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8页)山西省晋中、阳泉、大同三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文档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第Ⅰ卷答案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试卷对应位置上。第Ⅰ卷(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强劲.(jìng)泊.(bó)位呱.(guā)呱而泣恬.(tián)不知耻B.逮.(dài)捕中.(zhòng)意嬉.(xī)笑怒骂书声琅.(láng)琅C.违.(wéi)章狡黠.(xiá)矫.(jiǎo)揉造作追本溯.(shuò)源D.下载.(zài)愤懑.(mèn)潜.(qiǎn)移默化瑕不掩瑜.(y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晚会上,铿锵的鼓点扣人心弦....,优美的唱腔感人肺腑,精彩的表演令人陶醉,全场观众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B.日前,胡总书记来到人民网并同网民们在线交流,在广大网友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四面八方的跟帖纷至沓来....……C.为了确保煤的供应,让全国人民过个祥和的节日,春节期间,山西省各大煤矿职工宵衣旰食....坚守在工作第一线。D.“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正祥守卫母亲湖的事迹,以及他振聋发聩....的呼吁,深深地震撼着每个国人的心!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拯救地球家园,遏制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B.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十八日举行,温家宝参加与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全面阐述了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主张和举措。C.沈浩同志为我们党员干部立了一面镜子,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应和他对照,都要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群众、怎样对待组织、怎样对待责任、怎样对待人生。D.新中国成立60周年,祖国的辉煌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第2页(共18页)感,极大地增加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其理解追求的精神层面。。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种科学、健康的信仰,也难以产生共同的目标和一致的认同感,进而丧失前进的动力。①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的价值归宿②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③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价值追求的动力和目标④一个人没有信仰,就会失去生活的意义和目标⑤信仰表现为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A.①③④⑤②B.⑤③①④②C.⑤②①④③D.④②③①⑤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低碳生活”创新生活“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笔者以为,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会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第3页(共18页)世界被气候问题所困扰,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在目前阶段,我们还必须在全面、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国家意志与社团利益的对立统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共享与互助等。由此足见,要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转化为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挑战。“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选自(廖先旺《人民日报》2009年12月7日13版)5.下列有关低碳生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低碳生活”这一新理念的主要内涵就是“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B.目前的看法是,“低碳生活”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C.“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防患未然”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D.“低碳生活”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虽是新概念,却反映的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也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第4页(共18页)B.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过量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才幡然醒悟。C.要解决世界气候问题,在现阶段不仅必须全面公正有区别地处理好多难题,还要接受低碳生活理念。D.消费至上竞争优先的理论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也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低碳生活的理念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B.低碳生活理念与消费至上截然不同,消费至上是牺牲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C.解决世界气候问题的主要方法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就是要改变消费至上的文化。D.将低碳生活理念转化为现实,就能够全面地有效地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①,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匈②臆约结,固亡奇也。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③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何则?有亡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神爵元年卒。天子闵惜,下诏称扬曰:“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修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第5页(共18页)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选自《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若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之属,皆称其位,然任刑罚,或抵罪诛。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汉书·循吏传序》)[注]①啬夫:务农之人。②匈:同“胸”。③周稷:古代传承下来的农事。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存.问耆老孤寡。存:抚养B.迁.北海太守。迁:升官C.犹饥者甘.糟糠甘:以……为甘D.死见.奉祀见:被9.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朱邑“廉洁奉公”的一组是①廉平不苟,以爱利为行②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③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④廉洁守节,退食自公⑤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⑥亡强外之交,束修之馈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邑出身农夫,为人公正,淳朴厚道,待人宽容,深得吏民敬爱,因政绩和德行第一升任大司农。B.张敞非常钦佩朱邑,他曾会见朱邑,劝朱邑为国家广荐贤才。朱邑接受了建议,举荐了不少贤士。C.朱邑居官,廉洁奉公,乐善好施,为官一方,百姓富裕。死后,皇上曾赐给他儿子黄金以祭祀他。D.朱邑死后,他儿子遵从他的遗愿,将他安葬于桐乡的城西,桐乡百姓为他修坟建祠,并年年祭祀。2010年三市高三联考试题(卷)第6页(共18页)语文第Ⅱ卷(共120分)得分评卷人四、(23分)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4分)译文:(2)遭离凶灾,朕甚闵之。(3分)译文:(3)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3分)译文: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注:都下,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无忧馆,作者寓所名。杨万里,吉州吉水(今江西)人,时任临安府教授(学官)。(1)第一首诗,作者是怎样写“销长日”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4分)答:(2)有人说,第二首诗三四两句“写人情意,曲尽其妙”,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第7页(共18页)答: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木欣欣以向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得分评卷人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西瓜张世旺夏日。某小城。赤日炎炎,大地若炙,气温高达39度。正是西瓜上市时节。可是,今年这一带西瓜绝收,小城见不到一颗西瓜。于是,物以稀为贵,西瓜便成了小城人的稀罕物。就在小城人想西瓜想得流口水时,大街上出现了一颗西瓜。这是一颗花皮西瓜,个颇大,二十来斤,圆圆的,样子十分诱人。这颗西瓜就躺在大街上,不知是人掉的还是别的什么,反正,这是颗没主的西瓜,谁都可以把它捡起来吃掉。第一个发现西瓜的是一个大款。当然,赶在平时,就是杀了他,大款也绝不会来大街上捡西瓜吃,他丢不起那人,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一来,除了大款外,在他身前身第8页(共18页)后一百米内没有第二个行人;其二,他今年还没吃过西瓜,实在抵挡不住那东西对自己的诱惑。所以,根据这两点理由,他就把身子弯下去了。可是,忽然之间他又疑惑起来。是呵,平白无故的,大街上怎么会有一颗西瓜呢,而且,别人为什么不要(他断定,一定有许多人看见过这颗西瓜了)?这样一想,他便认定,那西瓜一定有什么猫腻,吃不得,要不会倒霉的。最后,大款走到一边去了。第二个发现西瓜的是一个干部模样的中年汉子。同大款一样,中年汉子也想占有那颗西瓜,但不知为什么,当中年汉子用脚把西瓜翻了个个,发现西瓜完好无损没有任何裂痕时,他的目光也疑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