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广东省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评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加广东省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评选《生物圈》教学设计广州市番禺区市桥第二中学李小平一、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节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的教学内容。人和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认识到“家”中有很多成员,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处在动态变化之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的迫切愿望,加强环境教育,使初中生提高环境意识,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现状,学习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观念,并使学生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教学对象分析1、心理特征:中学生具有好奇心理强、表现心理厚、求知心理高、怀疑心理浓的心理特征。中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中学生不喜欢、不满足简单的教材里的图画、文字,他们喜欢讲自己熟悉的人或事。教师要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2、知识能力: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生物学知识,但他们从小学的《自然》及生活中的电视节目中已了解了许多生物学的知识。他们能说出各种各样生物的名称、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等,但没有构成“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的整体体系──生物圈的概念,不知生物和生存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但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还不强,这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启发、培养。教师可根据以上特点,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三、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3.尝试搜集和分析资料;4.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二)能力目标:1.使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问题,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生物圈,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应该积极、主动认识并保护这个家;2.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发表的见解。四、教学策略: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教学中体现出“三维”教学目标。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与学的活动过程预期教学目的和效果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导入课题1、播放歌曲《大中国》,教师和学生齐唱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温馨和重要性2、歌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同时我们全世界人民还生活在一个比中国还大的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这个家的名字。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个初步的理性认识3.比喻:地球──足球生物圈(地球的表层)──一张薄纸既然如此,你想了解这个家吗?引入课题:生物圈。使学生在一种轻松而又好奇的氛围中愉快地进入角色,开始本课的学习二、学生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学习新知。1、生物圈的范围。1、说一说: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1、证一证:阅读教材第11、12页“生物圈的范围”,看看科学家的观点是否与自己的相同。给学生自由发言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提出问题:通过验证,哪些同学的观点和科学家的一样,一起交流一下,可以吗?2、引导学生概括出: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约10千米的深处,整个厚度约为20千米。3、提出问题:在这个20千米的厚度中,可以把生物圈划分为几个圈层呢?3、角色扮演: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每组代表一个生物圈层进行讨论,并做汇报表演。4、表演结束,学生概括出: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活动,利用角色扮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扮演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还会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有极大帮助。如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4、由此介绍: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开的吗?5、让学生自己先猜想,再举例说明6、结论:不是。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想象的科学精神5、设疑:为什么生物圈中有生物,其他地方没有呢?7、学生思考引入下一个学习知识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比较教材第12、13页的6幅图片。1、讨论:学生分成6大组(确定1人为组长,及时、准确记录该小组成员活动情况,以作学期成绩参考。)2、讨论题:①向日葵生长需要什么条件?长颈鹿的生活需要什么?②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条件有什么异同?③为什么干旱会使粮食严重减产?1、分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能力。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观察、比较和综合归纳的能力。3、汇报结果:以组间竞赛形式,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出该组讨论的结果,其他组成员和教师作评委,对各组的作答给予适时的、恰当的评价。4、小结:讨论1:向日葵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土壤和肥料;长颈鹿的生活需要食物、水、空气、阳光和温度。讨论2:向日葵生活在土壤中,土壤中有水分;仙人掌生活在沙漠中,土壤中缺水;牛生活在陆地上,而海豚生活在海洋中。讨论3:因为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没有水,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所以干旱会使粮食减产。通过竞争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注重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方式和应用。1、质疑:①地球上其他的生物生存也需要这些条件吗?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地球上其他的生物生存也需要这些条件。②如何获得和分析这些资料?1、(实物投影)投影学生搜集的多种资料,有文字的、有图片的……2、引导学生回忆、并结合教材第12页红框中内容,掌握有关搜集和分析资料的知识后小结:①搜集途径:图书馆查阅报刊访问有关人土上网搜集②资料形式: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等。③对资料处理:整理并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发现探索的线索。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和时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1、小结:所有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都是一样的,这些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1、知识迁移:任举一种熟悉的生物,说说它的生存也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吗。巩固所学知识点3.总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关“生物圈”的知识,你知道哪些?1、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小结本节主要知识及学习活动,养成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2、让学生设计一道题,尽量把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去(提示:可以用表格的形式)。2、有人设计了类似的题目:下列条件是该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填“+”,否则填“-”,问其他哪一个学生愿意表现一下?(学生争着回答。)生物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陆地海洋干旱缺水的荒漠相对湿润的环境月季花牛鲨鱼仙人掌让学生大胆创新,改变以往教师考学生的方式,自己设计题目考自己,在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关“生物圈”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3、我想知道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这些条件一旦改变或不足时,对生物有没有影响?生活在这个生物圈中的生物会不会对生物圈造成影响?培养学生虚心提问,学无止境的意识,并为下节课或以后的学习做铺垫。4.巩固练习1、你会填吗?生物圈的范围:的底部的底部的底部2、我来试一试: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松土、施肥、浇水、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还要把花搬到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种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①阳光;②水;③空气;④营养物质;⑤适宜的温度;⑥一定的生存空间。A.①④⑥⑤②③B.③④②①⑤⑥C.②①⑤⑥③④D.⑤②①④⑥③体现“STS”的教学模式,将所学的内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物学习在生活中的应用。3、课后想一想:生物在生物圈内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改变或不能满足时,生物是否还能很好地生存?如果不能,请搜集资料说明你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七、教学反思:本设计中导入部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只是一首简单、普通的歌曲却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了,使他们愉快轻松地进入本节知识的学习。对于知识点的学习,采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也是本设计的较成功之处。让学生学完知识,自己编一道题考一考其他的同学,并将编好的题目写在预先准备的纸上,以便实物投影展示,“考”时由编题者当“主考官”,学生自愿参与,“被考者”的回答正确与否,主要由编题者确认,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采取集体讨论方式来解决。这样,让学生编题互问互检,注重学生间相互评价方式的应用,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将新教材、新教法和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落到实处。需要反思的是:1.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生物是一门新学科,所用的教材又是新教材,学生尚未进入正轨,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讨论风气、合作精神,出现了课堂气氛松散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这一方面狠抓学生,分组时采取责任制,责任到人,做到“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2.以后的教学过程要认真解读、努力钻研新大纲、新课程标准,尽量达到高的要求。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