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研究报告题纲上篇:“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理论探索一、“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研究背景1、教学的本质从认知领域拓展到生命领域2、教学的目标由知识层次提升到生命层次3、教学的资源从教材、教参扩大到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因素的整合4、教学的过程由问答式优化为多向互动式5、学习的方式由知识接受形式变为互动生成式二、“动态生成”的教学涵义及基本特征(一)“动态生成”的教学涵义(二)“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1、动态性:非预设性;非线性;开放性2、生成性:活动性;主体性;交互性3、真实性三、“动态生成”教学观念下的课堂教学形态。(一)学习材料的呈现从静态提供到动态呈现(二)学习过程的推进从偏重解释、运用切换到注重发现、引发碰撞生成。(三)教学任务观念的导向从“过程圆满”到目标达成。四、实施“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途径(一)着眼于生成,着力于设计。1、几对关系的处理:(1)主观能动性与教育规律的关系;(2)已知与未知的关系(3)理想状态与意外因素之间的关系;(4)主体信息与多元信息之间的关系2、教学实践的操作:(1)精心预设,为生成启航;(2)不拘预设,为生成导航(二)合作性学习理论的扩展性思考。合作性学习扩展形式之一: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合作性学习扩展形式之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三)树立新型的课堂教学观。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注重全方位互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2(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1、活动参与策略;2、方法指导策略;3、成功展示策略;4、自主选择策略;5、自主管理策略下篇:“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一、“动态生成”课堂教学实施中基本策略1、课堂生态――创造学习环境2、燃起激情,激活思维3、捕捉创新信息,提炼独到见解4、鼓励自由畅想,延迟评价判断5、及时设计纠错方案,疏导学生思维障碍二、“动态生成”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三、“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案例(一)“动态生成”,让语文课堂鲜活灵动。(二)“动态生成”让数学课堂彰显生命活力。四、实施“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收获和感悟收获:教师层面:在“生成”中提升了自己的品位1、教师初步树立了创造精神生命的新职业观2、建立了平等、民主、开放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层面:在“生成”中得到了实惠1、学生获得了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2、学生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掌握了更多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层面:焕发出生命活力感悟:感悟之一:等待,成功教学的需要感悟之二:创新,要合情、合理、合法感悟之三:微笑,教师要倾注真诚感悟之四:预设与生成,科学地把握与操作感悟之五:评价,多一份宽容,多一点理性3“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研究报告上篇:“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理论探索一、“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以全新的视角走进我们的课堂,具备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前沿而全新的教育理论,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启了一片教育新天地。当我们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重新审视当前课堂教学时,也在认识上发生了以下几点转变:1、教学的本质从认知领域拓展到生命领域习惯上我们总是把教学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将教学对象看成是抽象的客体,是完全可控的,其教学过程展现是以完成任务为终端,具有机械静态、程式化的特点。这种观念支配下的课堂教学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是注重构筑严密的演绎逻辑体系,进行逻辑推理演示教学。每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中。课堂教学就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是教材和教案的展开过程。教学过程也成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灌输过程,而作为教学和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所应有的分歧和争鸣,生命和活动均被拒斥于课堂视野之外,从而导致学生个人认识的普遍僵化,缺乏起码的独立性和能动性,使学生成了现成知识的“容器”。但是,事实上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却是不完全可控的,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为一体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教学过程也是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因此,我们认为教学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师与生重要的生命经历,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应该归复学生应有的生存自由和正常的生活角色,不仅要强调人类的理性,更要重视人的生命性与完整性,把生命、命运、自由、自发性等非理性因素与理性因素结合起来,让课堂教学充满富有人文精神的生命意识。2、教学的目标由知识层次提升到生命层次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知识技能目标,突出对知识的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即使强调情感,也只是将它作为服务于学习的手段,引起学4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有生命意义的课堂教学认为每一堂课都是教师也是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堂教学要特别关注过程性目标,突出经历(感受)、体验、探索。让学生的“身体—心理—精神”高度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参与、探究、创新的过程中体验着一种生命的意义,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因此,从根本上说,教育的宗旨就不仅在扩充智育的内涵,而是由只重实用“知识”提升为开发学生的生命“智能”,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到“生命所需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个体有丰富的生命涵养”,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幸福之人”。3、教学的资源从教材、教参扩大到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因素的整合传统课堂教学将教学资源狭窄地限制在教科书和教参之中,过分追求知识系统或训练系统的完整性,忽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知识的学习状态的联系,无形地将自己封闭起来。新课程标准一个突出之处是倡导树立大教学资源观,突破了原来狭窄的教材、教参,呈现出扩大化趋势,包括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这些因素,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方式上多元化。