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交流中心页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活动一、农业生产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二、农业生产的特点:①地域性(原因—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社会经济的地域差别)②季节性、周期性(原因—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周期性季节变化)我国“南稻北麦”“东耕西牧”为特点①的表现,此特点要求要“因地制宜”“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等谚语为特点②的表现。三、农业生产投入的四大方面①自然条件(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②劳动力③生产资料(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④科技增加农业产出的主要方式:一、扩大土地(如开垦荒地)面积,从而提高总产量。二、精耕细作,施用化肥农药,培育良种,改良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现代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是——加大科技投入发达国家,农业的新增产之中,60%以上是靠科技投入转化来的;我国已达30%以上。四、世界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及分类:A、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①②③④)、畜牧业(⑥⑦⑧)、混合农业B、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主要靠扩大土地面积增加产出。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较低地区。密集农业——投入生产资料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产来增加产出现代世界农业主要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技术密集型)随科技发展,蔬菜、花卉、养猪等农业,出现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工厂化生产方式C、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商品农业——主要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普遍进行专业化生产。第二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区位的两层含义:①该事物的位置②该事物于其他事物的联系实例分析: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的农业区位选择A、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国营农场经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种植小麦。B、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放牧藏绵羊藏山羊牦牛耐寒牲畜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①气候②地形③土壤)A、改革生产技术改造不利自然因素(二)社会经济因素(④市场⑤交通⑥政策)B、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它是最主要的自然因素①热带雨林的迁移农业②种植园农业③水稻种植业④商品谷物农业⑤混合农业⑥游牧业⑦大牧场放牧业⑧乳畜业粗放农业密集农业自给农业商品农业中小学教育资源交流中心页例如我国各地作物种类的差异,耕作制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气候差异形成的②地形例如平原地势平坦,土层身后,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耕作不便,不易水土保持,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思考:我国东耕西牧,南水北旱的农业差异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南方北方耕作制度差异与热量的关系?③土壤例如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红壤)中生长。④市场市场需要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⑤交通例如园艺业乳畜业(因产品易腐烂)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⑥政策各国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例如:我国政府积极建设商品性生产基地(9大商品粮基地,5大商品棉基地等等)①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扩大作物的种植区域A自然因素的改造利用②改造气候因素(建玻璃温室)冬季生产③丘陵地形(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④西北干旱地区(发展灌溉)发展种植业B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①大城市人口集中,农副产品需求量大城市郊区形成蔬菜肉蛋奶生产基地园艺业生产基地(区位因素:接近市场)②市场需求变化价格生产例如:我国90年代初苹果畅销,但1996年苹果价格大跌。③交通条件改善,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例如:美国东南部地区利用光热优势生产蔬菜花卉,供应东北部工业区。冬季,我国从南方的四川广东调运蔬菜到北方市场。世界主要商品粮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荷兰丹麦新西兰阿根廷等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南亚第三节第四节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一、水稻种植业------(劳动密集型农业自给农业)1、分布: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2、形成的区位因素:A、自然因素高温多雨的气候,雨热同期,充足的灌溉水源河流中下游平原、三角洲及滨海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B、社会经济因素本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需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本区人均耕地少,而水稻单产高(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也是我国南方水稻种植业的特点)①小农经营(因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②单产高,但商品率低(属自给农业)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低4、本区生产应如何发展①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商品率。②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新科技。