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CI论文写作与中医药研究生医学英语写作课程建设探析杨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摘要:本文基于ESP课程理论,运用体裁教学法,主要探讨SCI论文写作及中医药专业研究生医学英语写作课程建设的问题。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载体,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该课程的现状、需求及效果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就所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和提升的途径。关键词:SCI,医学英语写作,ESP,体裁教学法Abstract:BasedonESPapproachandGenrePedagogies,thepapermainlydiscussesthecurriculabuildinganddevelopmentofSCIandmedicalEnglishwritingforgraduatesofChinesemedicine.It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students’needsandevaluationofthecurriculaintermsofquestionnairesurveyandinterviewcarriedoutbyGuangzhou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inordertosolveexitingproblemsandimproveontheteaching.Keywords:SCI,medicalEnglishwriting,ESP,GenrePedagogies一、引言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我国SCI论文引述偏少,除了基础研究水平的限制,语言的障碍不容忽视。为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研究者的英语水平,高等院校研究生阶段几乎都开设了英语写作课程,医科大学也不例外。在医学教育基本上用汉语实施的中国大陆,医科大学迫切需要培养和提高医学生和医疗科研人员的专业英语交际能力,特别是笔头交际能力。我国迅速发展的医学研究,要求医疗科研人员更多地将其成果用英语发表在国际医药领域的主流期刊上,及美国科技信息所著名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ScienceCitationIndex)所收录的期刊上。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医学界衡量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成为获得重大基金项目的重要条件。越来越多的医科院校或专业要求研究生在毕业前发表SCI论文。因此,撰写、修改或翻译SCI论文的社会要求日益增长。但面对发表SCI论文的压力,医疗科研人员普遍感到缺乏能力和信心,妨碍他们撰写SCI医学论文的首先是语言障碍。不会用规范的英语句子结构和用语来表达专业的意念功能,是他们最具体的困难。另外,也缺乏可帮助他们修改或翻译英语医学论文的跨学科人才以及实用的参考工具和书籍。在这种形势下,医学院校为研究生开设医学论文的英文写作与翻译的相关课程,对培养学生医学论文的英语写作能力及提高SCI论文的命中率有着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二、现状及学习需求分析由于中医院校研究生毕业时无需提交SCI论文,相对于西医院校来说,中医专业医学英语的写作课程开设历史不长,且主要停留在较为广普的西医学论文写作上,专业性不强,未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我校为例,我们2004年开始开设博士生英语写作课,一直沿用胡庚申教授主编的《英语写作与论文发表》,该教材主要涉及普通英语的学术论文写作。直到2007年9月,我们决定采取英语老师与医学专业老师合作教学的模式,开设博士生SCI医学论文写作,并于2008年5月邀请南方医科大学外语学院长期从事医学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梁2平教授到我校作了“SCI论文撰写及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讲座,受到师生的高度关注。2008年9月,经我校研究生处同意,我们选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班,由一名曾留学美国、发表过SCI论文的专业老师承担教学,该老师多次与梁教授沟通交流,保证了课程在合作教学的模式下顺利进行。另两个班继续沿用老教材,由外教授课。我校博士生写作课一直是外教上,但学生投诉较多,主要焦点就在于所学知识实用性不强。根据专门用途英语(ESP)理论,课程的开设应该进行细致且广泛的需求分析,课程教学的主要原则是针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学习者的需求分显性需求(explicitneeds)和隐性需求(implicitneeds)。前者是指学习者能够清楚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后者则指有时学习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尤其是当他们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时。因此,在征集了学生意见(85%的学生认为中医院校有必要开设SCI论文写作课),并结合目前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决定从2009年开始,博士生全部开设医学英语论文写作,取消普通英语写作。为了拓展师资队伍,建立稳定的教学团队,由曾担任实验班的专业老师承担两个班的教学,另一个班教学由医学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师担任。这一格局同样遵循了合作教学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教学效果评价学期末,我们对三个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收回有效问卷136份,其中专业老师任课的1、2班99份,医学英语老师任课的3班37份。记录访谈意见60多条,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想法。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师资等,问卷主要数据整理如下:1、教学方法从三个班的问卷情况来看,1、2班有半数以上学生认为老师所采用的方法适中,将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相结合,约46%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良好;而3班却有近60%的学生认为老师主要是以讲授为主,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三个班中还是有多数学生认为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该课程的学习有帮助。如下图(图一)所示:1、2班认为“有帮助”的达到67.3%(44人),3班为45.9%(17人),尽管3班认为“帮助不大”的占到43.2%(16人),但前者还是略占优势。图一0%20%40%60%80%100%1、2班3班帮助不大没有帮助有帮助2、教学内容、教材、师资关于教学内容,问卷主要就“你认为这门课程应侧重讲授以下哪个方面的内容?”