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绘学: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建(构)筑物的几何分布,编制全球或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题图的理论与技术学科。2、在土木工程应用中,测绘学的任务主要包括:地形测绘、施工测设和监测三个方面。3、测量的基本任务:确定地面点在规定坐标系中的坐标值(X,Y,Z)。4、测量工作包括:测定和测设。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测定点的坐标,或把地球表面的地形按比例缩绘成地形图。测设是指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等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5、大地水准面:设想处于完全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和岛屿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曲面。6、参考椭球体一个非常接近大地体,并可用数学式表示几何形体,作为地球的参考形状和大小。它是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形成的形体,故又称旋转椭球体。7、参考椭球面参考椭球体外表面,是球面坐标系的基准面。8、测量工作的基准线—铅垂线。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线—法线。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参考椭球面。9、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可以用点在水准面或水平面上的位置(X,Y)及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H)来确定。10、地面点的高程:地面点沿铅垂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11、高差:地面上两点高程之差。12、水准原点全国高程的起算点。目前我国统一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3、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经度和纬度,称为该点的地理坐标,可表示为A(L,B)。14、大地原点:全国统一坐标的起算点。我国大地原点位于陕省泾阳县永乐镇。我国统一采用的坐标系为“1980年国家坐标系”。15、高斯投影(特点),高斯投影直角坐标系统(1)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2)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并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投影后有长度变形。(3)赤道线投影后为直线,但有长度变形。(4)除赤道外的其余纬线,投影后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5)经线与纬线投影后仍然保持正交。(6)所有长度变形的线段,其长度变形比均大于l。(7)离中央子午线愈远,长度变形愈大。16、有一国家控制点的坐标:x=3102467.280m,y=19367622.380m,(1)该点位于6˚带的第几带?(2)该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多少?(3)该点在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4)该点距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距离为多少?(第19带)(L。=6º×19-3º=111˚)(先去掉带号,原来横坐标y=367622.380—500000=-132377.620m,在西侧)(距中央子午线132377.620m,距赤道3102467.280m)17、在半径为10km的圆面积内进行长度的测量时,可以不必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即可把水准面当作水平面看待。地球曲率的影响对高差而言,即使在很短的距离也必须加以考虑。18、测量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点的坐标和高程。测量的基本内容:高差测量(h)角度测量(β、α)距离测量(S、D)19、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1、从整体到局部;2、先控制后碎部;3、复测复算、步步检核。20、角度测量包括水平角测量和竖直角测量。21、水平角:相交的两条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夹的角度。22、竖直角:在同一竖直面内,仪器中心至目标的倾斜视线与水平视线所加的锐角。23、水平读数:215˚06'48竖直读数:78˚52'0024、25、经纬仪的使用包括对中、整平、瞄准和读数四项基本操作。26、测回法:操作步骤①安置仪器于O点,对中整平;②正镜(盘左)瞄准M点,度盘归零;③顺时针转动仪器,瞄准N点读数;④倒镜(盘右),瞄准N点读数;⑤逆时针转动仪器,瞄准M点读数。β左=n左-m左β右=n右-m右β=(β左+β右)/227、角度观察填表28、方向观测法(目标多于两个)1、操作步骤①安置仪器于测站点O,对中、整平;②正镜(盘左),选择零方向C,顺时针依次照准目标D、A、B、C(归零),读数;③倒镜(盘右),瞄准零方向C,逆时针依次照准目标B、A、D、C(归零),读数;29、直线定线:标定各尺段端点在同一直线上的工作称为直线定线。30、用尺长方程为mCtCmmlt30)20(1025.10025.030015的钢尺实测A—B尺段(如图),长度l=29.896m,A、B两点间高差h=0.272m,测量时的温度t=25.8°C,试求A—B尺段的水平距离。