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九中综合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发展个性,创造成功――萧山九中综合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发源于皖浙赣的钱塘江,在浙江走了一个“之”形,汇入了杭州湾,它所裹挟的泥沙,在杭州湾南岸形成了一片广袤的沙地。在改革大潮的冲刷下,这片沙地出现了神奇的变化,以至于人们把它的经济称为沙地经济,把它的文化称为沙地文化,就连它的教育,也称为沙地教育,从而成了浙江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热点。有沙地最高学府之称的萧山第九高级中学,抢抓机遇,敢为人先,勇于开拓,以一种非普、非职的第三种教育模式——综合教育,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的莘莘学子而成为沙地教育的一面旗帜。我们竭诚地想把多年来关于综合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奉献于此,以乞指教。一、历程我们以追求教育真谛的执着与虔诚,探索着综合教育的改革,在漫长而艰辛的探索和实践中,拨开迷雾,消除困惑,知难而进,改革创新,历经职教化、系统化和个性化三个阶段,走出了一条崭新的综合教育康庄大道。(一)职教化阶段(1992年——1995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我校是一所生源质量一般的农村普高。在当时,一般的普通高中本应肩负着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的“双重任务”。但是,升学竞争的压力却迫使我们偏离了“双重任务”的轨道,课程设置以高考应试为取向,结构单一,内容统一,要求划一;学生一进入普高,便全力以赴准备高考。再加上学校地处偏僻,条件艰苦,生源又经“上层”学校层层筛选等原因,很长一段时间内,尽管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升学率依旧徘徊在20%左右,大部分学生怀着失败的心态走出了校门,跨入社会。由于学无专长,适应社会的能力差,学生厌学和弃学现象严重。我们所谓为社会“培养”合格后备军的任务,其实是通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的“失败”来完成的,并没有在真正的“培养”上下过专门的功夫。1987年,我们为了摆脱这种办学窘况,进行了“2+1”分流教育的尝试,在分流班级设置轻纺、文秘、财会等专业,使学生学习一定的职业知识与技能,拥有一技之长,拓展就业之路。然而,由于对这种分流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所下的“功夫”不深以及仍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因素的影响,几年中,我们仍未走出困境。21992年,“面对市场经济竞争,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高中,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育人目标?”“学校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还是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着力培养适应市场竞争的各种人才?”我们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了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讨论中,我们总结了前几年办学的经验与教训,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校的校情和学情,对办学方向作了定位,决定创办综合高中,通过分流教育,使学有余力的学生为高考作准备,学有困难的学生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职业技能,便于更好地完成“双重任务”。我们的改革决策,得到了政策的指引与鼓励。《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多样化”;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要求,“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鼓励发展普通教育教育和职业教育沟通的高级中学”;《面向21世纪振兴行动计划》将这一新型的高级中学定名为综合高中。这些政策、决定与文件,犹如一股股春风,一盏盏明灯,拂去我们心头的疑云,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坚定我们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采取“2+1”分流形式,进行普职沟通,达到普高教育职教化。主要的做法有:(1)在高一、高二年级全部开设普高课程,完全按普高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旨在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到了高三按学生成绩及志向组织分流,部分学生继续学习普高课程,准备高考,部分学生进入专业班级,学习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会考)课程和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以普高毕业生离校。(2)我们根据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生的愿望和学校师资场地等条件,开设轻纺、文秘、财会等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我们还购置了相当数量的机械、纺织、家用电器等器材和设备,在校内开辟实践基地,用以学生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的训练。(3)在毕业前二个月,临时联系学校周围部分企业和单位,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和社会锻炼。由于专业设置较为对路,学生能学到一定的专业技能,分流教育为他们毕业后就业或创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二)系统化阶段(1996年——1998年)“2+1”分流教育模式,尽管受到学生的欢迎,但由于是在高三时突然进行分流,与高一、高二的教育、教学缺乏有机联系,只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简单相加,因此,学生和家长在思想上和心理上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又加上学校开设的专业门类太少,因而分流难度越来3越大,效果也不够理想。我们在对所实施的分流教育的反思中认识到,分流教育是一种教育改革产物,先进性与局限性并存。我们的问题不在于分流教育本身,而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分流教育机制。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每一事物内部的各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也总是和周围的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世界就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所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论也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部分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即系统;任何一个系统都是由目标、部分和过程组成的,任何一个系统的组成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实施综合教育,不能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简单地叠加,不是孤立地到了高三,把那些成绩不好,行为规范不好的学生“淘汰”出来,进行职业教育。综合教育不是简单的分流教育,而是要把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贯通起来,把三年的教和学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处理,我们应该对办学目标、实施途径进行全面综合的改革,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系统。