设计了两个选择:A、SCI医学论文写作与发表,B、医学论文英文写作3基本模式和策略,三个班选择情况见下图(图二):图二0102030405060701、2班3班AB1、2班选择B的超过60人,实际统计为64人,为大多数,而3班两者人数比较接近。这和老师的专业背景有很大关系,1、2班是专业老师,对SCI论文发表及医学术语比较熟悉,但论文语篇结构、写作策略分析却是弱项,因此学生渴望这方面的指导。3班老师的医学英语背景在这一环节显出优势,既对医学论文模式有所了解,又能从语言角度分析语篇结构,使学生能正确运用语言,从根本上掌握语言技巧。问卷就师资问题设计了以下内容:你认为上这门课的老师最好是:A、英语背景的外语老师,B、医学英语背景的外语老师,C、医学背景的专业老师,D、医学背景的外国老师。1、2班选择情况:A1人,B38人,C40人,D18人;3班:A1人,B16人,C10人,D8人。学生的选择集中在B、C两项,这是可以预见的结果,所以纯英语背景的老师要上这门课,必须是通过合作教学的形式,逐渐胜任,而该课程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较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这是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这门课的教材我们选用的是魏尔清教授主编的《生物医学论著的英文写作教程》,但没有让学生购买,只是老师以这本教材为主,参考其他教材或资料,自制课件上课。从问卷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该教材有一定难度,1、2班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该教材还是比较适合中医院校的学生,3班却有近一半的人认为不适合,这与他们自身的专业不无关系。前者多数是临床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及研究所的学生,后者大多是中药、中医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中医特色,教材与他们的学科差异较大。其实,论文写作教材,尤其是SCI论文写作教材,除了写作方法技巧相对固定,篇章材料应该是动态的,这包括两层含义:1、与学科发展紧密联系;2、与专业目标需求密切相关。学生的访谈记录,很多方面都涉及到选材的问题,现摘取部分,列举如下:1、讲解中医SCI期刊最新动态及发表思路;建议范文讲解,练习论文写作。2、对已发表的SCI论文(高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如选题,切入角度,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如何从专业角度分析讨论。3、扩大视野;中医SCI发表过的论文点评;中国已发SCI经典论文点评。4、对药学专业学生适应性不强,过分偏重中医方面,亟待解决;对实际写作具体指导不足,应增加实例,更细化,考虑班上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5、请结合所在班级不同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必要的讲解,如中基/针灸基础如何写SCI,怎样的角度、立意能够有机会在SCI上发表。四、改进与提升4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面临教材、教法、教学内容及师资等方面的改进和提升,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寻求先进的教学模式是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策略和途径。近几年兴起的体裁教学法,为ESP教学研究展开了一个新的领域。体裁教学法(Genre-basedTeachingApproaches/GenrePedagogies)建立在语篇的体裁分析基础上,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活动,其目是:1)引导学生掌握属于不同体裁的语篇所具有的不同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2)让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建构(linguisticconstructs),而且是一种社会的意义建构(socialmeaningfulconstructs);3)引导学生既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schematicstructure),又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或撰写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医学论文语篇属于特定的交际事件,因此具有特定的交际目的和特定的交际对象,在语篇结构、文体风格、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具有特定的体裁特征。为了促使专业交流更加顺畅,医学研究人员在发表英语论文时,普遍遵循着一套国际公认的行业写作规范。因此对于那些没有体裁意识,对上述“规范”不熟悉的医学院学生来说,英语论文写作教学强调“体裁”能为他们今后的论文创作打好基础。引入这一理论,对目前我校研究生写作教学的改进和提升无疑是最好的尝试。根据英国伦敦大学教授KenHyland的观点,体裁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有以下四个方面: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教学循环(theteaching-learningcycle)、任务比较(comparisontasks)以及体裁分类(mixedgenreportfolios)。首先,上课语篇的选择一定要满足学生的目标需求,体裁教学的意义就在于要考虑到语法词汇以外的范畴,为学生将来的需要做好准备。其次,体裁教学法把语法规则教学重点转向语境,情景规则教学,即从语法词汇句子操练转向语篇教学,突出语篇的教学地位,由bottomup转向topdown,以整体带动局部,以宏观牵动微观。这一教学过程,Hyland非常推崇Feez的theteaching-learningcycle(见图三),许多论文写作老师也认为对教学很有帮助。在这一循环中,老师从一开始输入信息、指导训练,过渡到与学生共同分析文本,直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老师便逐渐退出。Hyon(1996)曾进行了一项以体裁为基础的教学实验,取得了较好成绩。其主要教学步骤与Feez的cycle有相同之处:(A)体裁分析:通过实例分析某一体裁的“图式结构”。(B)摹仿分析:让学生运用体裁分析方法解析属于同一体裁的不同语篇。(C)小组讨论:按照已经掌握的某一类体裁的“图式结构”把不同的语篇结构打乱,让学生拼接复原成符合体裁惯例的语篇。(D)独立分析:学生自己找一些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进行分析和评述。(E)深入分析:分析这一体裁的语言及风格。(F)摹仿写作:通过写作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某一体裁的结构特征和语言风格。5图三Theteachinglearningcycle(Feez1998:28)第三,任务比较有助于提高语篇认识,突出语篇的语言特色。比如,在语篇中找出“I”出现的次数,和同桌对比结果,解释差别,等等。第四,Hyland的体裁分类是参考AnnJohn(1997)的观点,主要是对学生所撰写的体裁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