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管理系统在生产中的应用姜勇(中国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20)摘要:介绍系统性持续改善(SCI)管理工具,以及SCI工作流程图和设备管理评价标准。SCI管理系统的实施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标准化。SCI管理的核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进步,提高效益。SCI是一个有效的系统管理工具。关键词:系统性持续改善;标准;战略;客户;运营系统性持续改善(SCI,SystemContinualImprovement)是一个有效的系统管理工具,它由管理标准、过程评价方法、绩效评价方法构成。其管理标准分成多个级别,以适应企业持续改善的需要。SCI是一个循环系统,它通过闭式循环上升的模式,不断地提高标准,持续地解决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效益,是推动系统持续改进的源动力。SCI工作过程是分解管理目标的一个过程,它将管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管理标准。通过SCI可以了解系统现状,并可对此系统进行诊断。SCI适用于生产、销售、采购、财务等专业系统。SCI强调从战略、客户、运营三个层面来审视企业的工作,从而引伸出企业的管理目标(包括未来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将工作目标进行转化,变成具体的管理标准,进而用管理标准去衡量现有的管理现状。从组织机构、人员、过程、关键控制点(KPI)等多角度来评价管理系统。管理现状和标准之间出现的差距定义为问题。通过改善活动,不断解决问题后,管理的水平随之提高,推动管理标准不断提升。总之,要使管理现状和制订的管理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会成为拉动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和产生进步的动力,推动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使企业管理逐步向卓越的目标迈进。这个过程,称之为系统性持续改善,即SCI。5S—TPM是SCI的基础,5S—TPM管理强调全员参与、自主管理,强调自下而上,强调现场管理、设备保全与改善。而SCI更强调系统性和连续性。从战略的角度看,集团战略制定后会分解到每年,因此要把需求转变为标准并且根据标准去评估和执行。如节能减排的5年战略规划要分解成每年的指标去落实,就要对它进行评价,找出差距及时解决。客户的需求要在标准中得以体现,涵盖了质量要求、过程控制、人员管理、原料控制等方面。满足客户的需求是第一职责。运营的需求比较多,要把管理体系细化为标准,然后依标准去评价。通过评价可发现系统管理的优势及问题所在,是系统性问题还是局部问题,是紧急问题还是重要问题,并据此制定解决方案。可以运用矛盾矩阵或资源管理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核心问题的根源。问题解决后,可带来绩效、质量和安全的提升。通过绩效的评价来评估改进效果,并不断加以完善,不足之处进入下一循环,通过循环达到持续改善的目的。图I~SCI工作流程图)。以生产系统为例,从五个维度来评价。第一,成本管理涵盖了成本构成、成本细分、KPI设定、成本评价和成本考核等方面内容;第二,过程工艺管理涵盖了生产工艺、公司级生产技术管理机构、生产工艺技术专业、管理人员、车间工艺技术、工艺纪律管理、装置负荷、生产工艺指标合格率、工艺专业技术管理、工艺技术文件、工艺考核、技术进步、技术报告、培训、统计分析等方面内容;第三,设备安全管理涵盖了设备管理体系、设备前期管理、设备专业技术管理、设备技术、统计分析、设备技术基础管理、教育培训的内容。第四,环境管理涵盖了污水管理、现场管理、规范要求、素养要求、环境安全等方面内容;第五,质量管理涵盖了质量管理职责、健全的安全计划(HACCP)、企业环境的要求、生产资源提供、过程质量管理、客户沟通和客户投诉、采购质量控制、水质管理、添加剂管理、产品质量检验、标识与可追溯、质量事故管理等内容。把控制点转化成标准,有利于评价工作的开展,它可以变成量化的指标,有利于做出雷达图来分析系统性问题所在,下面以设备管理为例介绍评价标准。一、设备管理体系【40分)1.设备管理目标(10分)(1)有设备管理总体目标,得5分。(2)专业管理目标或责任明确,得5分。2.设备管理架构(1O分)(1)设备管理机构健全,得5分。(2)专业管理人员配备齐全,得5分。3.设备管理制度(10分)企业设备管理制度符合设备管理大纲,得10分。4.各级设备管理责任制(10分)各级设备管理责任制完整,得10分。二、设备前期管理(4O分)1.设备前期管理制度(1O分)有设计审查、设备选型、设备购置、安装与验收各项管理要求,得1O分。2.购置管理(10分)(1)主要和关键设备签订协议有技术内容,得5分。(2)产品到厂有质量验收,得5分。3.安装与验收(15分)(1)施工队伍有相应资质的,得5分。(2)施工方案完整,得5分。(3)有竣工验收,得5分。4.投运管理(5分)有投运方案并按照实施,得5分。三、设备专业技术管理(260分)1.