1)尺长改正mmlllld0025.0)896.29300025.0(02)温度改正mmCCClttlt0022.0896.29)208.25(1025.1)(0010503)倾斜改正mmmlhlh0012.0896.292)272.0(2224)A-B尺段水平距离mlllldhtd900.2931、如上图,在A点量取经纬仪高度i=1.400m,望远镜照准B点标尺,中丝、上丝、下丝读数分别为v=1.400m,b=1.242m,a=1.558m,α=3°27´,试求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1)尺间距mmbal316.0)242.1558.1(2)水平距离mmKlD49.31723cos316.0100cos223)高差mmmmviDh90.140.140.1723tan49.31tan32、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度称为直线定向。33、方位角:从直线起点的标准方向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水平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其角值范围为0°~360°34、所以一条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互差180º35、坐标方位角的通用公式:左右后前18036、已知α12=46°,β2、β3及β4的角值均注于图上,试求其余各边坐标方位角。α23=α12+180°-β2=100°50´α34=α23+180°+β3=417°20´=57°20´α45=α34+180°-β4=-10°=350°37、水准测量原理:利用水准仪提供水平视线,读取水准尺的读数,测定两点间的高差,有已知点高程推求未知点高程。38、视准轴:物镜中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39、水准仪操作步骤:安置、整平,瞄准(调焦),读数40、视差:当目镜、物镜对光不够精细时,目标的影像不在十字丝平面上,以致两者不能同时被看清。消除方法:仔细进行目镜、物镜调焦。41、0.860m42、如图为一附合水准路线:A、B为已知水准点,HA=65.376m,HB=68.623m点1、2、3为待测水准点,各测段高差、测站数、距离见下图:测段点名距离(km)测站数实测高差(m)改正数(m)改正后高差(m)高程(m)备注1A1.08+1.575-0.012+1.56365.376已知166.93921.212+2.036-0.014+2.022268.96131.414-1.742-0.016-1.758367.20342.216+1.446-0.026+1.420B68.623Σ5.850+3.315-0.068+3.247已知辅助计算mmfh68mmmmfh968.540允kmL8.5mmLfh1243、全站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简称,指在测站上一经观测,必要的观测数据如水平角、竖直角、距离等均能一并自动采集、显示和储存,并能同时得到高差、坐标等数据的一种测量仪器。44、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个固定量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观测结果的差异在正负号及数值上,都没有表现出一致的倾向,即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类误差称为偶然误差。45、偶然误差的特性①在一定的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度;(有界性)②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要多;(密集性、区间性)③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可相互抵消④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加而趋近于零处理的原则:根据误差特性合理的处理观测数据减少其影响46、已知:测量斜边D′=50.00±0.05m,测得倾角α=15°00′00″±30″求:水平距离D解:1.函数式2.全微分3.求中误差47、设用经纬仪测量某个角6测回,观测之列于表中。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及算术平均值中误差算术平均值L中误差是:48、控制测量—为建立测量控制网而进行的测量工作。控制点—具有准确可靠坐标(X,Y,H)的基准点。cosDDdDDddD)sin()(cos22222]03)15sin50[(]05.0)15[(cos])sin[(])[(cosmDmmDD)(048.0mmD1.1)16(634)1(nnVVnmmL控制网—由控制点按一定规律构成的几何图形。作用:①可控制全局;②为减少误差积累;③可分组进行作业。49、导线——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连续折线。50、坐标正反算计算题51、地形图测绘是以测量控制点为依据,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将地物和地貌测定在图上,并用规定的比例尺和符号绘制成图。52、地貌符号最常用的是等高线法,地面上相邻的同高程点顺序连接而成的连续封闭曲线。53、等高线类型: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54、(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是指采用地面测量仪器及配套设备和自动化成图软件进行的以数字形式表示地图信息的测图工作。55、全站仪数字测图过程:主要分为准备工作、数据获取、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等五个阶段。在准备工作阶段,包括资料准备、控制测量、测图准备等,。56、地形图读图的一般原则:先图外后图内、先地物后地貌、先注记后符号、先主要后次要。57、地物识读主要根据地形图图式进行判读。58、地貌识读主要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进行判读59、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测设或放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