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PA、TWTA与KPA的介绍功率晶体管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时功率晶体管使用工作频段就扩展到微波领域,与此同时,由微波集成的电路也开始到了试用的阶段,这样便产生了微波SSPA固态功率放大器。但微波固态功率放大器的大放异彩,应该归功于相继出现的砷化镓场效应晶体管(GaAsFET)。由场效应晶体管组成低噪声放大器不但在低噪声技术中成为遥遥领先的器件,而且由其组成的固态功率放大器(SSPA)工作原理,在微波领域中成为举足轻重的放大器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场效应晶体管技术日渐完善,频率范围越来越宽,输出功率越来越大,尤其是高功率的内匹配场效应管在3.7~8.5GHz频率范围内,可输出20W功率,在9~15GHz时,有10W输出,在21GHz时也有有1W输出。若运用微波功率合成等技术,则在Ku波段可获得数十瓦功率。此外,尚有许多特殊用途的场效应管,如某公司专门生产一种供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用的场效应管,具有高线性增益和低内调的特性,还有一种用于LS波段雷达系统的静电感应双极晶体管。功率加大,品种繁多,是的微波固态功率放大器的用途越来越广泛。SSPA固态功率放大器的最初的应用阶段,是从卫星通信的需求开始。卫星通信具有多址联接和很强的分配能力,能客服地理的间隔,获得宽广的覆盖面积,对业务量和网络结构的变化具有灵活性,近几年来已获得很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固态功率放大器除运用于卫星转发器外,还在卫星通信地球站上行线中作前置放大器使用,以推动数百瓦的行波管放大器(TWTA)或1KW和3KW速调管高功率放大器。近期,随着甚小口径终端(VSAT)卫星系统的飞速发展,对固态功率放大器的需求更为广泛和严格。为了VSAT系统的需求,固态功率放大器需有10~20W以致更大的输出功率。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墨石代理SSPA固态功率放大器在微波中继通信中的使用,远远超出了其他领域。微波中继通信是我国一种较早的通信方式,由于具有宽广的频带,单个波道能容纳数千条话路,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通信质量较高。由于其利用抛物面反射天线,形成尖锐的波束作定向传播,不仅减少了对周围的干扰,而且降低了发射功率,3~5W的输出功率,就可满足通信需求。这样就为场效应管固态功率放大器应用开辟了很大市场。过去微波中继通信沿用的是行波管功率放大器,它的之名弱点是电源电压过高,可靠性差,维护不便。根据用户与电路的需要,将场效应管固态功率放大器替代行波管放大器(TWTA),已成为微波中继通信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改革。为了减少发射功率,通常在收端加一前置低噪声放大器,其噪声系数为2~3db,此时发射功率只需数百毫瓦至1瓦。随着数字通信时代的到来而发展起来的微波数字通信,对场效应管固态功率放大器提出了更高的线性要求和更多的需求量。目前,在卫星地球站上行系统中,使用的高功放主要有三种:KPA速调管高功放、TWTA行波管高功放(和固态管高功放(SSPA)。而固态功放(SSPA)因具有频带宽。线性好、寿命长、省电和维护方便等诸多优点而受使用者的青睐。常规卫星通信多采用静止卫星,卫星被置于赤道上空约3800KM处,为了增加容量,载波多采用微波频段,因此从卫星地球站发向卫星的信号达到卫星后产生较大的衰减,为了使卫星可以接受到可靠的卫星地球站上行信号,在上变频器后设置一个增益达到50-80db,输出功率约几瓦到几千瓦量级的高功率放大器,使输出功率满足空间损耗要求,为了减少损耗,功率放大器需放置在离天线较近的地方,传输线采用波导。这就是高功放存在的必要性。TWTA(travelingwavetubeamplifier),行波管放大器,工作原理是,在不增强高频电场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电子流与高频电场相互作用的时间来完成能量交换。SSPA(SolidStatePowerAmplifier)固态功率放大器,其工作原理为微波晶体管放大器。速调管高功放,其中工作原理:“SSPA+L波段上变频器”。SSPA固态功放的工作原理:模块化SSPA利用同相合成的原理,使高功放的最大输出功率大大提高,目前,C波段可达3KW,Ku波段也达到了1KW。模块化SSPA一旦有一个模块出现故障,也只是输出功率下降几个db而已,不致引起信号的中断。模块化C波段SSPA由电源系统、SSPA系统及内部联接电缆所组成。其中电源系统包括3个插入式电源模块和内置强制风冷系统;SSPA系统包括4个插入式SSPA模块、强制风冷系统、监控电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