我们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系统化综合教育实施模式,即“三项目标,拓宽口径;三步推进,课程为本;三年一贯,发展个性”的“三·三”制综合教育实施模式。这个系统化模式,以拓宽毕业生出口为输出目标,以课程为实施综合教育的根本载体,以发展学生个性为教育理念,通过高一统整,高二试探,高三分流、分科,使以职业理想、意识、和技能等为内涵的职业教育得到渐进、完整、系统地开展与实施,保证综合教育的实施三年连续一贯,三步有序推进。我们的主要做法有:1、按学生的发展规律调整课程设置(1)高一统整。在高一年级以普高课程为主,使学生扎实学习文化课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将来的升学或就业夯实基础。同时,通过开设职业指导课、强化劳技课教学和学科教学渗透等方式,进行职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技能。(2)高二试探。在高二年级设置文、理科,开设发展特长和技能的选修课、实践课,让学生在试探中确立自己的发展志向。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试探后,可以对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调整。(3)高三分流。在高三年级,分流以遵循学生的愿望、社会的需要和学校的可能三项基本原则实施。普通教育中分文科、理科、体育、广播影视、艺术(美术、音乐)等类,主要为学生升入普通高校服务;在职业教育中,设计算机、工艺美术、文秘、财会、电子商务、外贸等科类(专业),主要为学生升入高职院校或直接就业作准备,每一科类开出2—3门主干专业课程和一些通用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的同时,可以跨科类(专业)选修。2、拓宽毕业生出口,架构学生成才立交桥(1)拓宽普通教育的成才空间。普通教育是我校实施综合教育的重要部分,高三有半数以上学生选择的是普通教育。普通高校的升学率也是社会、许多家长和学生对一所高中教学质4量评价的重要关注点。在普通教育方面,我们从两方面来拓展学生的成才之路,一是通过强化高三教学,提升高考的重点率、本科率和上线率,扩大升学增量;二是进行多层次分科。在同是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中,有爱好文科的,有喜爱理科的,有偏爱体育的,有专长艺术的。我们在普通教育中增加“花色品种”,尽可能让学生投其所好,同时也让普通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空间。(2)与高职业教育接轨。我们通过增加课程开设的宽泛性与灵活性,使分流学生的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等,尽可能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接轨,并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作出选择。这一举措,为那些升入普通高校无望的学生开拓了一片希望的蓝天,圆了他们难得的大学梦。(3)强化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在重视高三专业课理论和技能教学的同时,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各实习基地现场学习,同时,我们还与萧山市(区)劳动管理部门合作,对分流学生进行劳动技术培训,使他们在高中毕业时拥有“双证”,即除了获得普通高中毕业证书,还获得相应的劳动技术等级证书,为他们宽口径就业提供必要的“通行证”。3、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学校在努力办好校内实习场所的同时,还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应该是普通高中实施综合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较为经济和有效的办法。学校受经费、场地、设备和师资的限制,不可能开设各种门类的专业,更不可能在校内建立标准齐全的实习基地,为此,学校将周边雄厚的社会资源为已所用。学校先后与萧山道道化纤厂、萧山第三印染厂、靖江甘王布业公司、萧山第一、二农垦场、萧山围垦指挥部、义盛镇、南阳职高等14个工厂、农场、镇乡、职业高中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使它们成为我校实施综合教育的实践基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并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过程,有利于其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更易诱发其职业成功和创新意识。经过高一、高二的统整与选修,学生对职业教育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学到了一定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切合实际的定位,因此,学生在高三分流分科时,不再象以前那样感到截然和茫然。在尊重学生的意愿的前提下,分流情况大为改观,不仅专业和科类设置的数量由原来的两、三个门类增加到七、八个门类,而且学生对分流教育的认可度也大为提高,1997年,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约占了当年高三学生的二分之一。1998年3月,我校顺利地通过了浙江省教委的评估验收,被批准为“浙江省省级综合高中”。(三)个性化阶段(1999年至今)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学生受教育的年限延长,就业后移,家长对子女受教育的需求不再满足于高中水平,就业预备教育问题被弱化。而且,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规格要求也随之变化。教育为5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主要是通过培养富有鲜明个性的学生的方式来实现的。因此,我们面临了一个教育多样性、培养目标多样化的问题。处于教育改革前沿的综合高中所实施的综合教育,不仅要培养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的人,而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与能力、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即富有鲜明个性的人。教育一方面要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还要适应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人的个别差异有不同的表现。首先,表现在不同学生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上,其次表现在不同学生的不同方面的能力发展上,还表现在不同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发展上。教育是发展个性的特殊手段,并通过培养人来实现为社会需要服务的目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各得其所,才能能尽快地实现教育目的和办学目标。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综合教育要解决什么问题?综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综合教育是否一定要纠缠于“普”和“职”?面对这一个个全新的问题,我们作了更为深入的探索与思考。我们认为,综合高中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须从以普职构建为教育目标提升到以关注人的发展为目标上。因而,我们把我校的综合教育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个性化阶段。在个性化阶段,我们以“三·三”制模式为基本实施框架,着眼于以“发展个性,创造成功”为教育理念的新一阶段综合教育的实施,着力于如下研究:1、确立综合教育的校本理念我们认为,相对于单一普高教育或单一职高教育,综合教育要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多元化、多样化的时空,综合教育要为学生创造可供他作出多种、多次选择的机会,这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综合教育就是创造能够为学生个性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多样化时空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是金子,都有其闪光点,我们更要以“横看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