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22-11地块24班中学设计说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长睦单元R22-11地块24班中学项目设计说明建筑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1、区域位置区域位于规划R21-09A地块以东,临丁路以南,天丰路以西,规划R22-04地块和R22-14地块以北,规划R22-11地块以内。地上建筑面积12781平方米。2、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为:长睦单元R22-11地块24班中学3、建筑概况长睦单元R22-11地块24班中学总用地面积为19664平方米,校舍地上建筑面积为12781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7225平方米。二、建筑设计依据1、2011年10月21号杭州市规划局《长睦单元R22-11地块中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30100201100487号;2、2011年11月29号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长睦单元R22-11地块中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杭发改社会[2011]990号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4、《汽车库、停车、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5、(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DB33/1018-2005);6、现行国家、省、市有关的建设法规、规范;7、《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8、其他相关国家规范及地方规范规定。三、整体设计理念和原则设计理念:1、为学校特色的承载与发展提供平台;2、为少年文化的打造与彰显提供空间;3、为现代教育的实施与创新提供环境;4、为全体师生的快乐与成长提供天地;5、为未来学校的追求与发展提供标杆。设计原则:1、功能整合原则2、安全实用原则3、服务学生原则4、追求品位原则5、适度超前原则四、设计宗旨1、设计方案充分体现:地域性、强生态、开放性。结合现代化中学的各种功能要求和新的教育内涵对校园规划带来的新意,精心配置,巧妙安排。在有限的用地中满足多种功能的综合需求,将长睦单元R22-11地块24班中学设计成功能齐全,设备完善,技术先进可行,使用安全、经济合理、便于管理的一流示范性中学。2、契合国际建设发展生态化的最新潮流和传统文化革新的最新理念设计学校的外观造型,使其校园空间严谨庄重,但不失变化;环境色彩沉稳大方,但不失活泼;建筑风格传承文化,但不失现代。以最新颖的生态化形象提供潜移默化的影响因素,即加强校园对学子的吸引力,又为该地区提供一座具视觉冲击力的标志性建筑。3、遵循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变应试教育为综合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理念尽可能贯彻到底,并完善地化解到校园规划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能力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多层次交往空间,使学校除课室外,还拥有吸引学生停留,激发学生相像力的第二课堂,将整个学校建设成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知识圣殿。4、借鉴中西百年老校校园的规划手法,将真正意义的“创新”立足于对历史传统的亲和,突出生态建筑的地域化特点,以现代建筑设计手法诠释传统建筑风格,并特别强调建筑群体第五立面的生态设计特色,营造一个渗透长睦单元R22-11地块24班中学深厚文化沉淀的求学环境。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促进学生对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辅相生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热爱本土、热爱家乡的精神的同时,开阔他们的眼界,树立面向世界的广阔胸怀和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而奋发学习的宏伟志向。