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单摆(2课时)一、知识与技能⒈知道什么是单摆,能从理想化的角度去理解单摆的结构。⒉理解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来源及做简谐运动的条件,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的观点去分析回复力,并且采用近似法表达单摆的回复力F=-mgx/L。⒊知道单摆的周期和什么因素有关,掌握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并能用公式解题。二、过程与方法⒈通过猜想和实验,培养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概括出影响周期的因素,并且能用实验周期公式来测量重力加速度。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好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成立条件。难点:单摆回复力的分析。四、教学用具两个单摆(摆长相同,质量不同),单摆课件。五、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㈠引入新课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弹簧振子,知道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那么:物体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是什么?答:物体做机械振动,受到的回复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机械振动——单摆的运动㈡进行新课⒈单摆模型:阅读课本P12第2段,思考:什么是单摆?(学生阅读毕,出示三个摆——一为橡皮绳、一为粗麻绳,一根绳很短而球很大,问:以下三个摆是否是单摆?)均不是,若为橡皮绳,则绳的伸长不可忽略;若为粗麻绳,则绳的质量不可忽略;若绳太短而球很大,则绳长不是远大于小球直径。为什么对单摆有上述限制要求呢?教师指出:线的伸缩和质量可以忽略——使摆线有一定的长度而无质量,质量全部集中在摆球上;线长比球的直径大得多,可把摆球当作一个质点,只有质量无大小,悬线的长度就是摆长。通过上述学习,我们知道单摆是实际摆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因此,一根细线上端固定,下端系着一个小球,如果悬挂小球的细线的伸长和质量可以忽略,细线的长度又比小球的直径大得多,这样的装置就叫单摆。(教师拿出单摆展示,同时演示单摆振动,介绍单摆的构成)物理上的单摆,是在一个固定的悬点下,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系住一个一定质量的质点,在竖直平面内摆动。所以,实际的单摆要求绳子轻而长,摆球要小而重。摆长指的是从悬点到摆球重心的距离。将摆球拉到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单摆振动类似于钟摆振动。摆球静止时所处的位置就是单摆的平衡位置。⒉单摆的受力分析提问:同学们认为摆球做什么运动?学生可能答:以悬挂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弧运动.学生还可能答:摆球以平衡位置O为中心振动.教师总结,摆球沿着以平衡位置O为中点的一段圆弧做往复运动,这就是单摆的振动.图2用课件模拟摆球所做的运动.问:是什么原因导致摆球以平衡位置O为中点的一段圆弧做往复运动呢?物体做机械振动,必然受到回复力的作用,弹簧振子的回复力由弹簧弹力提供,单摆同样做机械振动,回复力由谁来提供,如何表示?(教师画受力图。)⑴平衡位置:当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O点时,细线竖直下垂,摆球所受重力G和悬线的拉力F平衡,O点就是摆球的平衡位置。⑵回复力:将摆球拉离O点,从A位置释放,摆球在细线的拉力F和重力G的作用下,沿AOA’圆弧在平衡点O附近来回振动,当摆球运动到任一位置P时,此时摆球受重力G,拉力F作用,由于摆球沿圆弧运动,所以将重力分解成切线方向分力G1;和沿半径方向G2,重力分力G1不论是在O左侧还是右侧始终指向平衡位置,而且正是在G1作用下摆球才能回到平衡位置。(此处:平衡位置是回复力为零的位置。)因此G1就是摆球的回复力。单摆的回复力F回=G1=mgsinθ,单摆的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呢?单摆受到的回复力F回=mgsinθ,如图:虽然随着单摆位移X增大,sinθ也增大,但是回复力F的大小并不是和位移成正比,单摆的振动不是简谐运动。但是,在θ值较小的情况下(一般取θ≤5°),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近似的认为sinθ=X/L,近似的有F=mgsinθ=(mg/L)x=kx(k=mg/L),又因为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O点,与位移方向相反,满足简谐运动的条件,即物体在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F=-(mg/L)x=-kx(k=mg/L)为简谐运动。