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生物学科优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发挥生物学科优势努力进行创新教育李凯教师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江泽民总书记在去年六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教育。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就是创新教育。一提起创新教育,很多人认为创新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学校里搞发明创造。这是对创新教育的误解,创新教育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单就基础教育而言,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为日后创新能力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源初性的个性品质,如好奇心、求知欲、认识的独立性、自由思考、怀疑态度、探索精神等等。这些东西尽管还不是创新品质,但却是创新品质的源头活水。没有它们,或者它们受到过分的压抑,就不会有后来创新人才的成长。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知识点和教学手段无不蕴含着创新的素材。生物教师都要不囿成见,认真挖掘和利用这一优势,努力进行创新教育。一、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创造条件。要做到这一点,我看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创造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设计上,而不是在课堂上控制学生。要做学生的朋友,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要为人师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能仅满足于学生继承知识,而应使学生学会创造;要诚实正直、平等待人,善于与学生沟通。刚上初中的学生还认为老师是最完美的,课本是绝对正确的。为使学生得以改变这种观念,培养其善于发现问题创造自我的能力,我在课堂上有意警示学生:我本次讲课会出现几个问题,请同学们随时指出或课后指出,指出者为良,纠正者为优,并记入平时成绩。此法使学生课堂听课的注意力集中了,并有兴趣、有激情、有信心、有胆量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习条件反射时,有这样一道习题:“‘望梅止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还是第二信号系统?”在我按照参考答案讲是第一信号系统,大学课本里也是这样讲的。但有一位同学提出异议:“望梅止渴”来自一个故事:曹操带兵走到一个缺水的地方,士兵渴得很。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听了,都流出口水,不再嚷渴。实际上,“望梅止渴”并没有看到梅子,只是听说梅子,我们不能望文生义,所以“望梅止渴”应该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我和同学们都被他的解释折服了。在学习《尿的形成》时,我说:“课本上有一处错误。”学生把眼睁的老大:“课本会有错误?”我说:“同学们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一段: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大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血浆中的血细胞'意思是血浆中含有血细胞,这是明显的错误。”接着我让学生拿出修改方案。今年再版时,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经按我们的意见进行了修改。但彩页仍有一处名称被注错!同学们就不再那么迷信课本了。二、增大课外阅读量,为创新蓄势增大学生课外阅读量,是实现创新“蓄势”的重要途径。有了丰富的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会最大可能的产生创造性思维。没有渊博的知识,就等于思维处于贫瘠的土壤,创造思维的形成便成了空中楼阁。生物知识包罗万象,老师应格外重视创设博采知识的氛围。基于此,在教学中我帮助学生在各班建立了图书角。为了减少费用,我就到旧书摊上为学生挑选《少年科学》、《百科知识》、《家庭医学科普》、《生物趣谈》等旧杂志和书籍,让学生自由选择,广泛阅读,但不作硬性干涉。对于不太适合的阅读材料,与学生做认真和善的商榷,让学生明白此书的哪一点、哪一方面不够好,应该带有批判的观点去读。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还初步形成了创造性思维能力。课外阅读“蓄势”形式多样:举行专题演讲会,办专题手抄报,举办生物小论文比赛等。开展这些活动,学生便会翻阅大量资料,以此促使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涉猎知识,汲取营养。这对学生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对发展创造性思维不无禆益。在讲爬行动物的兴衰时,关于恐龙的绝灭,我照本宣科解释为是造山运动,引起气候干燥,气温下降,植物减少,而使恐龙缺乏食物。另外也是由于恐龙躯体庞大、大脑不发达、变温等的生理特点,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所致。对我的讲述,当时就有一位同学引用他在《恐龙大世界》学习的知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在中生代末期,有一次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恐龙绝灭。有的学者认为是大面积的火山爆发造成了爬行动物的灭绝。我让这位同学把这些不同观点都讲给学生听。最后我说:“关于恐龙绝灭的原因有五六十种学说,我们课本上的观点只是众多学说之一,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恐龙的绝灭呢?还需要同学们好好学习,以后进行研究,或许能得出更加正确的结论。”