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小专题训练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人体内环境”专题1内环境与组成成分例1.(2007江苏高考试题)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答案A2内环境与反应场所例2.(2007上海高考试题)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内涵及范围。内环境是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因此体外的液体(如消化液)以及细胞内的物质都不属于内环境。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为组织液中,故正确选项为A项。答案A例3.(2007全国卷Ⅱ理科综合试题)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和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解析本题与例2相似,要求学生熟悉内环境所涉及到的范围。乳酸和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于血浆中,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血液就会发生这一反应,从而使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正确选项为D项。答案D3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例4.(2007广东文科基础试题)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其直接原因为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异常,位于细胞内,与内环境无关。故正确选项为B项。答案B4内环境稳态与生命活动调节例5.(2007宁夏高考试题)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A.血浆CO2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D.血浆浓度升高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分泌汗液太多,大量失水,且失水比例大于失盐比例,引起血浆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从而产生渴觉。故正确选项为C项。答案C例6.(2007广东高考试题)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内环境稳态的实现,是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激素调节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同时,血糖因大量消耗而降低,此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使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故正确选项为A项。答案A(二)“限制性内切酶”专题例1.(2007全国理综II试题)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中基因操作工具的识记和掌握情况。限制性内切酶,即基因的剪刀,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便是在细菌中发现的,故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限制性内切酶的化学本质也是一种蛋白质,酶的催化活性同样易受温度的影响。答案:C例2.一个DNA分子用限制酶切割,获得一个目的基因。有几个磷酸二酯键被水解()A.1B.2C.3D.4解析:一个DNA分子用限制酶切割,如DNA分子上只有一个限制酶切割的位点,结果只能将DNA分子切割成两段。故要获得一个目的基因,该目的基因的两侧必须都要有限制酶切割的位点,又由于DNA分子为双链,所以切割时应有4个磷酸二酯键被水解。答案:D例3.(2005全国理综Ⅰ试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A、解旋酶B、DNA连接酶C、限制性内切酶D、RNA聚合酶解析:用β-珠蛋白的DNA探针可以检测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检测前需要获得待测DNA分子的片段,而限制性内切酶可以针对特定位点对DNA进行切割。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并不需要解螺旋,只要有特定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即可发挥作用。还可以用PCR技术进行扩增,然后再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测样本中的遗传信息。由于DNA一般都以双链形式存在,因此在进行分子杂交时,应先将双链DNA分子解旋成为单链,这一过程称为变性,一般通过加热来实现。答案:C例4.(2007广东高考试题)现有一长度为1000碱基对(by)的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1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000by,用Kpn1单独酶切得到400by和6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I,Kpnl同时酶切后得到200by和6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解析:该DNA分子被EcoR1酶切之后还是一个DNA分子且长度不变,说明该DNA是环状DNA,其中有一个EcoR1酶的切点;单独用Kpn1酶切割该DNA形成两个DNA分子,说明该DNA中有两个Kpnl酶的切点。答案:D例5.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图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B.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C.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D.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解析:本题关键是分析出切割目的基因用的限制酶,既能识别序列GGATCC,又要能识别GATC,如果用限制酶Ⅰ切割,只能切割目的基因的一端,而不可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所以目的基因的获取一定要用限制酶II;若用限制酶II切割质粒,则会破坏两种标记基因的结构,而用限制酶I切割质粒,只会破坏GeneⅡ但不破坏GeneI,这样质粒上至少有一标记基因,以便将来检测重组质粒是否导入了受体细胞。答案A例6.(2005天津理综试题)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在质粒上有酶Ⅰ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酶Ⅱ的切点。①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②请画出目的基因两侧被限制酶Ⅱ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注:GeneI和GeneⅡ表示两种标记基因表示限制酶仅有的识别序列放大GGATCCCCTAGGGATCCTAG目的基因GGATCCCCTAGGGeneIGeneIIGATCCTAG③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连接起来?为什么?答案:③黏性末端之间,只要切口处伸出的核苷酸间存在互补,就能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起来。虽然限制性内切酶I和限制性内切酶II识别的序列和切点是不同的,但是形成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存在着互补关系,因此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是可以连接起来的例7.(2008年全国理综Ⅰ试题)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现有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切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线性DNA分子的酶切示意图A.3B.4C.9D.12解析本题考查限制性内切酶及DNA分子特异性的相关知识。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能在特定的位点进行切割,从而将DNA分子切割成多个片段。答案:C(三)酵母菌实验专题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酵母菌的实验共有四个:“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在2008高考考试说明中它们的等级要求分别为c、c、a、b,(a、b、c三个等级具体含义如下:a.能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B.初步具备验证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c.具备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可见要求普遍较高,现选四道典型试题,以检验相关实验学习及复习的实际效果。例1.为了探究酵母菌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请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但产物不同。实验材料和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带橡皮塞的锥形瓶两只、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清水、凡士林。(提示:假设酵母菌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实验方法:①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右图(装置1)安装好。②如果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计对照实验,请描述对照实验装置(装置2)如何设置?结果预测和结论: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在以下表格中填写:进一步探究:如果要进一步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中有无酒精,常用什么试剂?。若颜色变为,说明有酒精产生。例2.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算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酵母菌呈“S”型增长。(2)本实验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试解释原因:。(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原因是:。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5)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例3.酵母菌在氧气充分时,也进行需氧呼吸,但一般来说,乙醇的发酵作用是衡量它的一个标准。酵母在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做测定单位时间内吸氧量(气体的体积)和二氧化碳发生量(气体体积)的实验。回答与这个实验有关的问题:(1)在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时,比较吸氧量和二氧化碳的发生量哪一个大?(2)酵母菌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乙醇发酵,假如等量的葡萄糖在需氧呼吸和乙醇发酵过程中被消耗掉。这时吸氧量和二氧化碳发生量之比是多少?(3)酵母菌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乙醇发酵,根据需氧呼吸和乙醇发酵所生成的二氧化碳量,如果相等,这时吸氧量和二氧化碳发生量之比又为多少?现象(红色液滴移动情况)结论装置1中液滴装置2中液滴1只进行有氧呼吸2只进行无氧呼吸3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4)根据乙醇发酵所消耗的360毫克葡萄糖,这时生成多少摩尔的乙醇?(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C=12H=1O=16)例4.如下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请回答: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1)在状态下,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状态。活化前应选择足够大的容器,因为酵母细胞活化时。(2)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3)如果海藻酸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