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學童「生物腐化」相關繪本解讀之研究邱玉娟游淑媚彰化縣立育英國民小學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聯絡電話04-22183841傳真04-22183530e-mailsmy@mail.ntctc.edu.tw摘要:本研究旨於探討國小五年級學童,於「生物腐化」相關繪本閱讀前、後、及一個月後想法類型與繪本解讀的情形。依比率選取各「生物腐化」想法類型之個案20名。研究結果發現:繪本較偏向以「動物消費」類型來說明「生物腐化」現象。在學童想法趨向方面,「自然因素」、「物理因素」想法類型較屬「改變趨向不持有」;「動物消費」想法類型較屬「改變趨向持有」;另外「物理因素」、「動物消費」想法類型皆有個案少與繪本互動而較屬「想法趨向不變」。關鍵詞:生物腐化想法、解讀、繪本-1-一、緒論在我國的國小課程中,「生態概念」有著重要的地位,而「生物腐化」屬於生態概念之關鍵概念,也是建立物質循環理解的重要概念(Lin&Hu,2003)。相關研究顯示,學童對腐化現象的想法是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另有想法的,即使學過過相關概念也一樣(如:游淑媚,2002,2003;Helldèn,2003;Helldèn&Solomon,2004;Leach,Driver,Scott&Wood-Robinson,1996;Lin&Hu,2003)。近年來國內學童的課外閱讀持續受到重視。兒童讀物中科學類的讀物比率日漸攀升(陳美智,1995);針對繪本所進行的研究發現,生動的故事內容能夠幫助兒童理解新的抽象概念,以促進概念的發展(Cho&Kim,1998)。不過,林玲遠(1999)的研究當中引用Giller的看法來分析國內科學類繪本指出,此類的書籍爲因應年齡較小的讀者而須以有限的辭彙表達抽象的科學概念,呈現的正確性便顯得困難,以學童的理解力看來,亦將產生困難。學童在正式的科學學習之前,會由書本等來源獲得許多的先前概念,這樣的概念透過組織與連結,便形成用來描述與解釋世界、接收訊息的概念架構,會影響對訊息的詮釋與獲得(薛靜瑩和林陳涌,1999;Driveretal.,1985)。Pines和West(1986)提到,因自發知識對學童具巨大影響,因此概念改變並不容易產生。姜滿(1997)即發現,學童在教學前的想法,受日常生活直接感官經驗影響,教學若無法合理豐富解釋舊經驗時,在教完的短暫記憶停留後,即再度回復原來的想法。在郭惠芳(2003)針對國小四年級的生物概念改變的研究中,也出現相同的情況。郭重吉(1988)曾引用Hashweh的主張指出,因對學生來說,經常使用的這類親身經歷,以程序知識儲存,因此不易改變,學生會採取忽略不適用的情況來避免概念衝突。針對概念的學習,Posner等人(1982)所提出的概念改變模式:(1)學習者對所持有的概念不滿意(dissatisfaction);(2)新的概念是可理解的(intelligible);(3)新的概念是合理的(plausible);(4)新的概念是豐富的(fruitful)四種條件,再經過「調適」的過程,方使概念重組以達成概念改變。不過,Posner等人的理論因未能描繪科學概念的本質「物質」(matter)、「過程」(process)抑或「心智狀態」(mentalstate),而無法了解其造成科學概念學習困難的原因(邱美虹,2000;Duit&Treagust,2003)。而兒童概念改變特質,Chi假設兒童生物概念的發展有關聯結比重的調整,非放棄原所持概念,Thagard則認為新、舊知識主要是「合併或忽視不管」,「含攝覆蓋或取代」則較少發生(邱美虹,2000),Venville(2004)針對5-6歲兒童的個案研究則發現,其概念改變概括可分為穩定的科學、非科學以及過渡的架構理論三類型;歸納其研究結果,學童可能忽視新知堅持非科學概念、將新舊知識合併的過渡架構理論、以及新知取代成為穩定科學概念等類型。