从教师方面看,主要指教师的专业训练、个人特质、能力技巧、动机信念等;从学生方面看,主要包括学生的先前经验、已有能力、兴趣态度、个人特质、家庭背景等;从教学内容方面看,主要指教材、配套材料、教学资料等;从教学环境方面看,教室、班级人数、硬件设备、教学媒体、家庭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强调教育对象的资源性,从而使教育的资源总量极大增加。课堂教学相对于以往因学生可能掌握信息的匮乏所形成的以教材和教师知识存量为学习朝向,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情形,应该有所革新。教师必须发挥专业智能,确实掌握学生的学习特性包括其能力、兴趣、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同时迅速洞悉教室的学习条件,统整可服务于教学的所有资源,并戮力营造符合学生个别差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浸淫其中,造就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和互惠的、生长性的学习“生态环境”。4、教学的过程由问答式优化为多向互动式传统的课堂教学由“灌输式”延变为“问答式”,其本质还是教师为权威,学生为配角,单纯的知识、信息传递过程。看视热闹的课堂一问一答,实际上都是5教师预设好的,缺少学生的主动发现和参与,甚至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视而不见,强拉硬拽,这种课堂教学活动是难以闪现智慧的火花,激起学生探求和创新的欲望的。事实上,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新课标倡导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多向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诸如“问答式”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而互动性是交往的基本属性,它强调通过师生的、学生的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5、学习的方式由知识接受形式转变为互动生成式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充分利用,必然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如果我们把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知识总量规定为一个外延不定的单位,那么其中主要包含有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三部分。在认知性课堂教学中,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占有了教学过程的大部分,少部分是教师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是微乎其微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要求尽量缩减由教科书静止提供的知识的分量,适当扩大教师个人知识的分量,尽量扩大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所占据的分量,并以其比重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最本质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实现学习由知识接受形式向互动生成式转变,其起点是师生通过互动发现产生新知识,并建构和完善新知识体系。总之,课堂教学的理念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叶澜在上海进行“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时最早提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在认识上已抛弃了教学的工具性特征,进而转变到高扬生命性特征上来,意味着现代教育思想的重大转折和变革。基于上述思考,我校从2003年10月启动了“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该课题历经前后两年,经历了无数次的艰辛和困惑,成功和失败,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今天的实践成果。本文将对“动态生成”课堂教学作具体阐述。6二、“动态生成”的教学涵义及基本特征:(一)、“动态生成”的教学涵义按字面的意思:“动态”指事物运动的状态,“生成”指事物的发生、形成。在这里“动态生成”是作为一个整体的课堂教学新观念来解释,其实质是在课堂上珍视教学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倡导突破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动态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学生的创新人格趋向充分表现到极致。它的主导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石,变革课堂教学的设计,进而引发教学要素组合,教学形态展现等方面的彻底变化,从而改造传统的课堂教学,最终实现教学的优质化。“动态生成”教学观念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学生,而要着眼于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成长,站在人生发展的制高点对其动态生成进行智慧的选择和高超的把握。对他每一个可能素质作出有效的指导,使之转化为现实素质,并促进下一步素质向更高现实转化。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机械地按原先设定的一种思路进行教学,而是在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教师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第一,着眼于动态生成的观点,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触犯”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或删、或添,总之一切从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第二,着眼于动态生成的观点,课堂不再完全是预设“计划”的课堂,它应当具备“市场经济”的特点: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它不可能近乎完美、滴水不漏,应当允许偏差的存在,允许与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的发生,而这一切,又都应当成为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第三,着眼于动态生成的观点,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深刻的变化:课堂学习,课外学习,综合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等等,新型学习方式的鲜明特点是具有动态性、综合性、开放性、自主性。第四,着眼于动态生成的观点,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讲授与听讲、主动与7被动的关系,课堂上师生互动,相互砥砺与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学生是主角,老师是导演,师生共同演绎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成长话剧。总之,我们的教师不仅真正建立“课堂教学为师生共同进行,师生共同成长”的观念,并且能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利用课堂中的每一人力资源,使每一节课都是不竭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既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对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的成全,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一种生存的方式,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二)、“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动态生成”观念下的课堂教学体现出三个基本特征:动态性、生成性和真实性。1、动态性。它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