5、依据“安全”及“自由”、“开放”及“集中”、“品格”及“童真”等要求准则,打造安全的设施和公共环境,使青少年安心的在此地学习;激发青少年旺盛求知的好奇心,自主发现问题,培养思想上的沟通能力,创建多元开放的空间;培养青少年集中、专注的学习能力,创造班级私密空间及学年公共空间;校园以全面绿化的天然草坪作为操场,使青少年可以到处奔跑;公共设施和建筑外观则需彰显学院的精神品格。五、设计要点1、完善的功能设置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在校园内部设置连廊,将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和活动区联成一体,令学生在雨雪天也能方便地来往于学校各个部分,方便学生出入。2)结合现代化教学需要,采用9.6米×7.5米柱网的课室,为每个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同时方便根据授课、讨论、演讲、辩论等多种不同的课堂教育方式灵活调整教室的桌椅布置方式。同时课室后面设置有书籍及杂物存放间,有利于课室的整洁和干净,减轻学生过多书本携带的负累。3)结合科技最新发展,将整个校园建设成多媒体智能化校园。在课室内设有网络终端,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资料,学习使用各种软件。这些设施都能在学校的网管中心得到有效管理。4)结合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要求,按多层次多方向人材培养的原则,在校园内设实验、计算机、音乐、书法、美术、地理等不同的教室和馆所,同时在每层有活动厅给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提供空间,可以开展校园诗社以及各种不同学科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2、新颖的建筑造型遵循国际建筑潮流的最新发展趋势,以“简约纯静”的现代建筑手法演绎建筑造型,利用楼梯、构架、生态屋面和栏杆等造型要素的排列组合来创造整个校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即创造一种清新纯和,富有活泼气息的建筑形象,又体现一种人文主义校园所固有的学术氛围。在群体造型设计中,以主体教学空间“整齐有致,主从分明”的古典原则为主干,辅以课外空间“高低错落,穿梭自如”的现代手法来塑造群体空间,利用线与面、繁与简、韵律与突变的对比来形成丰富活泼的群体造型效果,在建筑群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的基础上,通过局部的造型变化来突出教学楼与其他功能体及体育馆各自的特色,统一中有变化,方便学生识别。3、多层次的交往空间整个建筑群教学楼部分形成的空间,其间布置讲坛、座椅、讨论区、兴趣小组活动区等,结合首层的园林小品,形成良好环境的半室外空间。交通廊道除负担交通功能以外,还利用不同边缘空间作平台处理,为学生提供在课间不必下楼便可获得足够休息活动、交流讨论的交往空间。在中心景观庭院,学生在休息的不同时间段,可自由地选择诸如晨读、散步或信息交流等各种活动,并结合举行小型文艺演出的需要,将平台设计为学生的活动中心。4、营造绿色生态校园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通过校园内建立多层次的立体绿化系统来净化校园空气,吸收噪音,创造清爽悦目的视觉环境。在平面布局中课室采用走廊与交通廊道相结合,形成通风冷巷,以多种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在炎炎夏日中凉爽的学习环境,节约空调能耗,提倡“低碳”生活,同时减少学校运行开支。在体育馆的正方设置开敝式玻璃百页窗,另外在屋顶的侧面采光高窗还设有通风口,使气流在热力作用下在体育馆室内看台上空形成环流,既为学生提供凉爽舒适的运动环境,又有助于球类运动场地上空形成相对平稳的空气对流状态。校园内设水回用系统,利用学生的洗涤用水经处理后作为绿化的灌溉用水,节约水资源,减少校园运营开支,在校内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减少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帮助学生从小培养环保意识。整个校园建筑从外墙到室内装修均采用无公害建材,杜绝散发有害气体或有放射性的建材的使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六、总平面设计1、规划布局结构校园的建设与管理讲求效率与效益,集中有利于资源共享与交流,分区则有利于管理及保证不同功能系统的完整性。设计中由于基地只有东面临天丰路,北面则是绿化带,故主入口设置在地块的东面。整个地块呈方形,将校园依用地的实际状况,按动静分区要求首先划分为东西区块,西区块安排为体育活动区;东区地块安排了学校教学区。由东面天丰路的主入口进入校园,经过学校大门主广场进入建筑群,通过建筑门厅可以方便到达每个教室,穿过南北向的廊是三排东西向布置的教学楼,其间由两个大型内部庭院隔开。