这样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打破了学生对教材和权威的迷信,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讲生物进化,课本上讲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而最新的考古证实了“生物大爆炸”理论。那么,我就在讲进化论之后,讲了“生物大爆炸”。另外,日本科学家发现果蝇体内有60%以上的基因和人相似,迫使人们不得不从更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人类进化的历程。学生听了非常高兴,对生物进化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三、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想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动力。爱因斯坦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人类一旦失去想象力,创造力便随之枯竭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这一点,经常根据不同的知识点灵活点拨、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如学习《腔肠动物门》中的一种小动物珊瑚虫后,我就引导学生想象:“珊瑚虫多了会怎么样?”学生按照课本上回答:“形成珊瑚。”也有的加深一点“形成珊瑚礁。”“再大呢?”“形成珊瑚岛。”“然后呢?”“风化形成肥沃的土壤”……在学习《爬行动物》后,我让学生描述那个时代的情景。当一位同学讲到人追赶恐龙时,教室里顿时一阵哄笑声……在老师讲课时,也可能有的学生把老师的话题打断,或扯的很远。但如果为了求得一时安宁而不问青红皂白,粗暴地阻止孩子,或许因此而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应积极引导,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当然,青少年的想象力往往是面广而不深入,情节简单而不稳定,夸张性大而创造性不强。对此我们绝然不能泼冷水,而应多鼓励、多赞扬,引导他们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四、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是创新品质的重要方面。通过鼓励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在学习《线形动物门》之后,史培培同学提出问题:“老师,蛔虫不会被人体的消化液浸蚀,是因为体表有角质层。猪肉绦虫也生活在人的小肠内,它为什么没有被人消化?也有角质层吗?”我说:“猪肉绦虫的体表是表皮层。”“表皮层就是角质层吗?”我说:“表皮层不是角质层。”“那猪肉绦虫为什么没有被人的消化液浸蚀?”我被“将军”了,于是我们一起查阅资料。我们查到“猪肉绦虫的表皮层具有较强的抵抗宿主消化酶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皮层细胞的分泌物能促使宿主消化道内增加淀粉酶的活性,抑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这样虫体虽然浸没在宿主消化道的食糜中,仍然保持完整的体表,不致被宿主消化酶消化掉,并藉体表的渗透作用来吸收宿主小肠内已消化的营养物质。”她非常高兴。后来我在班上表扬了史培培同学的这种探索精神。全班同学倍受鼓舞,求知的气氛更浓了。五、强化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机会。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参与、多动手,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如在学习环节动物门时,课本上“区别蚯蚓的前端和后端主要靠环带。”学生在挖掘蚯蚓时发现有的蚯蚓没有环带,我告诉他们只有性成熟的蚯蚓才有环带。同学就问该如何区别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呢?我说自己观察之后再说。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前端较活跃,后端较被动,前端的前叶颜色较浅,和后端的肛门有明显的不同。”听蚯蚓在白纸上运动刚毛磨擦白纸的声音时,由于声音很小,再加上学生发出的声音,磨擦声同学们根本听不到。我说“看谁能想出听到声音的办法?”最后有的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利用固体传递声音的特点,听到了“沙沙”声……很多资料上写到“蚯蚓在玻璃板上根本不能运动,因为刚毛不能插入玻璃中而失去辅助作用。”但在实验中同学们发现蚯蚓在玻璃板上能运动,只是速度慢了许多。我就说:“要相信我们自己的观察,而不要光去相信资料。这说明蚯蚓身体和玻璃板之间存在一定的磨擦力,我们跑步时不穿跑鞋不是也能跑吗?”在实验茎的输导作用中,有的同学按照课本的要求用红墨水,有的同学没有按照课本的要求用了蓝墨水。我在总结时专门让这位同学把实验效果展示给学生,并表扬了他的创新精神。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只有能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能称得上能力。在去年入冬后,其他的树木都落光了叶子,而我校的厕所旁有几棵青杨还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学们非常奇怪,这是怎么回事?我就引导学生观察,接着同学们就讨论开了,后来得出结论:一、靠近厕所的墙根避风,温度高,所以落叶晚;二、青杨落叶晚。“这种结论对不对呢?”我又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墙根的树包括青杨都早已落了叶。“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又讨论起来,最后发现这几棵青杨最大的不同是附近有一盏长明灯。“因为光照时间长!”学生终于找出了答案。我补充说:“光照不仅影响植物落叶,还影响植物的开化和结果呢。”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发挥生物学科优势,进行创新教育,其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选准切入点,走自己的路,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