所以,当θ≤10°时,单摆振动是简谐运动。条件:摆角θ≤5°位移大时,单摆的回复力大,位移小,回复力小,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单摆的位移为0,回复力也为0,思考:此时,单摆所受的合外力是否为0?(学生思考,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单摆此时做的是圆周运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向心力,单摆也不能例外,也受到向心力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单摆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从何而来?)。在平衡位置,摆球受绳的拉力F和重力G的作用,绳的拉力大于重力G,它们的合力充当向心力。所以,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受到的回复力为0,但是所受的合外力不为0。我们在研究单摆问题时要注意单摆同时蕴涵了两个物理的基本模型,一是简谐运动,一是圆周运动。所以单摆的受力要同时产生两个效果,既要在切向上提供单摆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又要在径向上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做为一个变速圆周运动,单摆受到的是大小和方向都不断变化的合外力。⒊单摆的周期做机械振动的物体都有振动周期,请思考:单摆的周期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呢?(引导学生猜想)生:可能和摆球质量、振幅、摆长有关。单摆的周期是否和这些因素有关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证实我们的猜想为了减小对实验的干扰,每次实验中我们只改变一个物理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首先,我们研究摆球的质量对单摆周期的影响:那么就先来看一下摆球质量不同,摆长和振幅相同,单摆振动周期是不是相同。演示1:将摆长相同,质量不同的摆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现象:两摆球摆动是同步的,即说明单摆的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不会受影响。这个实验主要是为研究属于简谐运动的单摆振动的周期,所以摆角不要超过5°。接下来看一下振幅对周期的影响。演示2:摆角小于5°的情况下,把两个同质量、同绳长的摆球从不同高度释放。(由一名学生来完成实验验证,教师加以指导)现象:摆球同步振动,说明单摆振动的周期和振幅无关。刚才做过的两个演示实验,证实了如果两个摆摆长相等,单摆振动周期和摆球质量、振幅无关。如果摆长L不等,改变了这个条件会不会影响周期?演示3:取摆长不同,两个同质量的摆球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注意要θ≤5°。(由一名学生来完成实验验证,教师加以指导)现象:两摆振动不同步,而且摆长越长,振动就越慢。这说明单摆振动和摆长有关。具体有什么关系呢?荷兰物理学惠更斯研究了单摆的振动,在大量可靠的实验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理论推导和证明得到:单摆的周期和摆长L的平方根成正比,和重力加速度g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公式:T=2π(L/g)1/2同时这个公式的提出,也是在单摆振动是简谐运动的前提下,条件:摆角θ≤5°由周期公式我们看到T与两个因素有关,当g一定,T与L1/2成正比;当L一定,T与g1/2成反比;L,g都一定,T就一定了,对应每一个单摆有一个固有周期T,周期的应用:单摆周期的这种周期和振幅无关的性质,叫做等时性。单摆的等时性是由伽利略首先发现的。(讲述故事:1862年,18岁的伽利略离开神学院进入比萨大学学习医学,他的中充满着奇妙的幻想和对自然科学的无穷疑问,一次他在比萨大学忘掉了向上帝祈祷,双眼注视着天花板上悬垂下来摇摆不定的挂灯,右手按着左手的脉搏,口中默默地数着数字,在一般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中,他却第一个明白了挂灯每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于是制作了单摆的模型,潜心研究了单摆的运动规律,给人类奉献了最初的能准确计时的仪器.)钟摆的摆动就是一种单摆的运动,摆钟也是根据等时性这个原理制成的,如果条件改变了,比如说摆钟走得慢了,那么就要把摆长调整一下,应缩短L,使T减小;如果这个钟在北京走得好好的,带到广州去会怎么样?由于广州g小于北京的g值,所以T变大,钟也会走慢;同样,把钟带到月球上钟也会变慢。