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民族风》一、教材分析本课出自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本课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2、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3、了解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有紧密关系,也是形成其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聆听、演唱少数民族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及体裁形式。其中,以蒙古族长调歌曲、藏族囊玛和维吾尔族爱情歌曲为重点。难点:掌握长调歌曲、囊玛和维吾尔族爱情歌曲的相关音乐知识,并对三个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及民间音乐分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四、教法与学法教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利用流行要素的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氛围。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更能主动地投入到本课的各项音乐活动中,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学法:学生们正直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等观念逐渐形成。音乐教育恰恰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响会丰富学生内心对美的理解,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演唱等方法,能更好的感受和理解音乐。五、教学过程1、聆听蒙古族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西藏囊玛音调《宗巴朗松》和维吾尔族爱情歌曲《牡丹汗》。2、课件中图片展示民族乐器,并让学生思考每首作品相对应的乐器,并分别提问学生说出每个作品的音乐特征,学生回答后我会进行讲解补充和总结。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乐器和民歌特征。3、指导学生演唱作品,并识别其他民歌歌曲的民族特征。六、总结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产品,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课程,主要采用导入法、课堂提问法、讲解教学法、练习法等来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三种不同民族的民歌特征,并认识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我的说课《独特的民族风》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