游淑媚(2002,2003)針對中、小學學生之「生物腐化」原因的想法類型進行研究後即發現,國小學童之「生物腐化」想法類型可分為「自然因素」(naturalphenomena)、「物理因素」(theinfluenceofphysicalfactors)、「動物消費」(beingeatenbyanimals)以及「分解者生物因素」(completedecayconceptions)四類。本研究即基於前述的研究結果,進一步以半結構式晤談的方式,探測學童於「生物腐化」相關繪本閱讀前、後、及一個月後,其「生物腐化」想法類型與繪本解讀的情形。-2-二、研究方法與設計(一)、研究對象研究採用游淑媚(2002)所開發之生物腐化想法類型雙層診斷工具,及自行開發之開放性問卷,針對某國小的63名五年級學童(級任願配合的兩個班)進行施測,再依游淑媚所定義之「生物腐化想法類型」,將學生生物腐化想法區分為持有「自然因素」(N)、「物理因素」(P)、「動物消費」(E)、「分解者生物因素」(D)四種想法類型進行分析;分析結果依類型比率,佐級任教師推薦為健談者,在徵得學童同意後,選取20名學童參與。(二)、研究工具研究工具分為個案選取與主要研究兩部分。個案選取採用前述之自行開發的開放性問卷以及游淑媚所開發之雙層診斷工具;開放性問卷包括一情境圖、兩個開放性問題,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童對倒樹久置後所產生的現象以及現象產生的原因的想法,以探測學童之生物腐化想法類型。主要研究部分為晤談大綱,內容以呈現腐木實物的方式,分別於繪本閱讀前、剛讀完繪本以及閱讀後一個月進行半結構式晤談;第二次晤談前先讓學童閱讀繪本再進行晤談。第二、三次的晤談時並進一步確認想法與上一次不同之原因。晤談大綱第一部份為了解學童的腐化想法,以及想法的可能成因(此為三次晤談皆進行者);第二部份目的是探測學童想法改變之可能原因,以及想法與解讀繪本之情形,此部份僅於剛讀完繪本與讀後經一個月進行。因考量獲選行政院新聞局之「優良課外讀物」者,將供全國各文教機構及中、小學圖書館作為選書參考,學童接觸機會可能較高,再透過篩選各屆獲選圖書中以「生物腐化」概念為主要議題者,而選取介紹「分解作用」之「樹幹小精靈-生物分解的秘密」(葉懿慧,2003)一書。本研究根據游淑媚(2003)所歸納之「生物腐化想法類型」對「樹幹小精靈」繪本做了以下分析(表1):表1:「樹幹小精靈」繪本中可能有關「生物腐化」想法的說明繪本內容舉例頁面屬性可能符合之想法類型分解者分解過程圖文符合該想法類型之頁碼物理因素雨、雪雨下呀下,雪飄呀飄,朽木分解成土壤…9922動物消費甲蟲、蚯蚓、真菌因為它會爛…它正在分解…是因為真菌和蟲子一齊來吃它。9910、12、13、14、15、16、17、19、21分解者生物因素菇「分解不是很奇妙嗎?」..「它把所有東西都弄成小碎片。」…看一些腐爛的例子。9918註1此處屬圖案中的對話框之文字(三)、資料蒐集與分析1、想法類型雙層診斷工具資料運用其分析表來判別學童的想法類型;至於開放性問卷以及半結構式晤談的部分,則依據游淑媚(2003)對「生物腐化」想法類型的分類方式分析。2、想法與繪本可能的解讀歸納三階段之「想法類型」分析,了解學童想法脈絡分布情形。分別用三碼依次表示閱讀前、剛讀完、一個月後三時期該想法持有(以「1」表示)及未持有(以「0」表示)情形,並據此進一步歸類想法類型趨向以及繪本解讀情形。-3-三、研究結果與討論(一)、「改變趨向不持有」者之想法類型解讀1、屬「100」類型者屬這個類型的個案,都因解讀繪本內容,而將原有想法類型排除。有些個案只是單純的排除某些想法,而有些個案則不但排除某些想法,並且以另一種想法來取代。這種想法趨向只出現在「自然因素」和「物理因素」兩種想法類型中。St-看過...媽媽煮菜的那個鍋鏟後面後面那個握把(是木頭做的)...放很久就爛掉了...還有缺一塊…除了炒菜之外又沒有人碰他,也沒有白蟻,應該就是他自己爛的。(z06b閱讀前,9-120)St-...