设备分级管理(1O分)(1)有分级管理规定,得5分。(2)确定各级设备管理权限,得5分2.大型(重点)设备维护(10分)(1)对设备进行分级管理,得5分。(2)各级操作和管理人员对重点设备有检查记录,得5分。3.设备维护保养(20分)(1)操作证发放考核制度健全,得5分。(2)操作工有日常保养和检查记录,得5分。(3)维修工有巡查记录和排除故障记录,得5分。(4)设备员有定期巡检记录,得5分。4.设备检修(2O分)(1)有年、月检修计划,得l0分。(2)有检修规程,检修记录及交接验收符合要求,得10分。5.检修组织(10分)(1)建立检修组织体系,得5分。(2)关键设备、重点检修项目有完善的施工方案,得5分。6.检修质量(10分)(1)重点检修项目有质量保证体系,有中间验收质量检查记录或最终验收报告,得5分。(2)一般项目有验收记录,得5分。7.设备巡回检查(20分)(1)有巡回检查制度,得5分。(2)巡检时间、路线、内容、标识、记录准确、规范等齐全,得l0分。(3)巡检挂牌及时,得5分。8.设备密封管理(1O分)(1)密封管理职责明确,得4分。(2)有检查制度、消漏堵漏计划和实施结果,得6分。9.设备润滑管理(30分)(1)工厂或车间有人管理润滑油,得5分。(2)严格执行“五定”“三过滤”,得10分。(3)关键设备润滑油定期分析,得10分。(4)开展废油回收利用工作,得5分。10.设备防腐蚀管理(10分)(1)有全年的防腐计划和技术措施,得5分。(2)防腐蚀有成效,得5分。11.设备事故管理(30分)(1)无重大设备事故,得20分。(2)事故报告或分析记录全面,得5分。(3)整改措施得到落实,得5分。12.固定资产管理(10分)(1)财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固定资产账目相符,得3分。(2)账、卡、物相符,得2分。(3)使用、出租、转让、报废手续齐全,得5分。l3.仪器仪表管理(10分)(1)各种仪器仪表定期校验,保证使用准确,得5分。(2)仪器仪表投用、停用、报废更新手续齐全,得5分。14.备品配件管理(10分)(1)备件有图纸、消耗定额、储备定额,得5分。(2)有修旧利废计划并实施,得5分。15.工业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基础(10分)(1)对主要承重构件有定期观测记录,得5分。(2)危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得5分。16.供、用电管理(10分)(1)有供电系统模拟图,电缆走向图、二次接线图,得3分。(2)严格执行“三票”制度,得3分。(3)定期清扫、试验、检修,得2分。(4)供、用电的管理和安全要符合要求,得2分。17.供、排水管理(10分)(1)工业冷却水要循环使用并采用水质稳定技术,保证热交换率,得5分。(2)供水有计划、消耗有定额并考核,得5分。18.起重机械及车辆管理(10分)(1)实行专人负责制,持证操作,得5分。(2)定期对设备进行状态检查,得5分。19.压力容器和管道管理(10分)(1)有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的年度压力容器和管道检验计划,得5分。(2)按计划定期检验,得5分。四、设备统计分析(2O分)(1)有统计数据、有分析,得10分。(2)召开设备分析会,得10分。五、设备技术基础管理(100分)1.设备技术标准(20分)(1)有完整的设备操作规程,得5分。(2)有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得10分。(3)有安全技术规程,得5分。2.设备台账(5分)设备台账应准确、完整,账物相符,得5分。3.设备技术档案(20分)(1)格式统一、内容准确或完整,得10分。(2)设备检修、改造后及时补充相关内容,得10分。4.技术改造竣工资料交付(1O分)(1)竣工资料完整,得5分。(2)及时交付归档,得5分5.设备故障及缺陷的闭环管理(10分)(1)有故障和缺陷管理规定,得5分。(2)有分析处理记录,得5分。6.设备管理定额(20分)(1)有检修工时定额、材料的消耗定额,得l0分。(2)有考核定额标准的执行制度及具体执行记录和分析,得10分。7.设备档案管理(15分)图纸资料等设备档案管理符合“设备管理制度”的要求,得15分。六、教育培训(4O分)1.下属企业有培训计划、培训教材,并按计划执行(2O分)(1)有设备培训计划,得1O分。(2)按计划实施,得5分。(3)有教材和考核,得5分2.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操作工参加培训情况(20分)(1)设备维修人员每年有三次以上培训,得10分。(2)工艺操作人员每年有一次以上培训,得10分。评价工作的开展很重要,可请专家到现场进行评价,从现场到记录,按照标准和专家的经验进行逐项评价,通过评价可发现问题并做出雷达图,来查看系统性问题在哪里,短板问题在哪里,按照流程开展工作,聚焦重要问题并加以解决。还可对投入产出绩效进行分析,评价改善绩效。通过循环工作达到系统持续改善的目地。SCI管理的核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进步,提高效益。通过SCI管理系统的实施可以使集团的管理标准化、可度量,快速提升管理水平,为企业持续提高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