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分子生物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础分子生物学朱玉贤、郑晓峰、郭红卫网址:基础分子生物学课程安排时间授课老师备注9月22日朱玉贤第1章9月25日郑晓峰9月29日郑晓峰10月6日郑晓峰第2—4章10月9日郑晓峰10月13日郑晓峰10月20日郑晓峰10月23日朱玉贤10月27日朱玉贤第5—6章11月3日朱玉贤11月6日朱玉贤11月10日期中考试,郑晓峰,占50%时间授课老师备注11月17日郭红卫11月20日郭红卫第8章11月24日郭红卫12月1日郑晓峰12月4日郑晓峰第9章12月8日郑晓峰12月15日郭红卫12月18日郭红卫第10—11章12月22日郭红卫12月29日郭红卫09年1月?日期末考试,郭红卫,占50%课程基本要求•熟知核酸的基本生物化学特性;•熟知生物信息的储存与表达过程;•掌握DNA、RNA和蛋白质的基本代谢过程,特别是基因的一般结构与生物功能,基因活性的修饰与调节;•掌握分子克隆与DNA重组的基本技术与原理,了解现代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基因治疗与基因组学的新成果,新进展。主要参考书1.《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李毅、郑晓峰,第三版(2007)2.GenesVIII(IX).BenjaminLewin3.MolecularBiologyoftheGeneJamesD.Watson,etal.2004第五版4.LehningerPrinciplesofBiochemistry,2005第五版第一章绪论一、二十一世纪是现代生物科学的世纪•统计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SCI)”收录的6080余种学术刊物,发现有4000种左右为生物科学相关杂志!•统计全世界引用指数(Impactfactor)在10以上的超一流学术刊物,也发现80%左右是生物科学相关刊物。表1.引用指数在10以上的自然科学刊物分科比较学科杂志总数平均引用指数30杂志数总论317.80化学211.80物理522.02数学118.20生物3819.182006年SCI收录的6000余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中CA-CANCERJCLIN63.342ANNUREVIMMUNOL47.237NEWENGLJMED44.016ANNUREVBIOCHEM36.525NATREVCANCER31.583NATREVMOLCELLBIO31.354SCIENCE30.028CELL29.194NATREVIMMUNOL28.697NATURE26.681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示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二、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一)准备和酝酿阶段(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三)初步认识生命本质并改造生命的深入发展阶段二、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一)准备和酝酿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初)1、确定了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物质基础;2、确定了生物遗传物质基础是DNA(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53)(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2、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建立•3、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进一步认识(三)现代分子生物学深入发展的阶段•1、重组DNA技术的建立和发展;•2、基因组研究;•3、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技术;•4、基因表达调控机理;•5、细胞信号转导机理研究。三、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中的主要里程碑GregorMendel(1822-1884).TheFatherofGenetics孟德尔的遗传学规律最先使人们对性状遗传产生了理性认识•孟德尔(奥地利)的遗传学规律最先使人们对性状遗传产生了理性认识;•Morgan(美)的基因学说则进一步将“性状”与“基因”相耦联,成为分子遗传学的奠基石。1910年,德国科学家Kossel第一个分离了腺嘌呤,胸腺嘧啶和组氨酸。1959年,美国科学家Ochoa因为酶学方面的杰出贡献(第一次合成核糖核酸),与实现试管内细菌细胞中DNA的复制的ArthurKornberg共享当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SeveroOchoa,the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in1959.Mainresearchinterest:enzymaticprocessesinbiologicaloxidationandsynthesisandthetransferofenergy,basicstepsinmetabolismofcarbohydratesandfattyacids,utilizationofcarbondioxide,biosynthesisofnucleicacids.儿子:RogerD.Kornberg(1947-?)2006年NobelLaureatesofChemistry父亲:ArthurKornberg(1918-2007)1959年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1962年,Watson和Crick因为在1953年提出DNA的反向平行双螺旋模型而与Wilkins共获Noble生理医学奖,后者通过X射线衍射证实了Watson-Crick模型。Watson和Crick所提出的脱氧核糖酸双螺旋模型,为充分揭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铺平了道路。The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1962:fortheirdiscoveriesconcerningthemolecularstructureofnucleicacidsanditssignificanceforinformationtransferinlivingmaterial.Wilkins通过对DNA分子的X射线衍射研究证实了该模型。