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在教学中的应用20091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在教学中的应用﹡高志军(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阐述了基于项目学习的内涵、理论基础、原则与学习方式、评价和分析方法以及项目设计与实施步骤,以“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为案例,实践了项目学习的理论、方法和步骤。[关键字]基于项目的学习;未来教育;信息技术[中国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前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为整个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新动力的同时,也为各种教学的重建提供了广阔背景和重要契机。教育部制定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1],标志着从国家层面完成了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变。信息技术教育不单是课程目标的变革,更是学习方法的革新,传统计算机教学方法是示范一演练、讲练结合,以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为主,忽视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已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探索培养、引发学生高级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而基于项目的学习就是其中很有效的一种。一、基于项目的学习的内涵、理论基础与特征1.基于项目的学习的内涵基于项目的学习[2](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就是学习过程围绕某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和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项目(project)”一词,指的是事物按性质分成的门类。项目中包含一系列更为具体的带有共性的“主题(Topic)”。教育领域中的“项目”,指的是一种学生围绕所选主题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观察、研究、表达新学知识、展示和分享等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一般分小组进行。“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它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则着重学习的过程,而非只看重学习的结果。2.基于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基于项目的学习融合了多种新的教育理念[2][3][4][5],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即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背景构建知识体系,它关注的是学生积极地从事“做”的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类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优势。学生通过运用自身的智力优势来完成一个学习项目,就意味着他们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项目学习法允许教师将各种教与学的策略综合到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帮助学生开发各种智力。项目学习法注重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融合,能帮助学生使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通过适当的培养和不断的积累学习经验,学生的每一种智力都可以得到提高,有利于发挥各自的智力潜能。3.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特征实践表明,基于项目的学习具有多种特征:(1)学习情景真实而具体基于项目的学习按学习的需求立项,一般取材于生活,学生面对的是真实而具体的问题,而不是被“挤干”了各种复杂因素的单纯而抽象的某个学习问题。(2)学习内容综合而开放基于项目的学习所涉及到的问题不论大与小,都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说它综合,是因为它宁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基于项目学习-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编号:05RW21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于一个个项目之中,包容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说它开放,是因为它不局限于书本,也不局限于某个角度来看问题,而所涉及到的问题是活生生的、不断变化发展的,可从多种角度来分析。(3)学习途径多样而协同基于项目的学习往往需要通过实践体验、学习书本知识、创造想象等多种途径来完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使用各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来陈述他们的观点,支持他们的学习。(4)学习手段数字化、网络化在学习信息技术时,学生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在利用资源、自主发现、协商合作、实践创造中完成学习任务。(5)学习的收获多面而有个性基于项目的学习需要学生既学习书本知识,又参与实践活动,既吸收前人的文化传承,又大胆探索创新。这就使得学生的收获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富有个性的,学生正是在一个个项目的学习中得到了发展。通过项目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等。(6)对学生的评价连续且方式多样评价的连续性是指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能够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它不但要求对结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强调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真正做到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二、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项目活动是一个兼动手和动脑学习的复杂的认知和元认知过程[6]。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行动为导向的,其重点在于做什么而不是学什么(Moursund,1999)。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在以下四个领域得以实现的:获得知识并应用、交流、协作以及独立学习。教师所期望的学习结果,就是要促进学生发展的认知技能,可以在上述四个领域表述出来,列表如下: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领域学习结果开发技能获得知识并应用搜寻、过滤、分类、消化数据;发现相关性和相互联系;应用及转化应用知识搜寻探究分析和创新理解应用交流交流知识和观点分享倾听协作与其他成员合作讨论协作团队作业独立学习计划及监控个人工作;知道何时寻求帮助计划和管理自我激励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基于项目学习的策略与方法一些学者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的基本策略就是:贴近学生生活确立学习项目,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划分学习小组,引导学生通过完成项目的,实践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做”中“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通常分为设计项目、分组分工、制定计划、探究协作、制作作品、汇报演示和总结评价等七个基本步骤[7]。1.设计项目,创设情境教师设计的项目应包含一系列非良构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真实性的问题,并尽量让学生参与议定。项目的内容构成一个专题,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内进行探究、学习。2.选择主题,分组分工每个学生从老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一个主题。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选择的主题也不尽相同,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他们选择的主题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8人,确定组长人选、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明确分工,并填写下表1。表1:小组成员分工表组员分工主要工作1.收集资料2.整理资料3.问题解决4.演示制作5.汇报讲演3.分解问题,制定计划为了更好地探讨研究主题,每个小组要列出所选主题所应研究或解决的若干问题,并填写于下表2中。表2:研究问题及计划需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需要使用的工具、软件、手段所需时间可能出现的困难4.探究协作,收集整理信息小组成员收集有助于回答或解决主要问题的信息。这时学生需要学习收集信息的技巧,要保证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参与并很好地合作。确定获取资料的来源(因特网、报刊书籍、广播电视、访问相关专家),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资料,并按一定规则或原则对资料分类,形成小组资料文件夹。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共同整理各组获取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有效管理,供各小组共享。5.讨论策略,制作作品小组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并开始实施。每组选择一种或多种方式(电子文档、多媒体、动画、表格、网页、程序设计等)呈现所研究的结果。6.汇报演示,交流成果完成主题研究后,各学习小组要相互交流,并在全班对其研究结果进行汇报演示。成果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举行展览会、报告会等。各学习小组通过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来表达他们在项目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7.自评互评,总结反思各小组间对汇报进行自评、互评,师生对所做主题研究进行总结反思。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制定量规,或者在评价前向学生说明量规和评价标准[8](可参考表3),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表3中量规的格式及其评价指标仅供参考。在设计量规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评价指标,为各指标设置相应的权重并制作合适的量规格式。评价量规的指标要全面、精练。表3评价参考表评价内容分值标准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基于项目的学习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学习评价。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评价要求由教师、同伴以及学生自己共同来完成。评价的内容有主题的选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计划、时间安排、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方面。四、“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9][10]“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是英特尔公司为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利用而设计的一个全球性的培训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对一线的学科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懂得如何促进探究型学习,能够将计算机的使用与现有课程密切结合,最终使得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成效。“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主要特点:框架问题设计(包括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在实践中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水平和教学策略。“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实施过程和步骤。1.精心设计单元教学任务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总是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好每一个单元教学计划,因为单元计划的框架问题——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基本问题的设计质量直接决定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至关重要。(1)创设实践可行的问题情境。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设计问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对问题解决活动学习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不断结合实际生活,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2)掌握框架问题设计中的层次性。要注意学生的个体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学习的许多目标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问题”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要“问题”要有层次感。(3)“单元问题”的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解决“问题”。具体办法是:对于一些从没有学过的学生,我们在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学完后,将第一章单元计划内提出的任务“信息技术永远推动社会进步吗?”要求学生用网页制作出来在校园网上发布或Word打印出来。而那部分基础差,未接触过的同学,则练习“扫雷”游戏,比赛看谁的积分高。“问题”的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4)“单元问题”的设计要适当留白。所谓留白,就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现在的计算机有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许多应用软件和学习内容都有帮助功能或网上相关学习资源,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功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启发他们亲自去尝试和探究去发现,鼓励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内容的风格与体例应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素材和依据。2.转换教师角色“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综合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