式,要让学生真正地主动参与到这个过程,学生真正地从科学探究中体会到无穷乐趣是我们每个理科老师的最大愿望。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