RosalindE.Franklin1920-1958RosalindE.Franklin1920-1958OnFeb.28,1953,FrancisCrickwalkedintotheEaglepubinCambridge,England,and,asJamesWatsonlaterrecalled,announcedthatwehadfoundthesecretoflife.Actually,theyhad.Thatmorning,WatsonandCrickhadfiguredoutthestructureofdeoxyribonucleicacid,DNA.Andthatstructure—adoublehelixthatcanunziptomakecopiesofitself—confirmedsuspicionsthatDNAcarrieslife'shereditaryinformation.•1961年,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并证实了操纵子(operon)作为调节细菌细胞代谢的分子机制。他们还推测存在一种与DNA序列相互补、能将它所编码的遗传信息带到蛋白质合成场所并翻译产生蛋白质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FrancoisJacob(Left),JacquesMonod(Center)&AndreLwoff(Right),1965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68年,Nirenberg,Holley和Khorana共享诺贝尔生理医学奖•Nirenberg:破译DNA遗传密码;•Holley:阐明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核苷酸序列,并证实了所有tRNA具有结构上的相似性;•Khorana:第一个合成了核酸分子,并且人工复制了酵母基因。•1972年,PaulBerg(美)第一次进行了DNA重组。•1977年,Sanger和Gilbert(英)第一次进行了DNA序列分析。198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83年,McClintock由于在50年代提出并发现了可移动遗传因子(jumpinggene或称mobileelement)而获得Nobel奖。BarbraMcClintock•1975年,美国人Temin、Dulbecco和Baltimore由于发现在RNA肿瘤病毒中存在以RNA为模板,逆转录生成DNA的逆转录酶而共享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89年,(美)Altman和Cech发现某些RNA具有酶的功能而共享Nobel化学奖;•1993年,英国科学家Roberts和Sharp因发现断裂基因(introns)而获得Nobel奖;凯利·穆利斯1993年,美国科学家Roberts和Sharp因发现断裂基因(introns)而获得Nobel奖;Mullis由于发明PCR仪而与加拿大学者Smith(第一个设计基因定点突变)共享Nobel化学奖。•1994年,Gilman和Rodbell(美)由于发现了G蛋白在细胞内信号转导中的作用而分享Nobel生理医学奖;•1999年,Blobel(美)由于阐述了蛋白质在细胞间的运转机制而获Nobel生理医学奖;•2001年,Hartwell(美)Hunt&Nurse(英)因对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研究分享Nobel生理医学奖;•2006年,美国科学家R.Kornberg由于在揭示真核细胞转录机制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07年,美国科学家Fire和Mello由于在揭示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RNA干扰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此外,Griffith(1928)及Avery(1944)等人关于致病力强的光滑型(S型)肺炎链球菌DNA导致致病力弱的粗糙型(R型)细菌发生遗传转化的实验;Hershey和Chase(1952)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Crick于1954年所提出的遗传信息传递规律(即中心法则);Meselson和Stahl(1958)关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Yanofsky和Brener(1961)年关于遗传密码三联子的设想,成功破译了遗传密码,阐明了遗传信息的流动与表达机制,都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机制,解决了基因的自我复制和世代交替问题.Crick于1954年所提出的遗传信息传递规律(即中心法则).中心法则Crick于1954年所提出的遗传信息传递规律1954年首次提出的“中心法则”1970-1980年的“中心法则”21世纪后修正的“中心法则”四、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历史事件多少年来,人们反复提出的几个与一切生命现象有关的问题:1.生命是怎样起源的?2.为什么“有其父必有其子”?3.动、植物个体是怎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17世纪末叶,荷兰藉显微镜专家Leeuwenhoek制作成功了世界第一架光学显微镜。•Hooke,第一次用“细胞”这个概念来形容组成软木的最基本单元。•1847年,Schleiden和Schwann提出“细胞学说”,证明动、植物都由细胞组成。细胞学说•分析细胞的组成成分;•弄清楚这些物质与细胞内生命现象的联系。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早期生物化学的大发展阶段,组成蛋白质的20种基本氨基酸被相继发现,著名生物化学家Fisher还论证了连接相邻氨基酸的“肽键”的形成。经典生物化学孟德尔在1857年到1864年间,用产生圆形种子的豌豆同产生皱皮种子的植株杂交,得到几百粒全是圆形的F1代种子。第二年,他种植了253粒F1圆形种子并进行自交,得到7324粒F2种子,其中5474粒圆形,1850粒皱皮,圆皱比为3:1。经典遗传学用黄色圆形豌豆与绿色皱皮豌豆做杂交,发现F1种子全是黄色圆形的。自交产生556粒F2代种子中,黄色圆形315粒,黄色皱皮121,绿色圆形108,绿色皱皮32。四种类型接近于9:3:3:1。绿黄圆皱F2代=9:3:3:1孟德尔总结出生物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第一,当两种不同植物杂交时,它们的下一代可能与亲本之一完全相同

1 / 9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