自己腐爛掉很奇怪,應該會有一個原因才對,應該是細菌吃的比較有可能...看到書才知道的,而且細菌很小所以才看不到…我又沒有看到蟲子,像細菌那麼小的東西才有可能。(z06b剛讀完,141-157)R-為什麼你現在的想法和上次不同呢?St-因為書裡面有說細菌會去吃...如果是蟲的話我就可以看得到了啊...只有細菌比較小看不到才有可能。(z06b一個月後,119-142)個案z06於閱讀前持有「自然因素」的想法類型,在讀完繪本之後,代換成「動物消費」類型,符合Posner等人(1982)的概念改變理論(1)對所持有的概念不滿意(dissatisfaction);(2)新的概念是可理解的(intelligible);(3)新的概念是合理的(plausible);(4)新的概念是豐富的(fruitful)而學童也認為,繪本21頁的解釋,比自己原先因肉眼觀察所造成的限制,提供了較為合理的解釋。R-你怎麼知道細菌會吃樹幹變成土?St-「細菌和蟲子一起來吃他」[21頁]...因為會和蟲一起吃木頭啊,而且細菌靠倒樹維生[指14頁]...他要吃樹幹才能維持生命,維生嘛...用嘴巴吃吧…不然要怎麼吃…(z06b剛讀完,69-128)由上可發現,屬「100」類型的個案,皆因解讀繪本內容而排除原先所持的某些想法。學童可能因繪本中「動物消費」有關的內容,或是繪本中的一些描繪了「樹幹中動物的進食」的圖片,甚至是學童僅看了包含動物的圖片,便自行連結「動物會吃樹幹」的想法,而排除原來的其他想法類型,進而以「動物消費」想法類型取代之,或是僅留下原本已持有的「動物消費」想法類型。2、屬「010」類型者此類個案原先皆持「物理因素(水)」想法類型。R-…什麼原因你上次沒有提到酸雨,怎麼這次會想到?St-就看那本書…看到下雨的圖片(22頁)就想到了…他裡面有教這種的,上次沒有想到,不知道有這種的。(x05b剛讀完,165-168)此類的個案皆曾提到22頁,認為該頁中「下雨的圖片」是讓他新增「物理因素(水)」想法類型的主因:R-那你怎麼會知道水有酸性呢?St-看那本書啊...裡面有下雨和下雪[22]...老師就有講過酸雨會腐蝕東西...有的人嘛,都沒帶帽子什麼的,如果下雨就會禿頭,就是因為雨有酸性,會侵蝕毛囊,這個樹幹也會被侵蝕…看到下雨這個腐爛,就想到雨就有酸性,就會把一些東西腐蝕掉...老師有講過。…那個樹木就是體積會減少...被那個酸水腐蝕掉了,體積變小了。(x05b剛讀完,133-156)R-你上次有提到有可能水…那你剛剛怎麼沒有提到這種的情形?St-忘記了…我也不知道,大概是你問才想起來吧!(x05b一個月後,67-90)個案x05在閱讀前並未提到認為「水」會是樹幹腐化的原因之一,而其指出因繪本22頁的內容,讓他認為雨水會腐蝕樹幹讓它變小,個案將繪本的內容,與老師所言相連-4-結,可能進而使之持有「物理因素」想法類型。(二)、「改變趨向持有」者之想法類型解讀1、屬「101」類型者在這個類型中,有些個案在讀完繪本後,將原所持的某些想法類型歸入原所持之另一想法類型中,而有些個案則不但排除某些想法,並且以另一種想法來取代。這些個案,其相同的特徵即是出現以繪本為「知識權威」,認為其所覺知的繪本內容較自己原持有想法有說服力,因而改變想法類型:R-…你之前沒有提到…為什麼你會這次說到被蟲吃掉?St-...因為這次我看到書。R-…你上次有說到好幾個樹幹的下場…你這次怎麼沒有提到…St-...書上都沒有說到那種的,應該只有蟲吃的吧...這個書是專門的樹幹小精靈,應該是他們有專家研究過吧,這是他們設計來教我們認識樹幹裡面的事情的...所以我就比較相信它!(x07g剛讀完,113-152)在郭惠芳(2003)針對國小四年級的生物概念改變的研究中也出現相同之回復原想法的情況。從上述的對話中可發現,學童所呈現之明顯以繪本為知識權威的現象,可能是因學童並未產生真正的概念改變,也因此,在未獲得能合理豐富解釋經驗的新知之下,一段時間之後便會回復到原來的想法,此即由一另有想法轉變成另一另有想法的不穩定狀態。這些個案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