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党建设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之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党建设研究饶宁华rnh@cqut.edu.cn13908330940本专题讲四个问题(1)政党制度(2)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实践(3)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集中概括(4)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所谓的“党”,在历史的长河中早有显现。古希腊有过“山地党”、“平原党”、“海滨党”,古罗马有过“贵族党”、“平民党”,中国东汉时期出现过“朋党”,唐代有过“牛党”、“李党”,宋朝有过“元符党”,明朝有过“东林党”,等等。一般都指统治阶级内部具有不同政治背景和经济利益的政治集团,由于政见分歧、地域偏见、血统差异、门第观念等原因而形成的带有政治色彩的派别,它们以争权夺利、垄断仕途为目的,党同伐异。总之,这些“党”和近代意义上的政党是有区别的。一、政党制度目前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除了10多个国家地区没有政党外,其余的都有政党在活动。政党政治作为现代政治的一个基本行为模式已得到普遍承认。没有政党的国家主要是少数绝对君主制国家、政教合一国家和军人执政国家。它们或是因为政治制度尚处于前资本主义时期,宗教组织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或是国家高度集权而禁止政党活动(如:梵蒂冈、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巴林、沙特、利比亚、摩纳哥、阿联酋以及大洋洲的几个岛国)。(一)政党的含义、特征与类型1、政党的含义政党:party(英)parti(法)partei(德)——pars(拉丁文)意即部分而非全体,转意指社会一部分人组成的组织。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实现某些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保持政权或者影响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政党属于政治组织,但又有别于一般的政治派别;政党属于政治上层建筑,但又有别于国家政权机关;政党属于社会组织,但又不同于一般社会团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组织,政党具有自己的特征和标志。2、政党的特征(1)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共同利益。(2)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3)以谋取政权和执掌政权为实现其政纲的主要手段(4)有系统的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3、政党的类型(1)以政党的纲领政策为标准,划分为自由党和保守党。(2)以政党的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为标准,划分为左翼、中派、右翼或左、中、右政党或政党联盟。(3)以政党是否执掌政权为标准,划分为执政党与在野党或反对党。(4)以政党的阶级属性为标准,划分为资产阶级政党与无产阶级政党。(5)以法律是否承认为标准,划分为合法政党与非法政党。(6)以政党的活动范围为标准,划分为地区性政党、全国性政党以及跨国政党。(二)政党制度的含义1、政党制度(partysystems)广义——指一个国家关于政党的各项制度规范的总和,包括国家对政党的政治地位、活动规范和执政参政的法律规定,事实上形成的政党执政参政方式、党际关系、党团关系、政党自身的组织原则和组织体系等。狭义——指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合法方式,即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2、政党制度的分类以一国较长时期内执政党数目以及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关系为标准,将政党制度分为以下三大类。(1)一党制——指一个国家较长时间内由一个政党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从该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关系看,一党制又可分为一党独裁制和一党多元制。前者如法西斯一党制、非洲国家的一党制,后者如日本、印度的一党多元制)(2)两党制——指一个国家两大代表不同政治集团利益的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获得议会多数席位或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方式,在比较长的时间内轮流执掌国家政权、组织政府、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政党制度(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3)多党制——指一个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权,多党轮流或联合执政的政党制度(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多党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三)中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框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1)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的地位(2)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的参政党(3)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具有丰富的内容(5)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因此,中国的政党制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和基本特色:(1)基本特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的一党制)(2)基本特色——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智慧的结晶,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项制度,既合乎时代发展潮流,又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比较:西方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1)每个政党代表的只是某一个或部分资本家集团的利益,无论哪个政党上台执政,都必然首先维护支持他们上台的资本家集团的利益,不可能完全公正地对待其他社会力量。(2)竞争是西方政党关系的本质和主流,这种竞争严重影响了政党之间的团结与合作,进而影响和削弱了全社会整体力量的凝聚和发挥。(3)制衡和监督本来是民主的必要条件,但西方国家的制衡与监督是建立在政党竞争的基础上,就使这种制衡与监督具有严重的政党偏见,容易失去对事物判断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往往是“你赞成的我反对,你反对的我赞成”致使制衡与监督变成了相互的攻讦与掣肘。中国的多党合作制(1)合作共赢是我国政党制度的鲜明属性。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阶级对立,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构成了政党合作的坚定的基础,使多党合作成为可能。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党关系不是资本主义社会那种对立或竞争的关系,而是友好合作的关系,各政党团结合作、群策群力、和谐相处,共同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同时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重视各阶层人民的不同利益和要求,重视各个政党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互利共赢、长期共存、共同发展。(2)多党合作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共产党领导和执政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核心内容,中共是马列主义武装,眼光最远大,胸怀最宽阔,政治上最先进的政党,能够团结和带领各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为中国人民的利益共同奋斗,从而保证我国多党合作的正确方向和坚强团结。我国已经形成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和谐政党关系格局。(3)民主监督是我国政党制度的突出特色。我们的政党监督是相互合作的友好政党间的民主监督,监督的目的不是出于本党的私利,而是为了共同实现好中国人民的利益。这就使彼此的监督具有真诚的、不带偏见的、积极建设的性质。从而避免了西方资本主义政党为了竞争需要而难以克服的相互拆台,相互攻讦、相互掣肘之类的弊端。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实践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经历了一个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历史过程。1、局部执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执政(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苏维埃政权到1949年在全国建立政权).瑞金时期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延安时期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华北政府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政权性质:新民主主义政权由于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因此,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走的是先有基层政权,后有中央政权,由分散到集中,从局部到全国的发展道路。从长远的意义上看,各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进行创造性实践的伟大阵地,党领导的根据地政权建设,是开辟人民政权道路的重要实践,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学会治国安民的本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全国执政——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分为两个阶段:(1)过渡时期的全国执政——1949年到1956年,全国解放后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这一阶段很特殊,一方面我们党已经在全国执政,建立了人民民专政的国家,另一方面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还是建立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基础上。政权的性质——新民主主义政权(2)社会主义社会的全国执政——1956年至今。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此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个阶段,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已经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政权的性质——社会主义政权三、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集中概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不同的方面对我们党在治国安邦的实践进行了科学的总结,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基本的经验虽然表述不完全一致,但都是一脉相承的。而这些经验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革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历史方位——就是一种事物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客观状况。党的历史方位——是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历史地位、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定位的总和(三个维度)。历史的(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现实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未来的(中国共产党要走向何方)党的历史方位的两次深刻变革:第一次: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标志:新中国的成立)第二次: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标志:改革开放)党的历史方位的变革,强调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地位、承担的任务、所处的历史条件迥然不同,这就决定了党所要制定的发展道路、发展重点、发展内容、战略选择上的重大转变。因此,我们认为党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革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发展的真正的历史起点,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完善的逻辑起点。(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时代背景:(1)时代主题——和平发展(2)新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3)世界多极化与世界多样性(4)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与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变化实践基础:(1)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2)党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结论(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1、科学内涵关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关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理论内核。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绝不仅仅指的这三句话,不是几个观点的简单组合,而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观点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方面,鲜明集中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军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而形成了适应形势需要,解决新的时代课题的新的理论体系。2、精神实质精神实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四、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一)执政规律指一个政党在其执政活动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必然的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