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大气环流》考试大纲科目代码:T08科目名称:大气环流第一部分主要目标和基本要求“大气环流”主要研究行星尺度大气运动的平均状况及其维持机制。本科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综合运用先行课程(普通气象学、动力气象学、天气学、数值预报和统计学等)知识,建立对地球大气行星尺度运动及其规律的总体认识,为深入学习和研究大气变化规律以及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和其它有关专业打好基础。从本科教学的实际出发,“大气环流”科目考试的基本要求是掌握控制大气环流状态的基本因子,掌握大气环流基本观测事实(风、压、温、湿场及其季节变化、半球际差异)和维持纬向平均环流的过程;大气热机效率及大气能量循环;同时要求对大气环流理论的发展历史,大气环流研究的主要方法等有所了解。第二部分考试内容一、绪论1.“大气环流”的研究对象。2.控制大气环流状态的基本因子。3.环流分解:时域、空域、时空域上的分解。4.大气环流的研究方法。5.大气环流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二、大气环流的观测事实1.大气分层(主要是10hPa以下)。2.平均纬向环流(]u[)形势;平均经圈环流(],[)形势。3.气压场及其随高度(海平面~10hPa)、季节的变化,南北半球差异。4.纬向平均温度场(]T[)及其随高度、季节的变化,南北半球差异。5.地面温度场,对流层、平流层厚度场。6.纬向平均蒸发量、降水量随纬度的分布。7.地气系统辐射平衡随纬度的变化。8.大气的年平均辐射和热量收支。三、大气中的角动量平衡1.角动量平衡与纬向平均环流(]u[)场的维持。2.大气西风角动量源、汇,输送途径,完成输送的环流系统及特征。四、大气中的热量平衡与水分平衡1.全球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2.纬向平均温度(]T[)场的维持机制。五、大气中的动能平衡与能量循环1.大气环流总有效位能(A)和总动能(K)的定义,动能平衡方程的物理意义。大气热机效率的估计。2.大气环流总有效位能(A)和总动能(K)分解为纬向平均分量(以z标示)和涡动分量(以E标示):A=Az+AE,K=Kz+KE;分量平衡方程中制造项(G)、转换项(C)、消耗项(D)的物理意义。3.大气环流能量循环诊断结果的意义。六、大气环流数值模拟和转盘试验1.大气环流数值模拟方法的理论根据和基本工具。2.控制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的概念?它们各自的目的和相互关系。3.Hide园盘试验得到的几类基本流型与园盘的两个控制因素间之间的关系。4.转盘试验未考虑效应,在结果中却出现了类似Rossby波的波动,这对于认识地球大气环流成因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