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个周期公式测某地的重力加速度,由公式可知只要测出单摆的摆长、周期,就可以得到单摆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㈢单摆的振动图象:我们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那么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既然单摆做的是简谐运动,它振动的图象也是正弦或余弦曲线.做课本P9/迷你实验室的演示实验,并用实物投影仪投影——漏斗的漏砂落到匀速拉动的硬纸板上形成的图象是简谐运动的图象.总结:从理论上和实际得到的图象中均可看出: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单摆做简谐运动.㈣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只有在θ10°时单摆振动才是简谐运动;单摆振动周期T=2π(L/g)1/2,当g一定,T与L1/2成正比;当L一定,T与g1/2成反比。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个周期公式测某地的重力加速度,由公式可知只要测出单摆的摆长、周期,就可以得到单摆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㈤课堂巩固练习:顶尖P12/1、2、3、4、6、7㈥布置作业:书P16/1、2、3、4、5、6第2课时——分组实验: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㈠实验目的学会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正确熟练使用秒表。㈡实验器材①球心有小孔的小金属球②长度大于1米的细尼龙线③铁夹④铁架台⑤游标卡尺⑥米尺⑦秒表㈢实验原理周期T即可算出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L/g)1/2,得:g=4π2L/T2。据此,只要测得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㈣实验步骤⒈用细线拴好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使摆线自由下垂,如图1。注意:线要细且不易伸长,球要用密度大且直径小的金属球,以减小空气阻力影响。摆线上端的悬点要固定不变,以防摆长改变。⒉用米尺和游标卡尺测出单摆摆长。注意:摆长应为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即l=L+D/2;其中L为悬点到球面的摆线长,D为球的直径。⒊用秒表测出摆球摆动30次的时间t,算出周期T。注意:为减小记时误差,采用倒数计数法,即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数,“3,2,1,0,1,2,3……”数“0”时开始计时,数到“60”停止计时,则摆球全振动30次,T=t/30。计时从平衡位置开始是因为此处摆球的速度最大,人在判定它经过此位置的时刻,产生的计时误差较小。为减小系统误差,摆角a应不大于10°,这可以用量角器粗测。⒋重复上述步骤,将每次对应的摆长l、周期T填于表中,按公式T=2π(L/g)1/2算出每次g,然后求平均值。实验记录摆长l(米)振动次数n(次)N次历时t(秒)周期T(秒)g=4π2l/T2(米/秒2)g(米/秒2)当地g123注意:⑴为减小计算误差,不应先算T的平均值再求g,而应先求出每次的g值再平均。⑵实验过程中:①易混淆的是:摆通过平衡位置的次数与全振动的次数。②易错的是:图象法求g值,g≠k而是g=4π2/k;T=t/n和T=t/(n-1)也经常错用,(前者是摆经平衡位置数“0”开始计时,后者是数“1”开始计时)。③易忘的是:漏加或多加小球半径,悬点未固定;忘了多测几次,g取平均值。实验结论:从表中计算的g看,与查得的当地标准g值近似相等,其有效数字至少3位。实验变通:变通⑴:变器材,用教学楼阳台代替铁架台,用数米长的尼龙细线拴好的小挂锁代替摆球,用米尺只测量摆线的一段长度,用秒表测量周期T仍能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其简要方法如下:如下图所示,设阳台上的悬点为O,挂锁的重心为O′在摆长上离挂锁附近作一红色标记M,用米尺量OM=L1,而MO′=L2,不必测量,则:T12=4π2(L1+L2)/g……①在悬点处放松(或收起)一段线,再量OM=L2,MO′=L0不变,则T2=4π2(L2+L0)/g……②由①②式得:g=4π2(L2+L1)/(T12-T22)(其中T1、T2测量方法同上述方法)此实验也可以用T2-l图象法去求。变通⑵:变器材,变对象,在地球表面借助电视机,依据周期公式,用机械手表测月球表面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月。有一位物理学家通过电视机观看宇航员登月球的情况,他发现在登月密封舱内悬挂着一个重物在那里微微图1摆动,其悬绳长跟宇航员的身高相仿,于是他看了看自己的手表,记下了一段时间t内重物经最低点的次数,就算出了g月,已知他记下重物由第一次经最低点开始计时数到n=30次的时间t为1分12.5秒,并估计绳长l约等于宇航员身高l。由T=t/[(n-1)/2]和T=2π(L/g)1/2计算出了g月。附:关于秒表的使用——考虑到实验时间,秒表的使用教学应该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