建筑群主入口设计为大堂式,为接送孩子的家长提供遮风避雨的空间,也为家庭与学校的交流提供界面。2、建筑设计长睦单元R22-11地块24班中学是一组功能配套齐全的组群建筑,或分或合,灵活布置,建立了一个有序的空间骨架,一组平行的分支结构体系,既暗示施法型教育模式的系统思维性,又影射其“教”与“被教”的二元主从关系,更能充分显现这一模式的优势——资源平台共享、高效而集中的管理、教学与监控。建筑依据位于中央的两条南北轴线设置中学的各楼层,西侧设置中学的餐厅、风雨操场及操场,东侧设置行政、教学办公、图书馆及普通教室和专业教室,构成严明的配置关系。南侧的两排教学楼有24个固定教室、每个课室后面设置书籍及杂物存放间,放置清洁用具和学生备用书籍。两排教室为南北朝向,符合采光通风要求。行政办公中心在建筑群主入口北侧,最靠近入口广场,是与外界联系最便捷又不影响正常教学最合适的位置,教学办公室沿南北廊及普通教室分布,布置在每层,方便教师上课。专用教室安排在最北面一排教学楼,有实验教室5间、劳动(手工)教室2间、美术教室1间、计算机教室2间、音乐教室1间、书法教室1间、地理教室1间、语言教室2间。校园西区为体育活动中心,设计了250米塑胶6跑道田径场一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2个。建筑立面是以建筑外围空间和中庭的强烈对比为出发点,由浅褐色瓷砖和充满秩序感的玻璃配以黑灰色的坡屋顶共同形成精湛且静态的设计意象。另一方面在中庭空间内,将开放空间的各组成单元,呈现生动而富有活力的设计风格,以此作为对“品格”和“童真”命题的建筑解答。3、校园交通系统校园道路交通采用互不干扰的人行、车行双流系统,整个校园车行出入方便,满足消防要求。主入口设置在天丰路上,次入口设置在主入口的南侧,机动车入口由次入口直接进入地下停车库,双向宽7米。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没有车辆穿越,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安全。学校按每班一个的标准配置家长接送车泊位,接送车泊位设置在地下车库位。为了方便残障人,学校地下车库设置了6个无障碍泊位。校园中设置不同标高的多层次步行系统,连廊贯通整个校园,可使学生方便地抵达学校各处。主次入口广场、大型室外台阶,连廊、院落、架空层等构成步行系统不同的空间形态,点、线、面相结合,共同形成收敛有致,节奏感和层次感都很强的空间序列。在学校主入口北面建立一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方便老师学生出行。4、景观设计绿化设计原则:简单,实用,经济,可扩展。1)入口广场区:采用大面积浅灰色花岗岩加灰色压条的铺装,简洁的树池,种植高大的银杏,丰富季相变化,形成集散空间。2)教学楼庭院区:学校是以建筑为主体的空间环境,在建筑物附近绿化考虑室内通风采光的需要,离建筑物5米以外才种植大乔木,靠近墙基种植些低矮的花灌木,如桃叶珊瑚、八角金盘、雀舌黄杨等,其高度不超过首层窗户。在建筑物的东西两侧,种植一些速生大乔木或攀援植物,防止日晒。在建筑出入口适当退让,结合建筑模数,形成简单的树池坐凳,作为学生课后稍做停留的交流空间,配植樱花、桂花等香花树种,软化硬质空间。3)动态交流区:枝叶舒展,高大常绿的香樟结合树池坐凳,形成一个较为宁静的交流空间,东侧疏林草地配合微地形,形成一个可躺可坐的阳光草坡,提供师生在课后阅读、交流的室外空间。4)运动场地区:运动场周边绿化既保持通透,又有一定遮荫。运动场与道路之间有宽5米以上的常绿与阔叶乔木混交林带,以起到隔音作用。乔木搭配草地,以免防碍运动或给运动者造成伤害。5)园道路及周边防护林带绿化:道路两侧行道树的选择,应以达到遮荫目的为主,选用银杏、香樟等乔木。七、消防规划1)本规划设计方案严格执行建筑防火和消防规范,建筑之间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和疏散广场。2)按照消防规范要求,各功能单元均设有环形消防通道。消防车道宽度为4米。3)室外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一次,一次灭火用水量按30L/S计,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装置,采用低压消防,消火栓为地上式。八、环保、防疫设计1、间距控制多层建筑日照间距1:1.2,并满足冬至2小时有效日照。日照和间距符合《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杭州市建筑工程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并编制日照分析的报告。2、机动车停车以地下集中停车为主,地下汽车库尾气通过附壁烟道高空排放。中学力争在生态环境、空间绿化、自然景观、噪音控制、建筑和装饰材料、空气流通等各因素上,都按国家建设部对环保型住宅的环卫标准而建设。中学通过绿化隔离带而封闭、隔离城市街道的噪音、废气及视觉污染。九、人防设计人防设计符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