二、大牧场放牧业------(商品农业密集农业)1、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2、形成:由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稀疏,适宜放牧3、牲畜差异:美、阿---牧牛为主;南、澳、新---牧羊为主4、案例分析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阿根廷是世界主要牛肉出口国优势区位条件:①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有优良天然草场畜牧业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大牧场③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④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供应欧洲历史的变化:粗放的自给型的放牧业密集的商品牧牛业的变化发展措施:①培育良种牛②改善交通运输条件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中小学教育资源交流中心页思考:我国广大牧区三、商品谷物农业--(资金技术密集型农业面向市场的商品农业)1、主要作物:小麦玉米2、基本特征:①生产规模大②机械化程度高3、主要分布地区:世界----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中国----东北西北的国营农场4、案例分析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分布:中部平原(中央大草原)----小麦区玉米带优势区位条件:①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②便利的交通运输----五大湖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的铁路公路③地广人稀----------进行大规模生产④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电力、化肥、农药⑤先进的农业科技----为农场主提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四、混合农业----(密集型农业商品农业)----世界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谷物生产+牲畜饲养1、主要分布地区:世界----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甘蔗、果树、桑蚕生产+养鱼)2、案例分析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也是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羊毛、小麦主要产于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原地区----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是主要的小麦—牧羊带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优点:①农场为一个良性生态系统(麦田+休耕地+放牧地)(土地交替种小麦、牧草、休耕,可以充分保持土壤的肥力)②可以有效的利用时间安排农业生产活动(秋季—播种小麦,冬季—绵羊的剪毛,春季—收割小麦,)③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选择生产限制条件:由于位于大分水岭以西,气流下沉,降水稀少(雨影区),需要灌溉解决措施:修建水利工程(东水西调工程),将大分水岭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盆地第五节工业生产活动一、工业生产概念:工业生产特点:地域上的灵活性(与农业相比,工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生产上的连续性(个别例外:极少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如甘蔗甜菜制糖工业生产具有季节性)二、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与分类:投入①土地②劳力③资金④能源(动力)⑤水源⑥原料⑦技术产出(工业产品)A、据产品用途分类:轻工业--产品用于生活、重工业--产品用于生产,B、据投入的主要因素不同分类:资源密集型工业(如煤矿、油田等采掘业—--在原料产地)劳动密集型工业(如纺织业、普通服装制造—在有丰富廉价劳动力的地区)资金密集型工业(如钢铁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如电子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在知识技术力量雄厚、科技发达地区)一般情况下,经济水平较低地区,多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经济水平较高地区,可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中小学教育资源交流中心页科技发达地区,可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三、世界工业的发展1、起源:18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革命)2、发达国家①欧洲北美日本为世界工业集中发达地区,为工业化国家。②20世纪70年代以前,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在上升;以后比重开始下降(因传统工业萎缩以及第三产业发展)3、发展中国家①已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亚洲的韩国新加坡,中国的香港、台湾②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工业比重仍在不断上升。4、三次工业革命一二新技术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电气化微电子技术为代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为基础出现的工业煤炭钢铁纺织电力化学石油汽车飞机制造电子工业半导体核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遗传工程激光工业新技术革命推动下,工业的发展变化:①工业原料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②劳动力对劳动力数量、体力的投入越来越少,对劳动力知识技术的投入越来越多;③生产方式逐渐向中小批量定制的生产方式发展。第六节工业的区位选择一、案例分析:鞍钢---①接近原料燃料产地(鞍山铁矿)②接近消费市场宝钢---①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供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铁矿石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②接近消费市场二、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原料动力劳力市场交通土地水源政府等。三、主要区位因素及工业区位的选择:-------合理布局,可取的最大的经济效益(花费生产成本低,获得利润高)A、原料指向型制糖厂水产品水果加工厂接近原料产地B、市场指向型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接近市场C、动力指向型炼铝厂有色冶金厂接近能源供应地(动力基地)—火电厂水电站D、廉价劳动力指向型纺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E、技术指向型集成电路飞机制造精密仪表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布局的主要条件是知识和技术,所以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四、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⑴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⑵劳动力的数量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⑶交通便利之地(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对工业分布有很大吸引力⑷信息通讯网络的通达性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五、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1、国防安全需要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为缩小我国内地与沿海经济发展的差距大力发展内地工业;西部大开发;为协调重工业地区男女职工的性别比例在包头(钢铁工业基地)建棉纺厂。2、工业惯性的含义:指某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3、保护环境的需要-----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的三原则:(学会运用)空气污染严重的工业水泥厂酿造厂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化工厂炼油厂或在与常年盛行风垂直的郊外。中小学教育资源交流中心、横向一体化(三个发展方向)一、企业增长战略B、纵向一体化(两个发展方向)企业向多部门多区位方向发展C、多样化(多个发展方向)企业空间发展特点:①由近及远扩张②由大市场向小市场扩张(企业向多部门多区位方向发展好处:充分利用各地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经济效益。)二、案例分析①、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销售(扩大冰箱的生产销售)横向一体化(青岛海尔集团)②、向与原产品有关的功能技术方向发展(生产空调器、洗衣机)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